首頁>搜索
交通是社會運作的基本保障,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前三季度我國交通經濟走勢如何?有哪些惠民利企的新舉措?在科技創新上有哪些新的成果?交通運輸部26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對這些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10月12日至14日,2023中國國際物業管理産業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
日前,數字北京建設暨2023北京網際網路大會在京召開。大會上,北京宣佈啟動“光網之都,萬兆之城”行動計劃,領跑全國邁向萬兆時代。
9月4日,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商業地産智慧服務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
商務部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建立縣域統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這一計劃的出臺,對於我國工業品下鄉與農産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進一步暢通、農民收入增加和消費提質實現良性迴圈等具有重要意義。
8月15日,遼寧省與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在瀋陽舉行工作會商會議。
掘進6000米,又迎新節點。7月1日,新疆烏尉高速天山勝利隧道再傳捷報,出口端左右主洞雙雙突破6000米大關,克服岩爆、突涌水等挑戰,距離掘通僅剩4公里多。
美聯儲宣佈將暫停加息,這或許將舒緩商業地産市場的緊張情緒。大洋彼岸這一邊,中國央行則選擇“降息”。
我國經濟“半年報”顯示,今年以來,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同時,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也不容忽視。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一表述飽含了黨和國家對農村工作的價值追尋與目標界定。科學把握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科學內涵,需要從生活、生産、社會及生態四個方面系統把握,使得鄉村逐步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農民獲得更多就地就近就業機會,鄉村保持積極向上的文明風尚和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城市和鄉村實現各美其美、協調發展。
據長春日報消息,6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恩惠,市長王子聯在長春會見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雲一行。
6月19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城市建設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城博會)于2023年6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行。
6月7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7日在廣州聯合發佈《廣東藍皮書:廣東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23)》。該藍皮書指出,綜合分析,廣東經濟運作將總體回升,預計2023年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2%左右,達到1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
6月5日,中國能建公告稱,近日,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准的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以及水利行業(水庫樞紐、灌溉排澇、河道整治)專業甲級工程設計資質。
5月份,正是第二季度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期。全國各地以奮發有為的精氣神,著力擴內需穩外需,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為經濟運作持續好轉注入更大動力。
從今天舉行的2023中關村論壇雄安智慧城市論壇上獲悉,雄安新區設立6年來,注重以“智慧基因”建設高品質“創新之城”,加快數據賦能、技術賦能,全面夯實智慧城市建設底座,啟動數字道路、人居設施、生態環境等“新基建”建設,多場景智慧化應用全面推開,智慧、綠色、創新已經成為雄安新區建設的亮麗名片。
近日,我國境內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2年年度報告。上市公司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上市公司業績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狀況。這份年報“成績單”有哪些亮點?一系列資本市場的改革舉措,給上市公司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結合年報,記者走進部分上市公司,感受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脈動。
5月17日,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的河北省資訊通信行業和網際網路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2年,全省資訊通信行業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74.7億元,完成電信業務總量748.4億元,居全國第7位,同比增長19.7%。
通過城市更新發展,淄博不再只是“燒烤之城”;推出更多創新旅遊産品,長沙吸引更多遊客“留下來”;注入文化內涵,重慶文旅融合更上一層樓……記者近日走訪重慶、長沙、淄博等地,看“網紅”城市“出圈”之後如何走向“長紅”。
5月8日,河南省迎來第八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600多個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投産,全省上下掀起了新一輪“拼經濟”熱潮。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