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城市上演“搶人”大戰 農村怎麼辦?

來源:人民日報 2018-05-22 19:37:51

日前,天津加入“人才大戰”行列,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也讓很多人動心。


這個離北京最近的直轄市,人才落戶門檻大幅降低:不用繳納社保、也無須居住證,本科畢業40歲以下、碩士45歲以下,博士不受年齡限制,應屆、往屆畢業生均可直接落戶。如此優厚的條件,一天之內就吸引了30萬人登記申請。


不僅僅是天津,全國目前已有西安、南京、成都等20多個城市出臺政策,吸引大學生落戶,均反響熱烈效果顯著。


但熱鬧之餘也有不少人冷靜發問:這樣的“人才大戰”是不是可持續?搶來的人才能不能留得住、用得好?會不會從搶人才變成“搶人口”,為炒房者打開方便之門?


可能正是因為有質疑聲音,天津有關部門迅速作出回應:此輪人才落戶新政,目的在於支援有意來津真正參與天津各項事業發展,願意在津腳踏實地創新創業的人員,而不是借落戶之機,單純挂靠戶籍,或為子女獲得參加高考資格、買房炒房的各類其他人員。


完善政策“打補丁”,可謂及時。


放寬戶籍管制有利於人才流動,但政府干預過多會扭曲市場


人才落戶,是個系統工程。它牽涉到城市的容納能力,譬如,住房,交通,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等一系列問題。並非到戶籍部門一辦落戶手續,就萬事大吉。 在這一輪城市“搶人大戰”中,不少地方存在盲目性,政策的初衷與個人的想法並不完全一致。


因為,這麼多人一下子蜂擁落戶,不可能馬上找到合適的工作。培養一個大學生、研究生,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付出了很多心力,如果做不到人盡其才,這不是莫大的資源浪費嗎?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找不到工作又有本地戶口,孩子上學怎麼辦、買房行不行,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説法。如果不行的話,可能會對人才造成“落不下、回不去”的尷尬局面。如果只要落戶就可以買房,但房地産的限購政策就變得形同虛設。實際上,不少城市“搶人”啟動後,房地産確實出現了“熱”的苗頭。


日前,在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隨著各大城市持續推進産業轉型升級,新增的就業崗位多、人才需求量大,對人才的競爭成為必然,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人才新政,支援大學生落戶,體現了對人才的重視,是對過去“重物輕人”傳統的城市發展觀念的一個調整。


平心而論,各地“人才大戰”對大學生們來説,確實提供了更多選擇機會,也有利於緩解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但是,如果各地“人才大戰”打紅了眼,政府干預過多,那市場的作用就會被扭曲,就能可能引發新的問題。比如,有的城市提供食宿或千元補助,為大學生們前來“考察”行個方便,應該説不算過分;但也有的城市開出更高價碼,高端人才落戶買房,政府可以出一半的房款,這樣的“補貼”就有點過頭了。

  因為,財政資金應當主要用於公共服務上,即使針對特定人群,也應當是“兜底”保民生,為生活困難和低收入人群排憂解難。政府拿公共財政的錢給了引進的人才,等於直接增加了個人財富,這樣做是否公平合理值得深思。政府真有那個財力,何不把這些錢用在為頂尖人才配置更好的研究設備和高水準試驗室上,讓他們更好地發揮聰明才智?


“對一個城市來講,我們既要吸引人才落戶,更要把這些人才留在當地,實實在在為當地經濟發展做貢獻。怎麼樣把這些人才留下來,關鍵的一點從政府角度來看,還要持續改善我們的營商環境和政府服務,不斷優化城市社會的硬環境和軟環境,為這些人才幹事創業營造富有活力的體制機制和制度保障。” 孟瑋強調。


城市“搶人才”條件加碼,農村人才流失令人擔憂


凡事,我們既要考慮當前,又要慮及長遠,只有讓人才在各自崗位上發出最大能量的光和熱,才是我們人才政策的初衷。


透過“搶人大戰”的硝煙,我們還看到另外一個事實:這些“搶”,都集中在中心大城市,似乎與真正缺乏人才、急需人才的農村無關。這就讓人不能不産生一種擔憂:人才麇集在大都市,都能找到施展才幹的天地嗎?如果大城市人才大量積壓,而農村和邊疆地區人才大量缺乏,城鄉差距豈不是越拉越大?


眼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城鄉、區域不平衡等問題,而人才作為生産要素,總是循著“往高處走”的規律。落後地區、貧困地區特別是農村,無法拿出大城市那些誘人的條件,打不起“人才戰”。想要獲得人才、獲得高素質勞動力,這些地方仍需得到強有力的關注、支援、幫扶。


科技對於“三農”的重要性,人們大多耳熟能詳。但是,農村科技人才缺乏,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 其實,這一問題,不僅在邊疆地區存在,沿海發達地區也是如此。這些年,在基層採訪,常聽到人們嘆“人才苦經”。一位縣委書記告訴筆者:“農經、農技、農機、茶葉、畜牧‘五大員’普遍缺人手。由於農技人才缺乏,許多農業科研無法正常進行。想招幾個學農的大學生,可報名人數一直未到5比1的招考比例,只能作罷。”一位搞車厘子種植的農場主説,由於“北種南繁”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投下去的幾百萬元眼看著打了水漂……


我國農業生産規模化不足,每人平均不到1畝地。對於農業這種弱質産業來説,少了規模,便少了競爭優勢。目前,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農産品的價格大多比國際市場高。要想改變這種現象,最現實的手段是靠科技助推。


無數事實證明:村裏有個“科技明白人”,等於有個活財神。


浙江淳安楓樹嶺鎮的下姜村土地資源匱乏,多少年來,村民一直走不出貧困的迴圈。2003年4月的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村裏調研後開出了一個良方:必須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抓住當前科技進步的機遇,著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他給村裏派出了一名科技特派員。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下姜村因地制宜種植了中藥材黃梔子。僅此一項,農民戶均收入4000多元。


現在,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大學裏的熱門專業人滿為患,涉農專業卻在不斷萎縮。一所農業院校的教授告訴筆者,1998年以前,該校農學系有4個班,現在只剩下1個班,且年年還得為生源發愁。由此看來,農業科技人才的育人、用人機制大有改進空間!


除了農村,西部地區人才流失問題,也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鞏固邊疆、發展邊疆、縮短東西部差距,沒有人才,便是一句空話。然而,這些年,一方面,西部人才大量流失——“孔雀東南飛”,我在西部一所師範大學曾做過調查,該校近十年培養的博士生,超過85%去了東部地區;另一方面,有不少大學畢業生寧可“漂”在都市、放棄專業,也不願到基層、到邊疆去。一位西部地區的領導坦承:“西部大開發”以來,要政策國家給政策,要資金國家給資金,可一些事情幹不起來,説到底,是缺人才!


改變這一現狀,還需國家完善引導人才流動的頂層設計,相關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創新用人機制,增強邊疆和基層人才的獲得感和成就感。由於邊疆、基層的自然環境及工作條件較差,再不在待遇等方面予以傾斜,想留人,將非常困難。一位上世紀60年代從上海支邊的知識分子告訴坦言:“解放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國家按地區類別劃分工資等級,邊疆、基層的工資比大城市要高許多。可現在,各項福利待遇加起來,邊疆、基層的工資反而比東部地區少很多,一個蘿蔔兩頭切,你想一想,人才能往邊疆、基層去嗎?”


我的一位大學留校的同學告訴我:“恢復高考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為了讓西部地區留住人才,分配政策一般是,西部地區考生哪來考來回到哪,東部地區考生志願留在西部的,國家有褒獎。而這撥‘搶人大戰’中,許多東部城市只要有畢業證就可以落戶,有的把年齡放寬到40歲。這種政策,就像抽水機一樣,會把西部地區的人才抽空。”


除了呼籲待遇留人,引導人才大量走向農村、走向邊疆,還需要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筆者曾採訪過新疆“哈密瓜之母”吳明珠,這個出生在南國的弱女子為了“做大哈密瓜”,從大都市自願來到新疆的瀚海沙漠,一幹就是54年。問她:“你後悔嗎?”她説了句感人至深的話:“講理想,講奉獻,講艱苦奮鬥,講為人民服務,哪個時代都需要!”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王慧敏)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人民日報:​城市上演“搶人”大戰 農村怎麼辦?
來源:人民日報2018-05-22 19:37:51
熱鬧之餘也有不少人冷靜發問:這樣的“人才大戰”是不是可持續?搶來的人才能不能留得住、用得好?會不會從搶人才變成“搶人口”,為炒房者打開方便之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