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讓廣州老城區煥發新生機

來源:南方日報 2019-12-06 08:31:58

1901年,在廣州城市西南部的珠江沿岸,一座大型火車站在此崛起,這便是黃沙火車站,也就是原貨運廣州南站。這座車站見證了近現代至當代廣州的繁華變遷,為廣州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隨著廣州城市升級的需要,寫就百年輝煌的“廣州南站”退出歷史舞臺。歷經多年建設,老火車站所在地塊,崛起為高檔住宅社區——珠光禦景壹號,成為廣州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注腳。

鐵路見證廣州百年變遷

在建之初,黃沙站就是粵漢鐵路最南端的車站,也是粵漢鐵路公司的所在地,“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就曾以粵漢鐵路公司總經理的身份在這裡辦公。

黃沙靠近珠江水域,附近有碼頭和商行,黃沙火車站修建後,不少國外進口貨物都從水路運往黃沙站,再從黃沙站經鐵路運往全國各地。原先的黃沙站兼有客貨運業務,隨著客運業務遷至大沙頭站後,黃沙站更名為“廣州南站”。

上世紀70年代後,老廣州南站成為純貨運站,並進行擴能改造。到上世紀90年代,這座火車站一度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水陸兼備、站港合一的特等大型貨運站,對繁榮廣州經濟,促進廣州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隨著廣州城市不斷擴張發展,原本的城郊成為中心城區繁華地帶,市區交通的限制對車站貨場裝卸時間和效率都産生了影響,貨運量也逐年下降。再加上環境、安全、市容等問題,搬遷或關閉這座珠江邊上的火車站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最終,老廣州南站2005年6月10日起關閉,百年車站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2010年11月25日,原廣州南站所在地塊公開出讓競價,最終原廣鐵集團與珠光集團聯合以86億元拿下該地塊,折合樓面價17276元/平方米。2012年,珠光·禦景壹號總體規劃獲批,項目建設正式啟動。這座見證廣州變遷的火車站,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迎來巨變。

由粗獷蝶變為靜謐

時至今日,珠光·禦景壹號已經成為廣州中心城區西部高品質住宅區的代表之作。原先鐵路貨運站的粗獷豪放,也被社區園林帶來的精緻靜謐所取代。

珠光·禦景壹號繼承了原廣州南站1.5公里江岸線,配合江岸線打造的18萬平方米華南標桿園林,甄選名貴樹種點綴園林。走在園林中,生機盎然,兩側林木蓊鬱,鳥語花香。行進於此,喧囂之聲頓失,靜謐之感油然而生。沿江佈局的高層住宅,讓居高臨下俯瞰三江匯聚的絕美精緻不再是白天鵝賓館的專屬。

為了打造高品質居住生活,珠光·禦景壹號在項目A區的華璽園林專門打造了一條頗具尊貴感的L形歸家軸線,沿著軸線前進,浮光墻熠熠生輝,精細的雕刻工藝,獨具匠心的細節設計,讓園林更添一番高貴。

在項目B區,園林由“一縱一橫+四大情景組團”組成。園內兩條名貴綠植環繞的花徑步道相互交錯形成四大園林組團,橫縱軸交界處是八角疊水流光水景。行經之路如登秘境,移步易景、步步入境,形成了一套“起、承、轉、合”的觀景流程。

保留鐵路發展痕跡

珠光集團在建設禦景壹號項目時並沒有完全抹掉原廣州南站的痕跡。為了延續這座火車站的百年榮光,珠光對原先車站場地記憶體留下來的站臺、倉庫、碼頭等歷史建築進行了精心保護及搬遷改造。

在禦景壹號項目的一端,詹天佑博物館、鐵路紀念館已經建成開放,成為人文歷史教育基地,重點展示保留得比較完整的重要歷史物證。

車站原有的建築特色也得以保留,如雙層鋼架架空結構和騎樓特色,運用新技術新方法,為歷史建築賦予全新生命力。原本的鐵軌、火車、信號燈等遺存不完整的歷史物證,以倣照模型的形式呈現在項目園林內,最大程度復原廣州的城市歷史記憶。

珠光集團方面表示,保留歷史印記,是為了延續過去的榮光,在新的發展時期有更好的未來。

當前,珠光·禦景壹號有兩大系列産品在售,分別是480平方米華璽組團南向一線望江大宅,以及400-900平方米悅江天際行宮。作為珠光·禦景壹號住宅産品的“制高點”,不論是華璽還是月江天際行宮,都代表了廣州西部白鵝潭一帶的住宅標桿。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城市更新讓廣州老城區煥發新生機
來源:南方日報2019-12-06 08:31:58
1901年,在廣州城市西南部的珠江沿岸,一座大型火車站在此崛起,這便是黃沙火車站,也就是原貨運廣州南站。這座車站見證了近現代至當代廣州的繁華變遷,為廣州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