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危房改造 給貧困戶一個溫暖的家

來源:安徽日報 2018-11-15 08:52:40

原標題:危房改造:給貧困戶一個溫暖的家

11月5日,記者沿著高雙公路來到桐城市嬉子湖鎮肖店村。村民吳宣階正在屋後給雞喂食,新蓋的四間瓦房室內窗明几淨、乾淨整潔。談起新蓋的房子,吳宣階高興地對記者説:“以前的老房子是上世紀80年代蓋的土坯房,年久失修,地基沉降,墻體開裂,陰暗潮濕。多虧國家的政策好,不然我做夢也住不上這麼好的房子呀! ”

吳宣階身體不好,一直由女兒照顧生活,原來的兩間土坯房子是父輩蓋的,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天,家裏就漏水。去年,他家被列為危房改造戶。 “以前,我不知道還有這項民生工程,村幹部知曉我家的情況後,告訴我關於危房改造的政策。”站在新房前,吳宣階告訴記者,“我想既然有這樣的好政策,政府補貼再加上自己一些積蓄,完全可以蓋一棟新房子。今年4月,我拆除了老房子,花了近2個月,終於蓋起了這四間磚瓦房。 ”

記者走進吳宣階家中,房間收拾得很整潔,廚房灶臺貼著潔白的瓷磚,也通了自來水。 “建這套新房,一共花了將近7萬元,政府危房改造資金補貼2萬元。我是一名瓦工,蓋房子時親自上陣,也省了不少人工費。 ”吳宣階對記者説。

“蓋房子期間,鎮村幹部還多次來我家指導施工,叮囑我要注意安全。如今,新房蓋好了,政府補貼的2萬元已打到我“一卡通”存摺上。是黨和政府讓我有了現在這溫暖安全的新家,現在颳風下雨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真想不到苦了大半輩子,現在還能安度幸福的晚年! ”老吳激動地説。

在嬉子湖鎮,受益於農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的還有幾十戶。家住蟠龍村楊衝組的楊水苗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因本人腦癱殘疾,由年邁的爺爺奶奶在家照顧。他奶奶范精華告訴記者,今年年初,一場大雪使得他家的老房子在風雪中搖搖欲墜,本來就破舊不堪的土房越發不安全,經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家裏四面都透風。鎮村幹部實地查看了我家舊房情況後,積極為我申請了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幫扶,村委會主動幫助我們,如今在原地建起兩間佔地近50平方米的磚混新房。

看著昔日黑暗潮濕“臟亂差”的土坯房,如今變成了明亮寬敞的磚混房,范精華心裏樂開了花。“建房總開支中,除了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款外,我們只花了一小部分錢。這下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讓我們可以在新房子裏安享晚年,以後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的! ”范精華高興地説。

嬉子湖鎮副鎮長高波告訴記者,農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嬉子湖鎮利用這一政策機遇,多措並舉解決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等四類重點對象的住房問題。 2018年度共完成80戶危房改造計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貧困殘疾家庭2戶,補助資金達116.6萬元,已通過惠農“一卡通”系統打卡發放到農戶手中。農村危房改造這項民生工程的順利完成,極大地改善了貧困戶的住房條件,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提供了保障。

截至目前,桐城市已完成1211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補助資金1670.72萬元已通過“一卡通”全部發放到戶。該市將繼續把農村危房改造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作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大力推進貧困戶危房改造,改善貧困戶住房條件,讓貧困戶切實享受到民生工程帶來的實惠。

【記者手記】

農村危房改造是一項暖心的民生工程,解決貧困戶住房問題的安居工程,也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中的重要內容。在一些偏遠鄉村,不少貧困戶居住的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蓋的土坯房,不僅居住條件差,而且還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桐城市大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縣、鄉鎮、村三級大力宣傳這項惠民政策,有關部門進村入戶實地查看,做到危房戶一戶不漏、一戶不少,從危房改造對象名單上報、入戶核實到現場危房鑒定,嚴格按規範流程、監管程式進行,確保危房改造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讓最困難的危房戶有一個溫暖的家。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安徽桐城:危房改造 給貧困戶一個溫暖的家
來源:安徽日報2018-11-15 08:52:40
農村危房改造是一項暖心的民生工程,解決貧困戶住房問題的安居工程,也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中的重要內容。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