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場火熱 房企海外融資規模井噴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9-07-12 15:03:06

原標題:土地市場火熱 房企海外融資規模井噴

房企海外融資規模持續井噴。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7月以來,15家房地産企業發佈海外融資計劃,融資金額超過百億美元。在境內融資預期收緊的背景下,房企加大了海外融資力度。業內人士稱,上述房企積極融資,一方面和償債高峰期集中到來、融資預期收緊有關,另一方面和土地市場持續火熱有關。預計下半年熱點地區土地市場延續火爆。

融資成本不一

從融資成本看,房企之間分化明顯。部分房企海外融資利率低於6%。以合景泰富為例,公司7月3日發佈公告稱,已額外發行于2024年到期本金總額2.2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票面利率為5.875%,優先票據上市及買賣于7月4日生效。

不少房企海外融資成本高於10%。以弘陽地産為例,公司日前公告,已發行于2022年到期金額為2.5億美元的10.5%優先票據,票據上市于7月4日生效。天譽置業7月8日公告,將發行1.05億美元于2023年到期的優先票據,票面利率為13%。發行票據主要用於若干現有離岸債務再融資及用作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有的房企連續進行多筆海外融資。以禹洲地産為例,公司7月3日公告,進一步發行于2023年到期、金額為4億美元的6%優先票據。新票據將與2016年10月25日公司發行的于2023年到期金額為2.5億美元6%優先票據合併組成單一系列。此外,公司于7月2日公告,將發行于2020年到期本金總額為2億美元、按年利率5.5%計息的優先票據。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2018年四季度以來,房地産企業融資計劃實施逐漸井噴。從企業融資情況看,2018年四季度以來,房企融資難度相比之前有所緩解,但難度依然比較大。但房企“缺血”過多,融資需求依然井噴。2019年5月以來,針對房地産行業融資渠道監管趨嚴,特別是信託收緊預期明顯。在此背景下,房企加快拓寬融資渠道。

據了解,銀保監會對近期房地産信託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部分信託公司進行了約談警示,要求增強大局意識,嚴格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嚴格執行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和現行房地産信託監管要求。提高風險管控水準,確保業務規模及複雜程度與自身資本實力、資産管理水準、風險防控能力相匹配。提高合規意識,加強合規建設,確保房地産信託業務穩健發展。控制業務增速,將房地産信託業務增量和增速控制在合理水準。提升受託管理能力,積極優化房地産信託服務方式,為房地産企業提供專業化、特色化金融服務。張大偉預計,隨著融資難度加大,融資價格可能進一步上行。

土地市場高位運作

對於房企加快融資節奏的原因,業內人士稱,一方面和償債高峰期集中到來、融資預期收緊有關,另一方面和土地市場持續火熱有關。

張大偉表示,春節過後,信貸市場出現一定鬆動,房企融資增量明顯增加。同時,部分城市土地市場持續升溫,房企積極拿地。中原地産數據顯示,近期土地出讓規模持續高位運作。2019年以來,全國50個大城市合計賣地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9%。分季度看,一季度整體低迷,二季度全面復蘇,三季度以來土地市場成交火爆。

一二線熱點城市今年以來土地出讓規模較大。其中,杭州市出讓土地1458.5億元,武漢出讓土地949億元,北京出讓土地944億元,天津出讓土地902億元,蘇州出讓土地883億元。

部分熱點地區地塊受到房企追捧。以深圳地區為例,深圳市土地房産交易中心日前集中出讓5宗居住用地使用權,合計出讓面積約17公頃,總建築面積約68.97萬平方米,掛牌起始總價約154億元。拍賣前三天,房企繳納保證金數量高達1100億元,單一地塊競買者均超過11家。最終,5宗地塊以223.84億元成交,溢價率超過45%。

張大偉表示,經歷2018年嚴格的土拍市場後,不少房企需要補充土地儲備,因此拿地積極性較高。其中,二線梯隊房企拿地最為積極。預計未來土地市場會出現一定程度分化,熱點地區優質地塊的爭搶會持續激烈,非優質地區定價可能出現下調。預計房企在三四線城市拿地金額會進一步萎縮,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會進一步升溫。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土地市場火熱 房企海外融資規模井噴
來源:中國證券報2019-07-12 15:03:06
房企積極融資,一方面和償債高峰期集中到來、融資預期收緊有關,另一方面和土地市場持續火熱有關。預計下半年熱點地區土地市場延續火爆。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