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賣房炒股 這次時機對嗎?

來源:廣州日報 2017-09-22 09:46:00

9月12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7570.62億元,躍居2017年以來單日兩市成交總額首位,同時近期兩市的日成交額也基本都穩定在5000億元以上。從機構觀點來看,隨著國內宏觀經濟企穩向好,A股市場賺錢效應不斷凸顯。近期,無論是從融資融券餘額突破9000億元、滬深兩市交易額持續攀升或機構高倉位來看,投資者入市意願愈加強烈。經過兩輪大調整和兩年的修整,A股迎來了較好的配置時機。有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近期美元跌,國內樓市進入“瓶頸”位,資金流入A股態勢明顯,最近他們會建議投資客戶可以考慮買些國內滬深300指數基金。在此情況下,最近市場又見賣房炒股……

近日,梁先生將南沙的一套房子放售,相比當年90多萬元的購入價,有買家願意以180萬元購買。他認為近期房産再大幅升值的可能性變小,而今年炒股反而賺了不少錢,他認為下半年股市還有不少機會,想加大在股市的投資金額,不過手頭沒有資金,因此決定將南沙的房子賣掉,只保留市中心的房産。

近期上市公司賣房套現現象持續增多,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參與理財産品的數量與規模出現了明顯提升,參與額度高達數千億之巨,而在股票投資方面,有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參與股票投資的上市公司達到490家,初始投資金額高達1252.45億元。

2015年賣房炒股潮

沒踩準節點損失巨大

上一次比較集中出現“賣房炒股”現象的時間是2015年年初,彼時股市幾個月內節節攀升,從2014年年底的3000點,到2015年3月已漲到3500點,創出了七年新高。而當時樓市則呈現下跌趨勢,2015年3月百城住宅均價同比跌4.35%,環比下跌0.15%。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年末,上證指數收于3539. 18點,年內最高點為6月的5178.19點,隨後出現大幅下跌最低點為8月的2850.71點。可以看到,只有在2015年上半年將資金投入股市並在6月從股市套現出逃,才有可能獲利較大,如果沒踩準節奏,損失是巨大的。而從2016年開始,樓市出現升溫至火熱的行情,房價漲幅明顯,如果賣房炒股後而沒能順利離場,損失更是雙重的。

股市和樓市似乎總是呈現“蹺蹺板”效應,不過研究表明,房地産和股市的相關性並不是很強,它們之間呈現弱相關。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踩準股市和樓市發展的節奏,2007年買股票;2008年賣股票買房子;2014年賣房子買股票;2015年賣股票買房子,這樣操作大概可以將資産做到10年翻數十倍。但這樣的“神算子”能有幾個?大部分人都是在勢頭起時跟風,可能已失去先機。

M2增速跌破9% 這波週期資金“水緊”

近期資金再次出現流向股市的明顯趨勢和賣房炒股的現象,這究竟是市場的週期性表現還是會有不同的結局呢?業內人士表示,從房地産調控持續不放鬆的狀態來看,這次樓市面臨的環境或有不同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公佈的8月份M2的數據顯示,M2同比增速只有8.9%,跌破了9%,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期。有資深理財專家表示,這次M2增速已經創下了歷史新低,而且是連續第七個月增速放慢。過去中國的M2增速與GDP增速之差,一直處於較大的正值,這意味著有較多的超發貨幣,而這些超發的貨幣有不少進入房地産領域,然後又通過信貸衍生了大量新的貨幣,導致房價上漲。而現在M2增速明顯降低,進入“8時代”,沒有貨幣大規模超發,房價就沒有快速上漲的支撐,持續的M2增速大幅下降對房價的影響在一段時間後會逐漸顯現。同時,對股市來説,沒有貨幣大規模的超發,也沒有股市快速上漲的牛市,所以賣房炒股究竟收益如何,只能見仁見智了。

不過,在目前樓市調控持續加碼的狀態下,房産投資收益大幅上漲的可能性減小,而房地産投資已佔到中國居民資産配置的六成以上左右,明顯偏高了,建議加大金融資産的配置比例。房地産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從2016年四季度開始已再次進入下行週期,且仍在繼續,從投資角度考慮可適當調整手頭房産的結構,將一些房齡過長、地段較偏、增值空間有限的房産處理一下。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又見賣房炒股 這次時機對嗎?
來源:廣州日報2017-09-22 09:46:00
9月12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7570.62億元,躍居2017年以來單日兩市成交總額首位,同時近期兩市的日成交額也基本都穩定在5000億元以上。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