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京滬深居前三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7-04-06 08:40:00

原標題:2016年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指數:京滬深廣位居前四

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等部門測算,2016年城市金融競爭力總指數前十名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天津、成都、西安、重慶、杭州,一線城市具有絕對優勢。

北上深是國內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在國內主要城市GDP相繼突破萬億的前提下,哪些因素影響城市金融競爭力?哪些城市正在崛起為區域性甚至全國性的金融中心城市?

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等部門測算,2016年城市金融競爭力總指數前十名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天津、成都、西安、重慶、杭州,一線城市具有絕對優勢。

上述報告選取各類級別城市共25個,根據50多項三級指標,6大二級指標,測算城市金融競爭力指數。數據來源於央行、wind、國家統計局城市年鑒、各城市統計年鑒等。

測算發現,北京、上海是國內重要的金融中心,其他新興城市如廣州、深圳、天津、西安、重慶、寧波、廈門、南京等也各有特色。不難發現,經濟實力是影響城市金融競爭力的基礎因素,同時國家政策支援是關鍵因素。而提升城市金融競爭力,可以促使各類金融資源要素向一個地區不斷積聚,進而增強城市金融競爭力。

京滬深處於絕對優勢

城市金融競爭力指標體系包括宏觀指標、金融機構實力指標、融資能力指標、金融績效指標、軟環境指標、監管機構和交易所指標等六類二級指標,分別按照一定權重測算。

從測算結果看,北京第一,上海第二,深圳第三。廣州、南京、天津、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分別為第四到第十名。第十一名和第十四名分別是武漢、鄭州、廈門、長沙。其中除了前三名以外,其他城市得分差距不是很大,這表明,其他城市作為區域金融中心各有特色。

金融競爭力指數得分靠前的是一線城市。比如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是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註冊所在地,以及金融監管機構和調控機構的所在地,金融競爭力位於全國第一。

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二。深圳雖然不是直轄市,但是作為計劃單列市,且擁有深圳證券交易所,所以儘管深圳經濟總量不如廣州,但是金融競爭力還是比廣州強。

廣州金融競爭力超過直轄市天津和重慶,這表明廣州本身仍是華南重要的金融中心。

宏觀指數:上海第一,北京第二

2016年城市金融競爭力宏觀指數,設定投資和使用外資額、GDP、社會消費品消費額、進出口總額、財政收入指標進行測算。

測算結果顯示,上海宏觀指數位居全國城市第一,原因在於上海GDP總量、進出口額、財政收入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這反映出上海作為經濟中心、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北、上、深的宏觀指數處於絕對的優勢。天津、廣州、青島位列其後。

金融機構實力指數:北京第一

金融機構實力指數,採用金融機構註冊規模、金融業增加值、金融業從業人員、證券交易量、融資額、金融機構本外幣新增存款額6個指標,均採用規模數據。

從融資額、金融機構新增存款指數來看,都出現北京一地獨大的情況,這與全國性金融機構總部大多在北京有關。另外世界500強的央企註冊地大部分都在北京,其融資和存款規模全國第一也不難理解。

如果測算金融業增加值、金融業從業人數、證券交易量,也是京、滬、深三地比重大。比如在從業人員和金融業增加值來看,很多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只有京滬的1/10左右。

上海在金融機構實力方面與北京有差距,但是部分指標突出,比如2015年金融機構存款增加額已經超過了北京。

也有區域性中心城市正在快速趕上,比如重慶的金融業從業人數、金融業增加值都比較高。這表明重慶的金融業發展在部分指標上已經超過了一線城市。另外重慶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為1410億元,與廣州的1628億元比較接近,成都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也到了1254億元。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2016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京滬深居前三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7-04-06 08:40:00
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等部門測算,2016年城市金融競爭力總指數前十名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天津、成都、西安、重慶、杭州,一線城市具有絕對優勢。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