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手房呈現明顯過熱 誰買了上海的房子?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3-21 09:04:00

上海樓市的漲勢還在繼續,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更加印證了這點。上海樓市將複製深圳去年以來的行情嗎?到底是誰買走了上海的房子?上海常住人口的減少將給樓市帶來哪些根本上的變化?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往上海,試圖摸清上海樓市瘋漲背後的邏輯。

“過去兩個月,買房就像流行感冒一樣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傳播。”家住楊浦區的上海市民陳女士説。陳女士的話得到了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數據的印證,在2月份上海二手房的漲幅已經位居四個一線城市的首位,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漲幅也只是僅次於深圳。

現狀

上海樓市2月環比漲幅超廣州4倍

上海樓市的漲勢還在繼續。3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二手住宅價格,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有34個城市上漲。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6.7%,最低為下降1.1%。上海以漲幅5.3%排在合肥之後,位居全國第二,但已經將北廣深三個一線城市遠遠地拋在了身後。而同期廣州二手住宅的環比只上漲1.2%,上海的漲幅已超過了廣州的4倍,呈現出一種明顯過熱的現象。

在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方面,上海也以2.9%的環比漲幅屈居亞軍,但其與第一名深圳的差距在逐月減少。

上海一名地産分析師支出,照此速度漲下去,上海房價將很快趕超香港。目前銅鑼灣地區的房價,均價也只有10萬港幣每平方米,而位於上海中環線上的靜安府售價已經高達8萬-9萬人民幣每平方米。對於上海樓市的現狀,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的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正是這種恐慌性購買導致了價格的非理性增長,因為人們都想在房價進一步上漲前購買。

追訪

上海樓市將成為深圳的翻版嗎?

然而,在上海樓市高歌猛進、北京樓市暗流涌動之時。深圳樓市卻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深圳樓市3月以來二手房成交表現不理想。深圳鏈家、Q房網、美聯物業、家家順等多家仲介數據均顯示,3月二手房成交萎縮,成交量相比1月份均下降超過30%。北青報記者在深圳的多名好友也表示,深圳部分區域的熱度開始下降,部分房源已調低了報價。家住深圳的邊先生最近頻繁被仲介騷擾。邊先生介紹,他身邊的好多朋友近期都受到了二手房仲介的電話轟炸。

由於擔心新一輪的市場調控導致出手困難,一些投資者開始低於市場價出售手中的房源;而一些嗅覺靈敏的地産商開始以較低的價格開盤以儘快出貨。據深圳本地媒體的報道,3月以來深圳二手房市場部分房東回調了掛牌價格,幅度在5%-10%之間。位於深圳後海的一處豪宅甚至降價200萬元出售,這些新的跡象在深圳樓市中引發了熱議。

深圳樓市的降溫是暫時的盤整還是拐點?上海的樓市會“完美”複製深圳樓市的行情嗎?

發現

券商搬家瞄準賣房人群

浦東新區張楊路附近一家廣發證券營業部近日把辦公地點挪到了附近的房屋交易中心門口。僅僅半年時間,證券營業部和房屋交易中心的冷熱就完成了轉換。該營業部客戶經理小蔣説,他們打算向那些賣了房子的高凈值人群推銷固定收益類産品。

“二手房市場是典型的對手交易,任何一宗買的背後都是對應著一宗賣的生意。”廣發證券的一名分析師指出,雖然現在改善性住房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往往一個市民既是賣家,又是買家。但其中環環相扣,追根究底,賣的原動力來自高端樓盤,買的驅動力則是底部的剛需。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開朝認為,上海整體驅動力從剛需轉向改善、中高端、豪宅,今後的趨勢是剛需萎縮、改善、中高端、豪宅持續放量。與此同時,高階需求的放量又嚴重依賴於低階需求的承接力。目前上海四類需求驅動力達到新的平衡,據此預判,房價快漲的行情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上海的樓市火爆行情還在持續,但也有人選擇逆向操作。“你選擇在5100點的樓市買房?還是選擇在2900點的股市入場?”近日,上海某公募基金打出了這樣的宣傳語言,吸引客戶買入股票型基金。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上海二手房呈現明顯過熱 誰買了上海的房子?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3-21 09:04:00
“過去兩個月,買房就像流行感冒一樣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傳播。”家住楊浦區的上海市民陳女士説。陳女士的話得到了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數據的印證,在2月份上海二手房的漲幅已經位居四個一線城市的首位,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漲幅也只是僅次於深圳。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