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芙蓉區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打造金融總部集聚區

來源:長沙晚報 2015-05-14 09:55:00

樹立正確理財觀念

警惕非法集資陷阱

這個5月,芙蓉區在全市率先開展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通過到府入戶、立體宣傳等多種方式,提高社會公眾識別和抵制非法集資的能力。為此,芙蓉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提醒,目前非法金融活動手段不斷翻新、花樣繁多,市民應理性選擇投資渠道,拒絕高利誘惑,遠離非法集資。發現問題及時舉報,依法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問:什麼是非法集資?

答:非法集資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市民若在芙蓉區範圍內遭遇或者發現非法集資,可撥打芙蓉區打非辦電話84683570。

問:近年來非法集資有哪些主要的花樣手法?

答:近年來非法集資的手法花樣翻新,公安機關在工作中主要發現有以下六個典型的手法:第一種是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謊稱已經獲得或者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的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第二種是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發售虛假的理財産品,或者虛構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

第三種是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並在網上發佈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資訊,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群眾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後關閉網站,攜款逃匿。

第四種是打出“養老”的旗號,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或是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遊,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人投資。

第五種是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紀念幣、紀念鈔、郵票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聲稱升值空間巨大,承諾在約定時間後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然後攜款潛逃。

第六種是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即設立所謂P2P網路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餌,採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佈虛假招標資訊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

問:非法集資會有哪些社會危害?

答:一是參與非法集資的當事人會遭受經濟損失,甚至血本無歸。二是非法集資也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引發風險。三是非法集資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引發大量社會治安問題。由於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一旦造成損失,需要當事人自己承擔,因此,希望社會公眾一定不要參與非法集資活動。

問:如果暫時無法判斷是否是非法集資,我們應當注意什麼?

答:一是對照銀行貸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産品的回報率,看是否過高,多數情況下明顯偏高的投資回報很可能就是投資陷阱。我國規定,超過國家規定貸款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護,可作為判斷回報是否過高的參考。

二是通過政府網站,查詢相關企業是不是經過國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發行公司股票、債券、國家規定的股權交易場所等。如果不具備相關主體資格,就涉嫌非法集資。

三是通過查詢工商登記資料,查明相關企業是否是經過法定註冊的合法企業,是否辦理了稅務登記等。如果主體身份不合法、不真實,則有欺詐嫌疑。

四是一些影響較大的非法集資犯罪,相關媒體多會進行報道,要通過媒體和網際網路資源,搜索查詢相關企業違法犯罪記錄,防止不法分子異地重犯。

五是對親朋好友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和反覆勸説,要多與懂行的朋友和專業人士仔細商量,審慎決策,防止成為其發展下線的目標。

六是如果實在無法決斷是否是非法集資,社會公眾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諮詢,待了解詳情後再做決定。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長沙芙蓉區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打造金融總部集聚區
來源:長沙晚報2015-05-14 09:55:00
“推動金融藍海戰略,構築起金融總部集聚區、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區、特色金融服務示範區!”今年以來,芙蓉區依託CBD調優産業規劃、推動資源整合、實現提質升級,一個開放合作、垂直融合的新型金融産業圈加速成型,資訊科技與創新産業雙輪驅動,傳統金融強區向網際網路金融産業高地的轉型正在路上。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