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期盼著,雨天的街頭不再污水橫溢,明亮的燈光能照亮夜行,茶余飯後能在街頭巷尾綠地花園愜意休閒。
他們見證著,家門口的道路平了、路燈亮了,違建拆除了,橫在小區過道的石材堆物搬離了,老舊社區的居民綻放笑顏。
百姓平常的小日子,政府惦記的大民生。去年5月起,芙蓉區在全區範圍內展開老舊、農安小區提質改造,列入首批範圍的火星街道興和社區、陶家山社區從下半年開始啟動提質。短短半年時間,基礎設施由缺變全、小區環境由臟變潔、家門綠地由疏變密,居民們感慨,如今咱也韻上了住樓盤小區的味。
改造老舊社區、建設宜居家園,是芙蓉區委、區政府服務民生之舉,反映了廣大居民群眾的共同願望,體現了文明城市創建的客觀要求,遵循了社會管理創新的基本規律。如今,更多的創新與蝶變正在位處地鐵2號線沿線的火星街道迸發,老舊小區重煥青春,街域品質再獲提升。
“8090”後老舊小區變身“00後”
雨後的清晨,火星街道一片清新靈秀。興和社區花園廣場內,老人們氣定神閒打出太極拳;緯二路上,居民行進在整潔平坦的人行道上,蔥蘢綠樹如影隨行。
但半年前,這樣的場景還出現在興和社區、陶家山社區不少居民身邊:樓棟間的高空網線交雜宛若蜘蛛網,小區的露天石材市場讓出行舉步為艱,違規搭建的小餐棚油煙四起。缺失的公共設施,老舊的樓房建築,大夥都説,20多年前的農安小區怎能和樓盤住宅比?
“老舊農安小區改造,不僅是單一的地面整治,更是綜合的環境改造;不只是單純的基礎設施完善,更要是社區整體功能提升。”在火星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長學看來,這既是呼應廣大居民最迫切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街道品質和管理水準的重要路徑。
細微的變化在居民身邊一點點發生,更帶給大夥越來越多的“想不到”。
作為全省知名的建材市場,馬王堆陶瓷城每日人流密集、商流奔涌。可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其所在的興和社區農安小區道路坑洼、網管老舊、綠化缺失,自搭棚亭更是隨處可見,成為繁華背後的陰影。火星街道最先啟動對小區A區的提質改造:平整路面、更換地下管網,全新的彩色條石人行道在市場主幹道“上崗”;理順“蜘蛛網”,拆除亂搭亂挂的門店招牌,讓品牌市場恢復清爽;整改水電氣,加大基礎設施完善,提升居民生活的便捷感舒適度。
每到夜幕降臨,位於A區13棟前的小花園內,居民或愜意聊天或快意健身。在這處約2000平方米的休閒空間內,青磚鵝卵石小徑在綠地間延伸,健身器材、休閒桌椅隨處可見,更有飛檐朱柱的亭榭掩映綠樹之中,讓現代市場倍添清新之感古樸之韻。“以前這裡年久失管,未見綠地先見雜草,更有垃圾堆積,連經過大夥都要快步而行。”看著如今平路添綠增設施的小花園,居民們連連點讚。
位於陶家山社區內的緯二路汽配城段,一直讓居民憂心不已。這條不到400米長的道路一側,卻擠進廢品店、液化氣站、洗車場等各類經營門店,隱患重重,違法建築更佔去了數米路幅,讓人車通行不暢。火星街道清理存有安全隱患的門店、拆除違建、擴寬人行道、補種綠化帶,更在路邊建起一道白壁灰檐的長墻,未來這裡將成為火星又一文化長廊。
當變化折射在一處處基礎設施的完善裏,投映在一片片綠意盎然的街區裏,老舊農安小區不僅迸發青春,更彰顯出一個區域推動民生福祉、提速創新發展的誠心與決心。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