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WeWork調查:挂創業“羊頭”賣地産“狗肉”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5-03-18 10:38:00

鄭州房産——地産中國鄭州頻道

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全國兩會上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透露,將出臺更多措施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政府為市場清障搭臺的同時,市場早已開始行動。在房地産界,3月初萬科原高級副總裁毛大慶辭職創業事件,使“中國版WeWork”及其商業模式一夜間吸引無數眼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其實中國版WeWork早在幾年前就已有落地,那麼其現實生存狀態如何?這類企業究竟靠什麼來盈利?在這一平臺上,創業企業與天使投資們又是如何考量?這一模式能否給高空置率的寫字樓市場帶來希望?

由於網際網路經濟和創意産業的風行,大量創業者需要價格低廉、品質有保證又有濃郁創業氛圍的辦公場所,這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中國版WeWork”的興起,比如SOHO 3Q、蜂巢辦公空間、世鰲國際等等。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表示,雖然自己不會設立風投基金,但是會邀請天使基金進入SOHO 3Q。蜂巢CEO張鵬則表示,公司會提供金融服務支援,旗下有金融合作夥伴,不僅會提供辦公空間,也要做企業孵化器。還比如瑞安房地産在上海楊浦區開發的“創智天地”,也與天使投資合作,同時這裡活躍著寬頻資本、農天資本、遨問投資、大學生創業基金、快創營等投資機構。

但是,上海一家産業園的副總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所謂的“孵化器”或者“天使基金”其實都不掙錢,真正掙錢的還是房地産。開發商引進天使基金的目的,還是為了吸引租客,並能爭取一部分産業支援政策。

上述説法多少為中國版WeWork的未來投下一絲陰影。雖然中國版WeWork客觀上能夠增加寫字樓的租賃需求,但其“挂羊頭賣狗肉”的運營方式似曾相識,讓人聯想起類似的旅遊地産、養老地産等概念,能夠走多遠還是一個未知數。

對創業者來説 高昂的租金戳中了“痛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與傳統的創業孵化園相比,目前服務式辦公空間對入駐客戶的準入門檻較低,基本上只要能提供合法的身份證明並及時交付租金,任何個人或者團隊都可以進場辦公,並享受所有的公共服務。

上海一家孵化園的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種針對個人的辦公租賃,打破了傳統思維束縛,使商業地産有了更多潛在客戶;但是較低的入駐門檻也令租戶層次和品質良莠不齊,其中真正的創業團隊數量可能比較有限。

據了解,服務式辦公室的租賃時間普遍較短,SOHO 3Q的最短租期僅為一週,最長也只有12周,蜂巢辦公空間的收費也是以月為單位。儘管租期到了可以續約,手續也不複雜,但如此短暫的租期設置,很明顯,其主要的出租對像是那些不需要長期辦公的小企業主、本地市場開拓者、辦公室暫時緊缺者和過渡時期使用者等。

不久前,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表示,短租服務的對象不僅僅是創業團隊,服裝設計師、自由撰稿人等,一切有辦公短租需求的人都可以通過網上預約,到SOHO 3Q來辦公。

從價格上來説,服務式辦公室也要比一般辦公樓的租金昂貴。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測算,北京望京SOHO(樓盤資料) 建築面積為5091平方米,共計655個座位,如果滿員的話,那麼一個工位的單價為18元/平方米/天,而周邊寫字樓的價格普遍為6~9元/平方米/天。在蜂巢辦公空間徐家匯店,一個工位的價格為4000~7000元/月,一個標準工位面積約為20到30平方米,租金約為6.5~10元/平方米/天,高於周邊辦公樓5元/平方米/天。

相對高昂的租金費用對創業團隊而言是沒有吸引力的,尤其是那些有初期租用需求的創業者,創業成本對他們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名創業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服務式辦公通常提供了很多可以滿足他們辦公需要的增值服務,但是成本仍然是他們需要操心的主要因素之一。

協縱國際首席執行官黃立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説,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創業者的“痛苦度”遠遠高於美國。美國創業者實際上是自由職業者,收入穩定,有足夠的支付實力,而中國創業者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大。

WeWork要做的事情,實際上黃立衝幾年前就嘗試過了,結論是不能做。因為美國的物業租賃價格與其創業者的收入之比跟中國完全不同。比如,加入同一個會員中心,在美國使用一個月的價格是400~500美元,對美國創業者來説代價不高,在中國也是400~500美元,但卻可能是一名創業者一個月或半個月的工資。

如此看來,中國版WeWork除了手續簡便、租期短暫的特質外,高昂的費用才真正戳中了創業者的“痛點”。

對運營商來説 核心目的是增加租金收入

儘管不少服務式辦公室的運營商都提出創業概念,並聲稱開放的辦公場所為風投提供了絕佳的觀察機會,但是從目前中國版WeWork的運營情況來看,“創業樂園”一時還很難落地。而傳統孵化園的孵化成功率高達85%,這一數字背後,是較高的準入門檻。服務式辦公室正是瞅準了這一利基市場,利用門檻較低這一特質來吸引租戶,但是目前仍停留在概念炒作階段。

上述孵化園的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很多孵化園是公益性質的,因此對入駐的創業團隊有準入要求,一般會要求他們提供創業計劃書,審核評估通過後才可以進駐,並且會定期要求他們彙報創業進展。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為了加大園區企業流轉率,他們將會被要求離開孵化園,時間一般在6個月左右,孵化成功率高達85%。”

據了解,這些孵化園很多具有強大背景,他們可以提供與服務式辦公室類似的基本服務,也會提供諸如園區企業交流、人事、法律、市場等更多元化的服務,而且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應該説更適合創業者。而中國版WeWork真能成為入駐創業項目的孵化器嗎?

黃立衝認為,創業不是假手於人就可以成功製造的,大部分創業都是失敗的,只能依靠創業者自己領悟。旁觀者只能從大部分“創新想法”中,選擇最有可能成功的項目進行投資和引導,並通過分享他們的成功而獲利。

黃立衝表示,孵化IT領域企業的想法和概念都很好,但提供的增值服務如何收回成本是大問題。而且,一般企業從成熟到騰飛,正常週期是10年,IT類企業會短些;能指導白手起家創業的人都是稀缺人才;因此,對新創業者盲目提供服務,很可能難以回收成本。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際上服務式辦公室的核心目的仍然是提高商業辦公樓的使用效率,增加租金收入。

在價格高昂的商業物業銷售困難的情況下,SOHO為了提高辦公樓使用效率,將辦公樓化整為零後出租並回收資金,這是比較簡易便捷的操作方式。而在蜂巢辦公空間的網站上,記者看到了一則資訊,稱若有閒置辦公樓的地産商可以聯繫他們,他們將加以改造後再出租。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版WeWork的主要盈利來源為三類:一是工位費,使用辦公桌需要支付部分費用;二是會員費,即享受平台資源需要交費;最後,如果真的有風投“相中”了項目,服務式辦公室的運營商可以選擇跟投,但此舉風險較大。就現狀而言,如果辦公工位能夠充分出租,就已經可以實現盈利。

在毛大慶辭職創辦中國版WeWork僅幾天之後,就有人以“創客孵化器”概念吸引投資者參與眾籌。“採用眾籌模式,在北京CBD核心區域的朝外SOHO購置辦公場地,建立‘創客孵化器’物理空間,吸引以數字媒體為代表的文化創意産業(包括但不限于網際網路、數字傳媒、創意創作、文化傳播等)的企業或創業團隊入駐。”

這個眾籌項目位於北京CBD核心區域的朝外SOHO,面積為1074平方米。有限合夥總認繳出資額3600萬元,須以現金投資,投資下限180萬元,並以180萬元遞增,上限1080萬元,收入來源是租金收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朝外SOHO的租金水準報價為7~7.5元/平方米/天,該眾籌項目將租金定在6.5~7元/平方米/天。按7元計算,在合夥人不要求使用眾籌項目租賃空間的情況下,項目的租金回報率僅7.62%。

由於朝外SOHO的二手房價格較高,上述投資要比直接買朝外SOHO的二手房更有吸引力。代理朝外SOHO二手房銷售的一位仲介業務員告訴記者,朝外SOHO二手房單價在3.5萬~5萬元/平方米之間。

一位熟悉眾籌的業內人士表示,這場眾籌其實是集資購買朝外SOHO的辦公場地,然後出租給創業公司,與“創客孵化器”這個項目的關係不大。

中國的創業經濟産業方興未艾,如何維持源源不斷的客源,對運營商是重要命題。如果沒有持續穩定的客流,資金回籠就變得異常困難,SOHO 3Q也許可以依靠潘石屹的“明星效應”吸引客源,但對那些非自有物業的運營商而言,租賃物業的選擇、客流的數量將會是重要的風險控制因素。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中國版WeWork調查:挂創業“羊頭”賣地産“狗肉”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5-03-18 10:38:00
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全國兩會上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透露,將出臺更多措施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政府為市場清障搭臺的同時,市場早已開始行動。在房地産界,3月初萬科原高級副總裁毛大慶辭職創業事件,使“中國版WeWork”及其商業模式一夜間吸引無數眼球。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