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步入存量房時代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4-07-14 08:24:00

原標題:京滬步入存量房時代 風險不小崩盤不會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樓市已經步入存量房時代,未來以‘舊樓改造,存量提升’的‘樓宇經濟’模式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實踐。作為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的載體,商業寫字樓承載了鉅額的經濟價值。在存量時代到來的背景下,應用專業的資産管理理念和先進的金融工具改造存量商業地産,提升其價值,是非常重要的商業地産發展模式,符合客觀規律。”7月11日,在首屆“樓宇經濟”發展論壇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這樣表示。

此外,秦虹稱,中國的房地産市場目前正處於一個調整期,雖然有不少風險,但是絕不會崩盤,對龍頭房企而言甚至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

樓市有風險但不會崩盤

由於今年上半年國內房地産市場由高走低,業內也出現了不少悲觀的論調,甚至有人直言中國房地産已經到頭了,要崩盤了。

對此,秦虹表示,中國房地産市場確實有風險,但肯定不會崩盤。她認為,相比于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國的金融風險是可控的。

“當初美國為了刺激經濟,穩定投資人信心,兩年內連續17次大幅度降息,基準利率從5%-6%降到了1%,這就使得貸款的成本非常低。同時,在美國正常的首付比例是5%-10%,但是在那段時期,為了刺激美國房地産市場的發展,很多貸款公司採取的是零首付。也就是説,買房基本沒成本,這樣也使得很多經濟能力不足的人也去買房了。結果2006年發生了通貨膨脹,基準利率一下升至了5.5%,很多人無奈只能斷供。而斷供一齣現,銀行馬上就要收房子,短時間內還要賣出去,銀行拿這個房子是沒有用的,賣的多買的少,泡沫就此破滅。”秦虹表示,“中國的房地産市場情況正好相反,不但首付比例高,利率也較為穩定。而目前價格的調整也不足以導致大面積斷供現象的出現”。

不過,秦虹也認為,目前的中國房地産市場還是存在不少風險的,例如中小企業資金壓力大等。

同時,秦虹表示,未來新增物業的增長速度會下降,再加上過去十幾年的高速增長,市場上形成了大量的存量物業。因此,未來特別是商業地産提升和改造的空間是非常大的。

“樓宇經濟”模式再升級

實際上,國內商業寫字樓的改造升級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據悉,曾經創下2013年北京商業現房並購記錄的高和藍峰大廈,經過半年多的改造升級,已經初具藝術寫字樓雛形,改造完成後,實現內外兼修的藍峰大廈將成為京城地區首座藝術寫字樓。

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介紹,地處十里河的藍峰大廈,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利,將很好地承接大量由CBD外溢而來的公司辦公需求。另外,藍峰大廈也處於東部傳媒産業帶周邊,因此會吸引與傳媒産業相關的TMT(科技、傳媒、IT)類企業進駐。正是從這一市場現實出發,高和資本在對藍峰大廈整體改造展開規劃之時,就確定了藝術寫字樓的方向。

據介紹,高和資本第一次引用公共藝術作為樓宇改造提升的點睛之筆,為此,高和資本專門聘請當代藝術標桿人物邱志傑操刀,對藍峰大廈展開系統的藝術處理,並與大廈整體的環保生態理念保持相一致。

另有業內人士介紹,此前SOHO寫字樓為市場看好,即抓住了中小企業辦公需求,未來如798藝術創作工作區的Loft、適合個性化辦公的Studio等將更受市場歡迎。

據了解,藝術寫字樓在國外早有先例。世界著名寫字樓發展商Tishman的CEO斯貝爾曾表示,藝術最重要的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方法,它激發和挑戰人的想像力。Tishman發展並擁有世界最著名的寫字樓如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柏林的新力中心等,在這些世界最頂級的辦公物業中,小型藝術博物館、建築造型及內外視覺環境的藝術化處理成為寫字樓有機組成部分。

業內人士稱,正式的工作空間和藝術化的非工作空間相互融合聯動,極大提高了寫字樓的生産力,也使這些寫字樓成為城市公認的地標。

在國內,藝術寫字樓目前還屬於新鮮事物。不過,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的商業地産近年來在國內方興未艾。這種現象在北京和上海等藝術氛圍較濃厚、高凈值人群聚集的一線城市尤為突出。(證券日報記者 王 崢)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上廣深步入存量房時代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4-07-14 08:24:00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樓市已經步入存量房時代,未來以‘舊樓改造,存量提升’的‘樓宇經濟’模式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實踐。作為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的載體,商業寫字樓承載了鉅額的經濟價值。在存量時代到來的背景下,應用專業的資産管理理念和先進的金融工具改造存量商業地産,提升其價值,是非常重要的商業地産發展模式,符合客觀規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