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五條”後續:20%個稅各地規定差別較大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 2013-04-08 09:07:00

地方政府落實細則的誠意各異

美麗的廈門島,一直是許多福建富人期待定居的場所,在廈門擁有一套房,甚至成為整個福建百姓的一個願望。

“不僅在全省,全國但凡旅行到廈門的人,都或有這個想法。”廈門經濟特區房地産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一位主管告訴本報記者,所以這幾年,不管國家怎麼調控,廈門樓市價格都是以漲為主,如今均價也在2萬上下,而到了2013年3月,廈門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已連續11個月環比上漲。

針對4月2日晚出臺的廈門細則,廈門大學教授戴亦一對本報記者表示,對於異地人士購房比例歷來高達60%以上的新移民城市來説,廈門的國五條細則可以説堪稱目前中國最嚴厲的版本,其中第二條最為嚴厲,非本市戶籍不得通過補繳個稅繳納證明或社保繳納證明購買住房。

限購自然也成為廈門政府希望繼續執行的方式。廈門落實的細則擬出了廈門版繼續限購的思路:從細則出臺之日起,對於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在廈購房需提供“自購房之日前2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1年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並限購1套;本市戶籍家庭限購2套;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得通過補繳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購買住房。

楊紅旭表示,除了廈門及時出臺之外,其他的許多地方細則多半“不給力”,很多條款沒提及,或者“説法曖昩”。事實上縱觀上海的細則,雖然在3月30日就出臺,但未就20%的徵收細則有及時的細緻表述。

縱覽全國,上海、重慶等呼應了新“國五條”有關20%個稅的規定,但多數二線城市對“20%個稅”未作出具體規定,大部分地方調控細則並不明顯。一些城市在稅收、信貸政策、限購擴容等敏感問題上表述相對含糊其辭。

事實上,早在3月25日之時,首個地方版“國五條”細則在廣東正式落地,有意思的是,廣東並未對限價目標、二手房交易徵20%個稅如何操作等焦點問題做出明確規定。

而其後,在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的細則出台中,暫時也未見各項具體執行細則的身影。

據統計,正巧趕在一季度末,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廣州等樓市調控重點城市的“國五條”細則已公佈,而南京、鄭州、濟南、大連、廈門、合肥、昆明等二三線城市也發佈了結合本地實際的具體規定。一時間,不完全統計近35個以上城市都公佈了落地細則。

從已經公佈的情況看,首都北京細則最嚴厲、最細緻,是唯一提出降價,且提出進一步收緊限購政策。上海、重慶、合肥、濟南等公佈了地方細則和控制目標,大連、貴陽、南寧等地公佈了房價控制目標,但是沒有公佈具體的調控細則。

而從廈門與北京及時跟進的細則來看,此後的一步,或則是各個地方政府加緊研究出臺細緻的執行思路。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國五條”後續:20%個稅各地規定差別較大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2013-04-08 09:07:00
4月2日晚,福建省廈門市補充了國五條執行細則。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對本報記者解釋説,事實上3月31日廈門已經出了一個房價控制目標,但是在2號又增出了一個內容更全的細則,且要求嚴格。查閱細則發現,廈門對20%的個稅徵收相對明晰:能通過稅收徵管、房屋登記等歷史資訊核實房屋原值的,依法嚴格按照轉讓所得的20%計徵;不能核實原值的,按交易總額的1.5%計徵。廈門要求稅務、國土房産部門密切配合,規範徵收個稅。而對個人轉讓自用5年以上的唯一生活用房,繼續免征個人所得稅。而同處於福建省的福州,其細則並未提及如何細緻徵收20%個稅等環節,主要談及控制房價的增幅。福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4月3日在電話中告訴本報記者,關於個稅的稅費徵收,未來稅務部門會出臺稅收政策來執行。事實上,根據國務院的要求,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除拉薩外),制定本地區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並於一季度向社會公佈。國務院並未要求在一季度公佈所有的細則,但是一些和中央對房地産調控全局認知保持高度一致的城市,則加快了落實的進度。“實際上,國五條細則確實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