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萬科B股轉H股相關事宜媒體溝通會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3-01-21 14:56:00

最後是我們方案大概時間過程。根據我們發出通知,我們會在2月4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臨時股東大會召開後,我們會向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香港證監會提交相關文件。在取得中國證監會、香港聯交所核準批准後,我們會進入到B股現金選擇權實施期,如果沒有出現剛才説的1/3以上這樣的情況,B股將轉H股在聯交所掛牌交易,這就是我們B股轉H股重大事項的基本情況。謝謝!

提問:你好!我是華夏時報的記者,到香港上市可以有幾種方式,介紹上市、分配上市、公開發售,後兩種融資功能更強,而介紹上市融資功能不太具備,萬科為什麼會選擇介紹上市這種方式?如果這個成功後,在海外擁有兩個上市平臺,這兩個上市平臺如何避免同業競爭?謝謝!

鬱亮:謝謝你的問題。對於萬科來説,我們相當於萬科歷史上第二次股改,前幾年剛完成A股股改,這次想完成B股股改,以轉換到流通更好的市場,同時也跟萬科B股投資者結構有關聯。這次我們B股轉H股,並不涉及融資安排,也沒有融資計劃。我們只是單純的B股轉H股,希望給更多境外投資者機會給大家。萬科去年收購了香港一個上市公司,改名萬科置業(海外),他將以萬科香港的業務為主,而萬科目前只在大陸有業務,所以兩者之間並不存在業務上的衝突,所以彼此沒有競爭問題,萬科置業(海外)未來將繼續在香港本土的發展,而他本身持有香港物業,這方面會繼續做下去。

提問:鬱總,你好,我是新華網記者,此次萬科B股轉H股被認為是邁向國際化重要步驟,最近或者未來一段時間內,萬科在海外市場方面有哪些計劃?謝謝!

鬱亮:我們B股轉H股這件事確實是我們國際化重要的步驟,其實萬科從上市那一刻開始我們一直具有香港基因、海外基因,88年發股票,其中有1000萬股是香港人購買的,大家耳熟能詳的萬科個人股東劉元生就是當時最早購買萬科股票的香港投資者之一。我們當年就請了香港財務顧問幫我們做了招股説明書,等到93年發B股的時候,從那個時候起差不多20年時間我們每年都會堅持在香港做投資者推介,以至於今天可以看到萬科B股投資者裏面超過95%是境外投資者,也創造了一個奇跡,目前B股比A股股價高的上市公司我們是唯一一家。對我們來説,這次B股轉H股當然對萬科國際化進程很重要,使得萬科整個公司能夠達到更高國際化的水準。但我想強調一點,國際化業務跟B轉H的安排是兩個不同的事情,我們去年根本不知道B股有轉H股可能性的時候,我們就制定了國際化策略。去年成立了美國業務小組,我相信今年也會落地。當然國際化業務對萬科是一個嘗試性投資,目前我們在走一步看一步,在不斷摸索,當然我們有任何結果的話也會及時跟大家報告。

提問:我是財經傳媒記者,關於商業地産業務,這次之前我們知道萬科在北京成立商業地産總部,剛才説國際化業務是一個嘗試投資,商業地産在萬科是一個什麼地位?這次B股轉H股打通海外通道,對商業規劃有什麼關係?

鬱亮:我再強調一次,B股轉H股是萬科第二次股改,這是股本架構調整,跟商業地産發展沒有直接關係。

我們這個月北京成立了萬科商用物業管理部,萬科一直以來也在做一件事,我們拿的地已經有一定比例的商業配套,我們現在為普通人蓋好房子,蓋有人住的房子裏,所以社區商業需要佔有一定比重,我們必須有效管理起來。我們去年也做了很多這方面嘗試,現在成立一個部門管起來而已。對於商業地産還有一個目標,跟城市同步發展,比如像深圳這樣,住宅供應量很少,其他商業物業類型機會較多,所以為了順應城市發展的趨勢,我們也要積極參與。我們一直以來對商業的定位都是為了做好住宅而做商業,成立商業管理部也並沒有改變既定策略。到今天為止我們對商業地産發展仍然實施保留態度,目前商業地産在個別城市出現了一些過快發展的勢頭,如果住宅出現過快發展勢頭過快,你有可能通過降價可以解決,商業地産的話降價賣不出去就只能通過閒置來處理掉,這是一個危險的事情。萬科對商業地産,在謹慎態度下發展。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直播:萬科B股轉H股相關事宜媒體溝通會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3-01-21 14:56:00
萬科正式公佈B轉H方案,擬申請將已發行的B股轉換上市地,以介紹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及掛牌交易。1月21日,萬科召開新聞發佈會,就B股轉H股相關事宜與媒體進行溝通。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