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主體結構驗收前,申請使用重點監管資金累計不得超過總額的50%

來源:澎湃新聞 2023-12-14 13:36:31

12月13日,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關於印發《西安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

其中提到,在重點監管資金額度管理方面,重點監管額度是監管賬戶中確保項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資金額度,根據商品房項目建設工程造價、施工合同金額以及項目交付使用條件等因素確定。住宅類項目重點監管資金額度原則上按照以下標準執行:(一)項目均價小于2萬元/平方米的:3800元/平方米乘以建築面積(毛坯)、5500元/平方米乘以建築面積(全裝修);(二)項目均價大於等於2萬元/平方米的:項目均價的20%乘以建築面積(毛坯)、項目均價的30%乘以建築面積(全裝修)。項目轄區住房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開發區管委會可結合建築工藝升級等實際情況適度提高重點監管額度,提高額度不得超過上述標準的20%。市住房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市場價格變動適時調整重點監管資金額度核算標準;可根據開發企業信用等級實施差別化的重點監管資金額度核算標準。

對於預售資金存入的管理,辦理《商品房買賣合同(預售)》網簽備案時,商品房預售資金(不含待發放的購房貸款及分期付款首期款以外的購房款)應已交存至監管賬戶。監管銀行應嚴格履行收款職責,嚴禁開發企業代收預售資金(含定金、訂金、誠意金、認籌金、首付款、購房貸款、分期付款等所有形式的全部房款),對出現違規收取的,監管銀行不得擅自清分。商業銀行在發放商品房購房貸款時,應將購房貸款直接劃轉至監管賬戶,在“附言”資訊中頂格填寫交存單號,跨行批量發放商品房購房貸款的,開發企業及購房貸款發放銀行應配合監管銀行在1個工作日內做好賬務清分。

《細則》提到,項目轄區住房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開發區管委會應按照項目建設進度核撥重點監管資金。完成主體結構驗收前,累計申請使用重點監管資金不得超過重點監管資金總額的50%;外墻裝飾完成前,累計申請使用重點監管資金不得超過重點監管資金總額的65%;內外裝飾裝修(含外墻裝飾)完成前,累計申請使用重點監管資金不得超過重點監管資金總額的85%;完成竣工驗收前,累計申請重點監管資金不得超過重點監管資金總額的95%;完成竣工驗收備案前,累計申請重點監管資金不得超過重點監管資金總額的99%;完成不動産首次登記後,可以申請提取剩餘1%的重點監管資金。7層以上(不含7層)的建築,增加建設層數達三分之一節點、建設層數達三分之二節點,累計申請使用重點監管資金分別不得超過重點監管資金總額的20%和35%。另外,施工進度節點所對應的撥付比例是到達節點之前的最高限制比例,區縣住房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開發區管委會應按照規定對開發企業提交的重點監管資金撥付申請進行審核,根據工程實際進度撥付資金,不得按比例上限提前撥付,也不得因監管賬戶累計入賬重點監管資金未達到重點監管額度上限而不予撥付。

在保函置換重點監管資金方面,《細則》提到,監管賬戶累計入賬資金達到重點監管額度後,開發企業可憑商業銀行出具的保函,申請置換與保函金額同等額度的重點監管資金。監管評級4級及以下或資産規模低於5000億元的商業銀行不得開展保函置換重點監管資金業務。商業銀行不得向作為本銀行主要股東、控股股東或關聯方的開發企業出具保函置換重點監管資金。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不得出具保函置換重點監管資金。開發企業申請使用保函等額置換重點監管資金的,出具保函的銀行(以下簡稱出函銀行)與監管銀行不能為同一銀行或同一銀行的不同分支機構。保函置換金額不得超過監管賬戶中確保項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資金額度的30%,置換後的重點監管資金不得低於監管賬戶中確保項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資金額度的70%。

對於使用保函等額置換重點監管資金的,要求開發企業要按規定使用保函置換的預售監管資金,優先用於項目工程建設、償還項目到期債務等,不得用於購置土地、新增其他投資、償還股東借款等。開發企業要按約定承擔監管賬戶內的資金補足義務,確保項目建設資金充足。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西安:主體結構驗收前,申請使用重點監管資金累計不得超過總額的50%
來源:澎湃新聞2023-12-14 13:36:31
12月13日,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關於印發《西安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