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止跌,“認房不認貸”政策提振市場信心

來源:澎湃新聞 2023-10-20 10:15:58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3年9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進入傳統的金九月,雖然全國層面的市場還未整體復蘇,但部分城市和區域的市場已經有觸底反彈跡象。其中,一線城市復蘇態勢初顯,北京、上海表現突出,新房、二手房價格漲幅雙雙領跑70城。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沈赟解讀指出,2023年9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持平、同比漲幅擴大,二手住宅環比轉漲、同比降幅收窄;二三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同比有漲有降。

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止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數量為15個,較8月減少2城;持平城市1個,與8月一致;下跌城市54個,較8月增加2城。

具體而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9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0.2%轉為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環比分別上漲0.4%和0.5%,廣州和深圳環比分別下降0.6%和0.5%。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目前該指標最大的特點是,一線城市在8月份環比跌幅為0.2%的基礎上,9月份止跌,這充分説明“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實後,一線城市市場交易回暖,也有助於引導市場預期,促進全國房價指數回暖和趨穩。

具體到各個城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9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前十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西安、寧波、海口、錦州、泉州、瀋陽、重慶、成都(大理,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與成都相同)。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指出,8月底到9月初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相繼落地“認房不認貸”政策,對提振市場信心産生關鍵作用,購房者入市積極性提升,帶動房價轉穩,9月價格實現止跌,10月有望回升。二線和三線城市價格仍然維持降勢,雖然二三線城市近期以來出臺了包括鬆綁限購限售、放鬆公積金貸款等政策,但是效果不甚顯著,後續或仍需要更多鬆綁政策的加持,如下調二套房首付比例及貸款利率等。

四季度預計還有部分城市觸底反彈

9月二手房環比上漲城市數量在連續減少5個月後轉增。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9月份,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為4個,較8月增加1個;持平城市1個,維持不變;下跌城市65個,較8月減少1個。

從漲跌幅來看,70城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48%,跌幅基本與上月持平,上漲城市平均漲幅為0.37%,較上月擴大0.17個百分點。

從各等級城市來看,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連續4個月下降後首次轉漲,漲幅為0.2%,其中北京和上海環比分別上漲0.7%和0.6%,廣州環比下降0.7%,深圳環比持平。二線城市二手住宅環比下降0.5%,降幅與上月相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環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9月份,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的4個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天津、石家莊。

陳霄指出,9月一線城市率先實現觸底回升。二手房市場更加真實地反映市場信心。一線城市對“認房不認貸”政策的敏感度較強,加上廣州鬆綁限購後北上深鬆綁預期增強,市場情緒獲得顯著提振。相較于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環比跌幅不變,整體趨穩,三線城市跌幅擴大,下行壓力猶存。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認為,目前政策的確加速了市場復蘇的預期,但由於大環境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以及居民對於未來收入預期等因素存在,今年市場總體將維持“弱復蘇”態勢,四季度預計還會有部分城市呈現觸底反彈,今年商品房銷售金額預計將和去年持平,房價總體還將在底部徘徊。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9月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止跌,“認房不認貸”政策提振市場信心
來源:澎湃新聞2023-10-20 10:15:58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3年9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進入傳統的金九月,雖然全國層面的市場還未整體復蘇,但部分城市和區域的市場已經有觸底反彈跡象。其中,一線城市復蘇態勢初顯,北京、上海表現突出,新房、二手房價格漲幅雙雙領跑70城。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