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大勢沒有變

來源:經濟日報 2023-09-22 15:06:42

今年以來,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居民消費價格低位運作,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引發了一些社會輿論對中國經濟恢復和發展前景的擔憂,國外唱衰中國的種種論調沉渣泛起。看待中國經濟形勢,應結合發展階段變化,全面地看、辯證地看,既要看“形”也要看“勢”,既要看“量”更要看“質”,既要“縱看”還要“橫看”。綜合不同維度分析判斷,當前儘管面臨著來自國際國內新的困難挑戰,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的態勢沒有變,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的基本面沒有變,高品質發展長期向好的大勢不可逆轉。

經濟“形”有波動“勢”仍向好,穩定增長有支撐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出現了一定波動,但這並不意味著經濟增長失速。事實上,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後,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出現短期波動在所難免。從潛在增長率、生産與需求動力支撐等多角度看,國民經濟保持恢復態勢,總體恢復向好有支撐。

一是從潛在增長率看,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有內在支撐。潛在增長率是各種生産要素有效配置下所能達到的最優産出增長水準,通常情況下經濟實際增速圍繞潛在增長率上下波動。從中國的情況看,在經濟發展起步擴張期,潛在增長率保持在較高水準;隨著發展階段變化,資源要素約束增強,潛在增長率有所降低。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仍然偏低,增長空間大,工業化和城鎮化尚未完成,當前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穩步推進,高儲蓄率支援資本持續積累,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加速轉換,這些都決定了潛在增長率仍能保持在較高水準。國內多家機構研究表明,現階段中國潛在增長率在5%—6%左右。從實際運作情況看,經濟實際增速不僅取決於潛在增長率,還受到供給、需求等多重約束。2020年—2022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4.5%,明顯低於潛在增長水準,主要是疫情條件下市場需求下滑、産業鏈迴圈不暢,抑制經濟産出增長。今年以來,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需求持續恢復,對供給的約束降低,經濟增速自然會向潛在水準回歸。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恢復的態勢比較明顯,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5%,高於疫情期間平均水準。

二是從生産供給看,服務業恢復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産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經濟增長從工業帶動為主轉向三次産業協同帶動,其中服務業帶動作用上升。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4.3%,比2012年提高8.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帶動達到3.8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1.9個百分點。近年來,服務業受疫情衝擊最大,其增長明顯放緩,是拉低經濟增速的重要原因。2020年—2022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2%,平均帶動經濟增長2.3個百分點,比疫情前的2019年低1.5個百分點。今年疫情防控轉段後,服務業恢復回升也最快,對經濟增長貢獻顯著增強。上半年,服務業增長帶動經濟增長3.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6.1%。從服務業內部看,儘管房地産市場仍在調整,對經濟增長的帶動減弱,但旅遊、餐飲、交通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較快恢復,資訊傳輸等現代服務業成長勢頭好,一定程度上對衝了房地産下行的影響。下階段,服務業恢復向好態勢不會改變,對經濟增長的帶動有望保持在較高水準。

三是從市場需求看,消費是經濟穩定增長的“壓艙石”。隨著中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提升。2019年,最終消費率達到55.8%,比2012年提高4.7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達到3.5個百分點,高於資本形成總額1.8個百分點。但受疫情影響,近年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降低。2020年—2022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平均拉動降至1.9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受外需收縮、房地産下行等影響,出口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有所減弱,但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作,消費持續復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提升,有效彌補了出口和投資拉動降低的影響。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4.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擴大3.4個百分點,而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合計回落0.5個百分點。尤其是服務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是消費回升的主要支撐。下階段,隨著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消費意願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望提高,國內消費“壓艙石”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四是從國際經驗看,中國經濟仍處於增長潛力持續釋放階段。分析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既要“縱看”也要“橫看”,觀察其他國家尤其是追趕型經濟體經濟發展歷程,也是研判經濟發展的有益參考。從“亞洲四小龍”等追趕型經濟體以及高收入國家發展歷程看,每人平均GDP介於1.2萬美元—2萬美元(2015年不變價)之間時,經濟發展潛力持續釋放,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比如南韓(1994年—2003年)、高收入國家(1962年—1976年)GDP年均分別增長6.3%、4.6%。目前中國每人平均GDP為1.2萬美元(2015年不變價),正處於增長潛力持續釋放的階段,只要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有效應對風險挑戰,中國經濟有望保持穩定增長,繼續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2013年—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超過30%;2020年—2022年年均貢獻率達40%左右,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強大動力。

當前物價漲幅低位運作是結構性、階段性的,不會陷入通貨緊縮

今年以來,市場價格走低,引發關於通貨緊縮的擔憂。事實上,當前物價漲幅回落主要是結構性、階段性的,中國經濟恢復向好、貨幣供應合理充裕,與經濟學意義上的通縮具有明顯區別。隨著經濟穩定恢復,需求帶動增強,以及拉低價格的短期因素影響消退,下階段物價有望逐步回升。

一是物價回落呈現明顯的結構性特徵,核心CPI基本穩定。今年以來,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總體呈回落態勢,1月份—8月份上漲0.5%,比上年同期回落1.4個百分點。分月看,2月份以來CPI波動下行,7月份同比轉為下降0.3%,主要是由於食品和能源價格回落較多,8月份轉為上漲0.1%。從食品價格看,1月份—8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4%,影響CPI上漲約0.26個百分點,低於近十年同期平均貢獻約0.4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和鮮菜價格分別下降4.4%、2.6%。從能源價格看,1月份—8月份能源價格同比下降3.8%,影響CPI下降約0.3個百分點。此外,部分車企降價促銷以及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等因素也拉低了CPI漲幅。食品和能源價格受季節、天氣、地緣政治等影響波動較大,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總體穩定。1月份—8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漲0.7%,其中8月份上漲0.8%,保持溫和上漲態勢。

二是綜合市場供求、貨幣條件和通脹預期看,物價不會持續下行。市場價格變化主要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同時還受貨幣條件以及通脹預期的影響。當前中國供求關係基本平衡,貨幣信貸較快增長,通脹預期基本穩定,綜合研判物價不會持續下行。從供求關係看,經濟持續恢復,需求穩步擴大,旅遊出行、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需求加快釋放,供求關係有望繼續改善。1月份—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0%,服務零售額增長19.4%。從貨幣條件看,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精準有力,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加大,貨幣信貸較快增長。8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_2)餘額同比增長10.6%,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長11.1%。從預期看,企業生産經營預期和居民通脹預期基本穩定,也不支援價格持續下行。8月份,製造業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6%,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7.8%,均位於較高景氣區間。人民銀行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77.9%的居民預期三季度物價保持“基本不變”或“上升”。

三是從經濟基本面和宏觀政策等看,中國不會出現日本式長期通縮。近期物價和房地産下行,不少人擔心中國可能重蹈日本長期通縮覆轍。深入對比之後發現,不論是發展階段還是政策應對,中國都與日本通縮時有明顯不同。從經濟基本面看,20世紀90年代,日本每人平均GDP已經達到3萬美元(2015年不變價),穩居發達國家行列,經濟增速與快速發展期相比明顯放緩,而泡沫破滅進一步加劇經濟下行,1992年—1995年日本經濟年均僅增長1.0%。經濟增長低迷、市場需求不足,是日本陷入通貨緊縮的根本原因。而中國當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每人平均GDP約為1.2萬美元(2015年不變價),經濟增長潛力巨大,經濟增速明顯快於主要發達經濟體。從房地産市場看,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城鎮化率接近80%,房地産市場內在發展動能減弱。為應對日元升值,日本政府實施寬鬆財政和貨幣政策,導致房地産市場泡沫嚴重,隨著泡沫破裂,房地産價格大幅下降,銀行不良債權急劇增加,市場需求明顯萎縮。1995年日本銀行業新增貸款比1990年下降超80%。而從中國情況看,雖然目前房地産市場處於調整期,但城鎮化尚未完成,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在釋放,加之房地産調控政策不斷優化調整,房地産市場發展仍有較好支撐。從宏觀政策看,日本政府面對市場需求萎縮、通貨緊縮嚴重,貨幣政策應對遲緩,財政政策刺激力度不足,市場流動性偏緊,擴大需求效果有限,企業和居民預期低迷。1992年—2000年,日本廣義貨幣供應量年均僅增長3.6%。而中國政府面對價格低位運作,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以來連續下調政策利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著力擴大社會總需求,消費投資持續增長,經濟迴圈逐步改善。

四是後期物價有望逐步企穩回升。展望下階段,隨著市場需求擴大,前期影響物價下行的階段性因素消除,物價有望逐步上行。從食品價格看,8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11.4%,近10個月以來首次上漲。隨著天氣轉涼、學校開學以及中秋國慶節假日來臨,食品消費需求增加,食品價格呈現季節性回升態勢。從能源價格看,8月份能源價格環比上漲2.5%,連續2個月上漲。近期國際原油價格震蕩上行,能源價格對物價下拉影響將明顯減弱。從服務價格看,服務消費較為活躍,8月份服務價格環比上漲0.1%,連續3個月上漲,疊加節假日效應,服務價格有望延續上漲勢頭。從近期情況看,8月份CPI同比由降轉漲、環比漲幅擴大,PPI同比降幅連續收窄、環比轉為上漲,已初現企穩或止跌跡象。

當前就業壓力主要是結構性的,總體就業形勢有望保持穩定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錶”、社會穩定的“壓艙石”。當前,中國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難和企業招聘難並存,一方面高校畢業生規模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技術工人短缺問題突出,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保持在2以上。但同時要看到,今年以來經濟持續恢復,帶動企業用工需求擴大,勞動力市場趨於活躍,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明顯增加,就業形勢總體改善,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8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低0.1個百分點。1月份—8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924萬人,同比增加26萬人。7月末,脫貧人口務工規模3274萬人,超過3000萬人的目標任務。下階段,儘管面臨壓力,但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仍有較多有利條件。

一是經濟規模擴大帶來就業增加。經濟增長是穩定和擴大就業的基礎。隨著中國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經濟增量十分可觀,吸納就業將繼續增加。過去5年,中國GDP年均增長5.2%,對應經濟增量(2020年不變價)年均約5.1萬億元,大致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全年經濟總量。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5%,不變價經濟增量達到2.9萬億元。從全年看,經濟增量有望比上年擴大,如果勞動生産率保持基本穩定,相應帶動就業將比上年增多。

二是産業結構升級擴大就業容量。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穩步提升,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産業。相比于工業,服務業具有勞動密集度高、就業容量大的特點,特別是住宿餐飲、商貿零售、交通運輸、文教衛生、居民服務等行業用工需求大、吸納就業能力強。2018年—2022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平均為53.6%,服務業就業人員佔全部就業人員比重平均為47.2%,比第二産業高18.6個百分點。按2015年不變價格測算,2018年—2022年服務業每百萬元增加值平均吸納就業人數比第二産業高24%。國際經驗也表明,第三産業的就業帶動效率高出第二産業20%左右。今年以來,服務業特別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較快恢復,對就業帶動明顯增強,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6.0%,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服務業就業人員同比增加超500萬人。與此同時,隨著産業向中高端延伸,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催生出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等新型職業需求,也有效擴大了就業空間。今年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員超過1200萬人。

三是政策紅利釋放助力就業空間拓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穩就業工作,及時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形成了稅費減免、財政激勵、金融支援的系統性、全鏈條就業政策體系。各地區各部門抓緊落實穩就業各項舉措,實施穩崗支援和擴崗激勵措施,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和困難群體就業,多渠道拓展就業空間,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服務水準,為就業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年1月份—7月份,共發放就業補助資金606億元,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為企業減少成本超過1006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穩崗支出206億元。1月份—8月份,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52萬人。

有力應對外部風險挑戰,貿易大國地位依然穩固

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加快推進産業鏈供應鏈本土化、近岸化、盟友化和去風險化,令中國産業鏈及對外貿易遭受衝擊,加劇了各方面對中國經貿形勢的擔憂。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在削弱嗎?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將中國經貿放在全球産業鏈價值鏈演變的大格局下進行觀察。總的來看,儘管面臨一定挑戰和壓力,但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難以撼動,對外貿易發展仍具較強韌勁和光明前景。

一是中國在全球出口所佔份額較為穩定。1月份—8月份,在全球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以美元計價的中國貨物出口額雖有所下降,但橫向比較好于周邊國家。2022年,中國貨物出口在全球所佔份額為14.4%,比2019年上升1.3個百分點,而主要發達經濟體佔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出口份額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至14%,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地位。

二是中國在全球産業鏈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從産業鏈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為4.98萬億美元,佔全球製造業比重為30.5%,穩居世界首位。從價值鏈看,2021年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總産出中的份額為27.7%,比疫情前有所提高。價值鏈份額的上升主要得益於近年來中國在保持價值鏈後端(指依託資源稟賦和勞動力參與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加工、組裝等環節)份額的同時,前端(指依託技術優勢參與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産品研發、設計等環節)份額也在迅速提升。

三是中國與重點區域産業鏈聯結不斷增強。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對東盟中間品進出口總額為4.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對RCEP其他成員國中間品進出口總額為8.7萬億元,增長8.5%。隨著中國産業鏈區域聯結不斷增強,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盟、RCEP區域貿易往來也更趨活躍。今年1月份—8月份,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額為4.1萬億元,同比增長1.6%,佔同期中國外貿比重為15.2%;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額增長3.6%,快於外貿總體增速。

高品質發展穩步推進,有力支撐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分析研判經濟形勢,既要看“量”的擴張,更要看“質”的提升。近年來,各方面保持戰略定力,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品質發展方向不動搖,堅持調結構、促轉型不鬆勁,中國經濟發展不僅在推進量的合理增長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質的有效提升上實現新進展,為經濟行穩致遠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創新能力躍上新臺階。2022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首次突破3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4%,比2012年提高0.63個百分點。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升至第11位,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科技創新持續賦能實體經濟,新動能不斷壯大,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提升。2020年—2022年,“三新”經濟增加值年均名義增長9.1%,相當於GDP的比重由2019年的16.34%升至2022年的17.36%,對經濟增長帶動明顯。隨著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紮實推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經濟發展新動能將持續增強。

二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潛力巨大。中國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也有力帶動了經濟發展。從城鄉發展看,穩步提高城鎮化水準,接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不斷縮小城鄉差距,釋放了巨大的投資消費需求。2022年末,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5.22%,與發達國家80%以上的城鎮化水準仍有較大差距。目前城鎮化品質還不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7.7%,還有大量農業轉移人口尚未市民化。下階段,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空間廣闊,將有力帶動內需擴大。從區域發展看,中西部地區後發優勢明顯,發展快於東部,對經濟增長貢獻穩步提高。2013年—2022年,中部、西部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均為6.8%,快於東部0.5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40%。從未來看,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區優勢潛力,推動産業梯度轉移,將進一步激活經濟發展動能。

三是綠色轉型蓄力新發展。綠色轉型加快推進,綠色産業展現出勃勃生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2020年—2022年,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産量年均分別增長78.0%、39.6%。2022年,戰略性新興産業中的新能源汽車産業、新能源産業産值分別比上年增長57.5%、24.0%,有力拉動了工業增長。高品質的綠色供給有效激發了新需求,綠色産品內銷和出口增勢較好,為新舊動能轉換增添了新助力。今年1月份—8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9.2%;上半年以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産品出口同比增長61.6%,成為出口增長新亮點。還要看到,中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將推動相關技術研發和綠色低碳産業快速發展。

四是高水準開放拓展新空間。面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國際環境複雜嚴峻的新形勢,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全方位經貿合作不斷拓展,高水準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經貿合作空間廣闊。2013年—2022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合作夥伴進出口額年均增長8%左右。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一大批合作項目在共建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截至2022年末,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設的合作區累計投資3979億元,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中國與世界各國共用發展機遇,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世界第二大進口市場,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貿易公平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五是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互促共進。民生與經濟發展相互牽動、相互促進。經濟發展為民生改善奠定物質基礎,而改善民生過程中也擴大了投資、促進了消費,有利於經濟發展。中國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2020年—2022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4%,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5.8%,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截至2022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分別覆蓋10.5億人、13.5億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不斷提高,2022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5%,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在改善民生過程中,投資消費需求潛力激發,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城市更新行動為例,2019年—2022年,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7萬個,惠及居民超過2900萬戶;共改造水電氣熱等各類老化管線超20萬公里、加裝電梯7萬部、增設電動汽車充電樁6.3萬個,有效帶動投資增加,釋放居民消費潛力。

綜上所述,儘管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但中國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狀況總體穩定,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經濟向好發展有堅實支撐。當前中國正處在經濟恢復和産業升級的關鍵期,對於經濟恢復中遇到的問題,我們要客觀認識、全面分析,看到這些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完全能夠在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中逐步克服和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國際上唱衰中國的論調一直不絕於耳,但中國經濟非但沒有崩潰,反而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用好這些優勢和條件,完全能夠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發展。

下階段,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不斷推動經濟運作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力促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大勢沒有變
來源:經濟日報2023-09-22 15:06:42
今年以來,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居民消費價格低位運作,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引發了一些社會輿論對中國經濟恢復和發展前景的擔憂,國外唱衰中國的種種論調沉渣泛起。看待中國經濟形勢,應結合發展階段變化,全面地看、辯證地看,既要看“形”也要看“勢”,既要看“量”更要看“質”,既要“縱看”還要“橫看”。綜合不同維度分析判斷,當前儘管面臨著來自國際國內新的困難挑戰,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的態勢沒有變,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的基本面沒有變,高品質發展長期向好的大勢不可逆轉。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