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提升城市品牌價值

來源:人民網 2023-07-24 17:18:12

爬雞公山觀賞“佛光雲海”、赴南灣湖岸眺望“五雲”茶山、登黃柏山感悟“天空之境”、到鄂豫皖革命紀念館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

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文旅市場呈現了復蘇態勢。如何進一步認識疫情以來催生的新業態、新消費模式?怎樣推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實現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城市如何立足特色資源打造“新名片”,實現區域發展的轉型提質升級?

近日,人民網在信陽市舉辦了文旅文創發展交流會,邀請了文化和旅遊部産業發展司副司長陳貴貞,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東升,信陽市委書記蔡松濤,人民網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葉蓁蓁,以及産學研各界代表,共同研討了創新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提升城市品牌的思考,暢談了推動城市形象塑造的實踐路徑。

文旅融合發展

推動城市形象“出新彩”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旅遊總人次達23.84億,同比增長63.9%;國內旅遊收入達2.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2萬億元,增長95.9%。旅遊人次和收入大幅增長,各地旅遊市場復蘇明顯。

《“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明確,要“培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新業態”“ 推進文化和旅遊業態融合、産品融合、市場融合”“探索推進文旅融合IP工程”。

參會嘉賓認為,創新推動文化資源與旅遊資源融合利用,要實現文化對旅遊內涵的提升和旅遊對文化資源的激活、保護、傳承,同時通過文旅文創融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並讓城市形象出新彩。

文旅文創發展交流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攝

“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是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的美麗産業、富民産業,是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培育新支柱産業的迫切需要。”黃東升表示,河南省將文旅文創作為省發展十大戰略之一,融合的重點是厚植歷史文化,滋養精神。河南建矩陣,集中打造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四大文化IP;固場景,聚焦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景區,集中打造一批讀懂中國的好去處;造聲勢,以“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為主題,提升社會影響力。此外,加快了文旅數字化轉型,培育文旅消費新增長點。

談及信陽市的文旅文創發展,蔡松濤表示,近年來信陽市立足地方資源稟賦,按照“快進、慢遊、深體驗”著力推動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大別山紅色旅遊示範區、大別山北麓全域旅遊示範區、康養旅遊度假區、“兩湖兩山”文旅融合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康養旅居目的地,在“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叫響“美好生活 青春信陽”文旅品牌。“我們正在謀劃一批特色鮮明的複合型文旅項目,培育一批緊跟潮流的沉浸式文旅産品,打造一批品牌突出的地標式文旅亮點,將為遊客全面展現一個‘活、色、生、香’的信陽。”

新聞媒體是傳播文旅品牌的重要力量,人民網負責人表示,作為 “網上的人民日報”,人民網持續拓展傳播渠道,創新傳播手段和話語表達,創新宣傳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文旅品牌,展現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我們擁有英、法、俄、阿等15個外文網站,多語種國際傳播體系不斷發展壯大。目前,人民網各語種運營海外社交媒體賬號達56個,累計粉絲數超過1.75億,運維的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粉絲數及影響力長期穩居國際主流媒體前十位。推出的許多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內容精品,引發海內外強烈反響。”

“目前融合是文旅發展的突破口,也是城市品牌塑造的新機遇。” 全國旅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文化和旅遊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長孫若風表示,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相向而行,呈現出文旅融合、文體融合、産業融合的特點。同時,在融合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二三産業融合、城鄉融合、文旅康養商貿融合的新趨勢。以城鄉融合為例,形成了城市和鄉村前店後廠、前呼後應、前沿後方的發展,既保留土味、強調特色,又打造了豐富文化內涵、特色文旅融合的城市形象。

用活資源稟賦

打造城市文旅“新內涵”

當前正值暑期旅遊高峰,不少紅色旅遊和研學目的地遊人如織。城市如何介紹好、傳播好歷史記憶、紅色精神?怎樣依託自然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産等,塑造地方文旅新內涵,增強遊客的出行粘性?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文旅發展要把古老文化、現代文明和紅色文化相融合,下力氣找到相互的契合點。同時,將中國文化發展走向與全球文明的發展趨勢結合起來進行創新,落實在微觀産品上則要同輕人的審美偏好深度融合。在産業上,文旅融合要運用技術創新,不斷地降低邊際成本、提升邊際效益,真正打造一個體現美好生活、人文經濟的産業模式。

聚焦在紅色文化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所正師職研究員陳力建議,作為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信陽紅色資源豐厚,為開展紅色旅遊提供了支撐,建議在紅色培訓、黨性教育基地、研學活動等方面發展紅色旅遊,促進紅色旅遊事業發展,打造獨特的信陽紅色旅遊品牌,提升文旅品牌的政治價值。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巡視員邢濟萍表示,要將紅色旅遊所蘊含的精神力量體現出來,將最生動、感人、啟迪人的紅色故事挖掘出來,讓遊客參觀之後能夠深刻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深受紅色故事的感染。建議精心打造紅色旅遊線路,在紅色研學的主題設計、內容規劃、後勤保障、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讓信陽成為紅色研學的重要基地。提煉紅色旅遊主題詞,叫響紅色旅遊的城市品牌。

在河南及信陽用活區域資源稟賦上,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表示,要摸清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根親文化,挖掘紅色文化,研學非遺傳承。在創新表達方式上,要探索科技沉浸式展示,將抽象的文化進行具像的視覺呈現。用好網路的傳播渠道,培養打造網紅達人,借助各界的力量傳播城市文旅創新的新場景。

非物質文化遺産正豐富著文旅創新的新內涵。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華中師範大學原副校長黃永林認為,可以利用現有的文化空間打造特色旅遊區,在發展過程中保護和傳承好非遺産品,把文旅區作為非遺産品的品牌聚集,可以為文化品質內容提升起到推動作用。“我們要以現代化的市場盤活非遺文化的價值,創造性地轉化非物質文化遺産對文旅融合發展的貢獻。”他説。

培育産業鏈生態

打造文旅融合“強品牌”

參會嘉賓認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要實施一批品牌培育項目,推動文旅融合品牌化發展。探索推進文旅融合IP工程,用原創IP講好中國故事,打造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文旅融合品牌。在區域佈局、交通規劃、人才建設、IP運營等方面形成綜合協同體系,打造“全域旅遊”的城市IP,在全産業鏈上形成聯動創新,以多業態賦能,做強城市文旅品牌。

來自信陽民宿、茶葉産業的代表表示,目前文旅融合發展仍面臨産業鏈協同發力不足的現象。“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我們的專長是茶葉種植,希望能夠有産品形象設計、傳播推廣的産業鏈合作夥伴參與進來。”“鄉村民宿目前缺乏專業人才,目前我們招聘的人員年齡大,缺乏專業素養,亟待培訓。”

“當下,一些地區的文旅産業正從傳統的景區景點模式,轉型升級到多業態賦能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這需要在打造産業鏈上發力。”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彭建認為,在這一過程中,文旅産業需要把握好供給和需求的平衡,景區硬體設施和軟體設施建設的平衡,“過去”的歷史文化遺産和“現在”智慧化體驗的平衡。通過三個平衡,磨合産業鏈的協同發力,打造高標準示範景區,讓文旅景點成為全國知名的旅行目的地。

人民日報文藝部原主任梁永琳認為,目前不少城市在探索將文旅融合作為城市品牌持續經營,但在品牌打造和傳播上,需要區別於以往的推廣方式,尋找自身發展的差異性,提升自身的品牌辨識度,並依託于視頻等新媒介形態,把握好傳播節奏。

參會嘉賓表示,創新是新時代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旅遊業態創新、旅遊産品創新、技術應用創新、文旅IP創新、文旅行銷創新的加持,文旅融合發展的前景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提升城市品牌價值
來源:人民網2023-07-24 17:18:12
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文旅市場呈現了復蘇態勢。如何進一步認識疫情以來催生的新業態、新消費模式?怎樣推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實現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城市如何立足特色資源打造“新名片”,實現區域發展的轉型提質升級?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