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預計2023年上海在運營長租公寓存量將達18.9萬套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3-02-21 14:53:46

仲量聯行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長租公寓市場已邁入“快速成長期”的嶄新階段,市場迎來更多參與者並呈現多元化的産品和租賃客群特點。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國頭部長租公寓品牌總房源數量已達到84.7萬套,而2020年全年的數據為69.9萬套。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長租公寓投資市場,投資交易量也迅速增加。上海作為領先全國的長租公寓投資市場, 在2022年完成的74單大宗商業地産交易中,有15單為長租公寓,成交單數佔比超過20%,僅次於辦公業態。

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住宅市場負責人盛秀秀表示:“在國家加快建立“租購並舉”住房制度的大背景下,長租公寓的政策紅利有望繼續釋放。隨著租賃住房産品的普及和租賃住房消費方式逐漸為大眾接受,加上産品力的進一步提升,長租公寓對青年白領客群的粘性有望增強,並將吸引更多家庭租戶、企業中高層人才等客群。此外,保租房公募REITs的成功發行以及對市場化長租房納入REITs底層資産的研究和探索,將為未來長租公寓市場帶來更多機遇。預計2023年的長租公寓市場必將迸發出新生機。“

2022年長租公寓市場韌性猶存

2022年長租公寓市場整體承受了來自疫情反覆、防疫管控、租賃放緩等多方面壓力。即便如此,在2022年下半年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後,在建長租公寓項目加緊建設、加速入市。根據仲量聯行統計,2022年底在上海的運營集中式長租公寓項目約369個,市場總存量已達10.8萬套。與此同時,2022年整體租賃市場遭遇挑戰,新增租賃需求放緩,在此背景下,上海長租公寓市場平均入住率仍達到86.3%,展現出較強韌性。

從項目分佈來看,長租公寓項目主要分佈在地鐵沿線,且靠近辦公區域、産業園區或高校。以上海環線為例,長租公寓在外環外的套數存量佔54%,內環內佔比僅8.9%。各環線項目租金呈階梯式分佈。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酒店及旅遊地産事業部副總裁魏駿亞表示:“2022年是上海長租公寓大宗交易元年,大宗交易成交額達到近60億元。我們觀察到各類內、外資投資者入場交易,且成交資産類型呈現多樣化特點。在投資策略上,具有改造潛力的機會型物業尤其受到長租公寓投資人的青睞,增值型投資交易佔總交易額的75%,而穩定型僅佔25%。此外,長租公寓投資人對於項目區位的投資偏好趨於多樣化,上海各環線長租公寓的成交比例均勻分佈。”

2023年長租公寓市場將迎來量質齊升

預計2023年市場將迎來更多優質長租公寓項目的加快入市,長租公寓市場將呈現出規模化、社區化和品質化的特點。仲量聯行預計2023年上海在運營長租公寓總存量將達到18.9萬套,較2022年增長75%。

隨著R4租賃住宅地塊上的項目加速建設和入市,預計2023-2025年間上海將迎來17.3萬套新增租賃住房入市,其主要來源為R4項目。其中,作為上海城區內首個大體量租賃社區,耀華國際社區將於2023年面向市場提供2212套租賃房源,該項目匹配了約2萬平方米的多功能公共活動空間,包含文化運動、教育培訓、餐飲零售、超市便利、生活服務等豐富業態,有望成為上海世博板塊的一大熱門商業街區。仲量聯行預計,2023年長租公寓市場將迎來更多品質項目的面市。

魏駿亞進一步表示:“隨著社會及經濟活動回暖,長租公寓租賃需求及運營表現將穩步回升並持續增長。預計長租公寓市場的發展前景和韌性將給予投資人信心,視時機入市交易。在 國家“盤活存量資産”政策的引導下,2023年各類存量物業,如閒置工業廠房、老舊酒店等都將有機會被改造為長租公寓。同時,一系列利好政策以及目前四單保租房REITs的成功上市,為長租公寓投資人開闢了新的退出路徑,REITs退出類資産或將受到更多投資人關注。“

(責任編輯:王奕歌)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機構:預計2023年上海在運營長租公寓存量將達18.9萬套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3-02-21 14:53:46
仲量聯行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長租公寓市場已邁入“快速成長期”的嶄新階段,市場迎來更多參與者並呈現多元化的産品和租賃客群特點。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