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多地出“奇招”穩樓市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2-06-30 11:15:23

北京6月30日,“平均一天就有超過兩次調控”,這是今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真實寫照。據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上半年中國各地出臺房地産相關政策超460次,較去年同期增加逾六成。在限購、限貸鬆動,提供購房補貼等傳統政策調整之外,近期,各地為穩樓市開始出“奇招”了。

日前,南京一樓盤推出“西瓜換房,最高抵10萬元(人民幣,下同)”活動,以10元一斤的價格充抵房款。無錫一樓盤推出“水蜜桃抵房款”活動,最高可抵約18.89萬元。前段時間,河南兩縣房企還推出“大蒜換房”和“小麥換房”活動,不過隨後因輿論關注走度高而被開發商緊急叫停。除此之外,還有開發商祭出“買房送豬”“購房幫就業”等“創新型”的促銷手段。

值得關注的是,這類促銷大多在縣城或者城市遠郊,吸引的是縣城、鄉鎮居民或者進城群體。對於用來充抵購房款的農産品,開發商多為溢價收購,相當於給房子打折,實質上還是變相降低房價,甚至寄望以此突破限價約束。

開發商五花八門的行銷手段之外,各地方也出臺了一系列“超常規”的穩樓市措施。

其中,“一人買房全家幫”的公積金政策頗受關注。珠海市近日出臺公積金新政稱,實行“一人購房全家幫”。珠海市繳存職工可提取賬戶餘額的90%幫助其直系親屬(配偶、父母、子女)購房支付首付款,也可逐月提取公積金用於幫助其直系親屬償還購房貸款。據市場機構統計,目前已有天津、江西贛州、河北滄州、河北秦皇島、廣東潮州等10余個城市出臺類似的政策。

近期樓市的另一個熱詞是“房票”。這個幾年前已經淡出人們視野的詞彙近期又重新回來了。“房票”類似支票,其中開具的是相應的拆遷安置補償。例如:鄭州近期提出,對中心城區的棚戶區改造推行房票安置,對被徵收人使用房票購買商品住房,給予安置補償權益金額8%獎勵,且不計入家庭限購套數。手持房票的被徵收人可以在鄭州各區買房,以房票充抵房款。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河南鄭州、河南信陽、江蘇宜興、浙江溫州、浙江寧波、河南許昌等多個城市開始發放“房票”。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相比傳統的實物安置或者貨幣化安置,房票模式之下,地方政府在拆遷補償方面的支付壓力大幅下降了,啟動資金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有利於市場穩定。不過,經歷過去多年樓市爆髮式增長,啟動“房票”的城市基本都是庫存積壓較嚴重的區域,其對商品房市場的實際影響尚有待觀察。

此外,許多城市把房地産政策和鼓勵生育綁定在一起。比如:一些城市規定,多生孩子就能多買房。南京、東莞、寧波等地,對二孩或三孩家庭允許在現有限購套數基礎上可新購1套房。還有許多城市給三孩家庭提供購房補貼、契稅補貼等。近期,浙江省出臺新規稱,對三孩家庭購買首套自住住房且首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貸款額度可按家庭當期最高貸款額度上浮20%確定。

為何各地樓市政策“奇招”頻出?廣東省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理解這樣的政策,必須要著眼于一個大的背景,就是當下購房意願不高、信心不足。交易量不足會拉低信心,這又導致預期進一步轉冷,從而形成了惡性迴圈。於是,許多地方不得不出新招、奇招以創造需求,激活交易量,這也是提振信心和扭轉預期的前提。

中國龍頭房企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近日公開表示,從短期來看樓市已經觸底,但恢復將是一個緩慢和溫和的過程。他指出,雖然房地産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之後,規模可能有所回落,但是仍然是一個10萬億元(人民幣)級別的市場。而且房地産實際上有千年曆史,常做常新、常做常有。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經濟觀察:中國多地出“奇招”穩樓市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2-06-30 11:15:23
北京6月30日,“平均一天就有超過兩次調控”,這是今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真實寫照。據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上半年中國各地出臺房地産相關政策超460次,較去年同期增加逾六成。在限購、限貸鬆動,提供購房補貼等傳統政策調整之外,近期,各地為穩樓市開始出“奇招”了。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