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腦”破解城鄉治理難題

來源:南方日報 2021-12-24 07:57:15

今年7月,《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對外發佈,作為全國首份針對數字政府的省級專項規劃和未來5年廣東數字政府建設發展的總綱,《規劃》明確,2025年全面建成“智領粵政、善治為民”的“廣東數字政府2.0”,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數字政府的建設,離不開“城市大腦”的助力,作為城市治理水準和城市競爭力提升的重要資訊基礎設施,“城市大腦”的發展在技術的加持下正在不斷的創新和完善。

12月23日,據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政數局消息,經過近一年的建設,南海城市大腦二期包含的村級工業園區升級改造綜合管理系統、宅基地陽光監管系統、城市運作管理平臺等25個核心繫統已上線。

作為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通過系統互通、數據融合,南海區創建了首個“城鄉數字共同體”,提升了城鄉治理水準,也促進了城鄉空間佈局優化和城鄉高品質融合發展。而具有南海區特色和眾多創新的南海“城市大腦”也有望成為全國“城市大腦”的樣板工程。

探索“城市大腦”基層社會治理全國樣板

南海區位於廣東珠江三角洲的腹地,毗鄰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這裡不僅是千年文化名城,也因經濟發達連續多年位列全國中小城市百強區第二名、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然而,城鄉之間的統籌規劃和管理沒有跟上飛速發展的經濟,帶來了不少“後遺症”——城市和鄉村混雜、住宅和工業區穿插、城鄉發展不均衡,等等。

“2019年我區成為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試驗區,今年又獲評創建廣東省數字政府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提出通過構建‘一中心四張網’數字政府建設體系,賦能城鄉融合創新發展。”據南海區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麥紹強介紹,“一中心”是城市大腦,“四張網”是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協同、一網興業。“為此,今年我區進一步實施城市大腦二期項目,按照“一套標準、三級賦能、N個應用”的總體架構,夯實數字政府建設基礎、創新應用場景、支撐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協同共治,提升區、鎮、村三級政府治理的精細化、智慧化水準。目前已在城市管理、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智慧民生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麥紹強表示,南海區成為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後,開始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城鄉高品質融合發展探索新模式,為新時代廣東城鄉高品質融合發展積累新經驗。而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重塑全區發展空間格局,是實驗區建設的重中之重。

據了解,南海區與阿裏雲于2021年初展開闔作,共同探索區縣級城市大腦基層社會治理的全國樣板,加快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和城鄉數字化融合發展。鋻於此,南海“城市大腦”二期在頂層設計之初,就將“賦能城鄉融合”作為關鍵。目前,南海城市大腦已形成統一的數據管理標準,形成了橫向打通各行業業務數據,縱向貫通省市區鎮村五級業務數據體系。依此標準,城鄉一體的“南海城市大腦數據底座”已經建設完成。數據底座支撐的村級工業園區升級改造綜合管理系統、宅基地陽光監管系統、漁業種植業資源管理系統、動物診療機構管理系統等系統及應用也陸續上線。

以宅基地陽光監管系統為例。在南海,林立的高樓大廈中,仍分散著大量城中村、城鄉接合部。要搞好城鄉融合,管理好農村宅基地並保障廣大農民的居住權益至關重要。

在宅基地陽光監管系統建設前,南海區的宅基地資格權益申請、審批、公示、設計、建設、施工和驗收等過程涉及多個部門,且大部分業務流轉採用紙質收件和審批,辦理效率不高。

新系統上線後,利用城市大腦的能力,將宅基地涉及的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的數據融合、流程打通,實現了宅基地業務的電子審批。群眾無需跑腿,只需一部手機即可完成宅基地業務申辦,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南海區農業農村局宅基地管理科馮創科長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通過農村宅基地資訊化系統的管理,可以儘量減少人為的干預,也大大減少了社會矛盾的問題。“通過城市大腦的數據建模,按照南海區農村宅基地分配資格審定這套制度,通過數據建模方式劃定南海區宅基地戶,宅基地戶就更精準鎖定宅基地剛需人群。

據馮創科長介紹,通過“宅基地一張圖”將宅基地可建、限建、禁建等控規數據、權屬數據與地理空間資訊有機結合,實現用地智慧審查,以圖管地,提升宅基地管理和權益審批的數字化、智慧化,幫助各級政府部門全面掌握轄區內未來還有多少宅基地可用空間,實現“以圖管地”,為農業農村的用地規劃提供幫助。

“城市大腦”支撐政務服務全面“智慧化”

“智慧城市的運作平臺核心功能就是智慧分撥,提升效能。”在南海區行政服務中心政務諮詢管理股副股長陳建彬看來,數字技術大大提高了南海區的行政管理效率。據統計,南海區管理人口超400萬,市場主體超45萬。在過去,由於人口眾多、結構複雜、利益多元,城鄉接合部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難題。為了提高城市運作管理和基層治理效率,南海區在廣東省“一網通管”的大框架下,成立了區、鎮(街道)、村(居)三級智慧城市運作中心,構建起“大事區級決策、要事鎮街處置、小事村內解決”的城市運作和基層治理新格局。

資料顯示,今年4月,南海區聚焦社會治理“小馬拉大車”的困境,高規格啟動“一網統管”智慧運作管理工作,著力推動基層治理從傳統分散、低效的治理方式向智慧化、精細化治理轉變。9月,區智慧城市運作中心正式成立,智慧城市運作平臺同步上線。

據介紹,南海區智慧城市運作中心統攬南海全區事件上報、指揮調度、限時辦理、結果反饋、信用評價的全閉環流程,統籌協調全區非警務、非緊急的城市事件指揮調度,規範全區城市事件工單的監督考核,在區級層面把社會治理的數據歸併整理,徹底改變過去工單散亂的局面。另外,南海區還在各鎮(街道)、村(居)成立了智慧城市運作中心,在區職能部門設立分中心,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直接觸達接訴的“最後一公里”。

“通過智慧城市運作平臺,我們可以融合、整合各種不同類型的工單來源,通過統一的分發、分派,統一處理,可以把所有工單來源通過五世區鎮街三級一路往下派下去,這就做到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鎮、大事不出區。”陳建彬科長表示,如今依託“城市大腦”智慧城市運作平臺,打造超級工單中心,逐步實現全區城市運作事件工單辦理“六統一”(即統一入口、統一派單、統一流轉、統一齣口、統一監督和統一考核),把各條線的工單匯聚起來,進行標準化辦理,智慧化關聯及分撥,陽光下運作,實現權責明確、流程可控、時限可控,快速及時回應群眾訴求。

據介紹,不久前,南海區城市運作中心收到了一條關於九江鎮黑油車的舉報。通過緊急工單模式,系統迅速通知了應急管理辦、經濟發展辦等6個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迅速抵達現場,組成聯合執法組,僅僅用了半小時就完成了處理。通過“城市大腦”,政府部門能第一時間掌握基層反映的問題,快速響應辦理,及時回應群眾訴求,真正實現為群眾辦實事。

“城市大腦”能夠讓城市行政管理效率提升,除了得益於社會治理更加數字化、智慧化外,政務服務的智慧化同樣是其中的關鍵。

今年以來,南海區著力打造全區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推廣布設智慧櫃檯,完成區級行政服務中心智慧化改造。運用智慧化手段重構業務流程,推出38個智慧審批事項,實現高頻服務“指尖秒辦”。

此外,南海“城市大腦”在數據、技術、業務三個方面還建設了多個公共能力賦能平臺。例如建設的城市數據管理平臺,實現了全區數據資源、文件資源、設備資源、第三方服務資源等資源的統一註冊、接入、治理、配置標簽、管理及共用的全流程管理;GIS平臺已發佈了130多類地圖資源,共計超過500個地圖服務,為社會治理、政務服務、經濟發展等各方面提供了時空地理資訊數據支撐;智慧交互服務平臺為南海民聲熱線、“南海通”APP、智運平臺等多個系統,提供智慧語音導航、智慧外呼系統、智慧問答系統等智慧輔助能力;建設的空天地一體化平臺,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航等感知技術並集合AI演算法,為城市事件精細化感知和智慧化管理提供全方位支援。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區委、區政府提出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發,以奮鬥姿態打造現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由衷歡迎各兄弟單位、龍頭企業、業內專家、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我區城市大腦建設大討論,為數字化賦能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更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助力南海在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取得更大的突破!”麥紹強書記表示,促進創新發展轉型,加快數字化進程,才能真正讓政府、企業、百姓都享受到“數字化紅利”。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城市大腦”破解城鄉治理難題
來源:南方日報2021-12-24 07:57:15
今年7月,《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對外發佈,作為全國首份針對數字政府的省級專項規劃和未來5年廣東數字政府建設發展的總綱,《規劃》明確,2025年全面建成“智領粵政、善治為民”的“廣東數字政府2.0”,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