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個市級示範小微空間年內開建

來源:北京日報 2021-08-25 07:59:20

綠樹紅花做背景,路邊狹長邊角地為老年人搭起“文藝舞臺”;200米寬的高速橋下“灰”空間,連起兩大公園,增設兒童活動、體育健身設施;餐飲檔口前空地為外賣小哥打造“騎手之家”,有專門的停車區、休息空間……

今年,市民家門口將添100處這樣的小微公共空間。昨天下午,小微尺度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示範項目正式出爐。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100個項目分佈在城六區和城市副中心,將在年內開建。

27萬人建言精選出百個項目

“老百姓在乎的不只是家門口美不美,還有家門口的功能全不全,比如疫情之下,很多人都關心有沒有足夠的健身設施。”過去兩個月,近200位規劃師、設計師走進衚同小巷、居民樓下,“挑刺兒”“找茬兒”。北京城市公共空間提升研究促進中心秘書長惠曉曦就是其中一位。

6月24日,本市啟動徵集一批小微尺度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這些項目佔地面積不超500平方米、總投資不超過50萬元。“別看是‘小微’,但直接關係到市民的親身感受。”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老百姓身邊空間有限,大面積重建並不實際,但對邊角地改造提升能直接快速解決現實需求。

項目徵集階段,共收到城六區及城市副中心132個街鄉鎮的426個項目,又從426個項目中篩選出125個項目進行孵化、設計,最後評出100個市級示範項目。

位於東城區龍潭街道的光明西裏小區,西側鐵路沿線周邊不僅景觀單調,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於這裡的改造,設計團隊4次現場測繪觀察,並與住在周邊的62位居民訪談,改造籃球場、完善樹蔭座椅、打造休閒活動區是大家的最大心聲。緊接著,居民和設計師一道,創作出多彩活力的小微空間改造方案。

100個項目的徵集與敲定是一次“民意立項”:全市共有5600多名共産黨員深入基層社區,通過居民需求調研、社區座談等方式廣泛徵求民意;共計有27萬居民建言獻策,從“幫我建”變成了“我來建”;近200名設計大師、專業設計師志願者和責任規劃師參與項目策劃、設計與實施改造,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城市公共空間。

小微空間倡導“全齡共用”

最終入選的市級試點項目區域分佈較為均衡,其中東城區7個、西城區9個、朝陽區23個、海澱區20個、豐台區14個、石景山區17個、通州區10個。這些項目類型多樣,充分體現了城市公共空間項目的發展理念和示範性,其中全齡共用類項目19個、複合利用類項目13個、全民健身類項目17個、綠色友好類項目17個、文化塑造類項目15個、共用共治類項目15個,大師做小品4個。

“數量最多的全齡共用類項目,是要滿足全年齡段差異性的休閒活動需求,是為了打造兒童友好、適老化、老幼共用、中青年回歸的社區。”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

以東城區美術館後街63號為例,這塊50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緊挨著居民樓,過去只有幾張休閒座椅,公共綠地被肆意佔用。設計師根據調研分析描繪出該項目的服務群體:兒童佔15%,青少年25%,中年25%,老年35%。

在此基礎上,這裡將為不同群體打造寬敞、舒適、具有趣味性的公共活動場地;製作圓形休息座凳,通過增設綠環打造成為一個小型的“城市森林”;部分場地還將成為共用共治菜園。

多個地鐵站周邊將改造提升

一些讓周邊居民格外煩心的地鐵站周邊也將變身。

立水橋地鐵站B口周邊將成為“回家驛站”。這個長條形臨街空間在拆除違建後還未整理完成。設計方案將清理、劃定共用單車停放區域,增設雙層自動車架;種植中低層矮灌植被,提供活動場地,美化回家步行道。

除了立水橋站,多個地鐵站周邊也將打造小微空間,比如地鐵13號線北苑站周邊將進行景觀設計;八通線八里橋站、通州北苑站周邊將打造長橋皓月文化公園,15號線安立路站周邊的慧忠裏B區要增加街角公園……

100個入選市級示範的項目將由市固定資産投資支援建設。“雖然這次徵集的426個項目只入選了100個市級示範,但剩餘326個項目並非不再實施,而是將由區級相關部門推動實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百個市級示範小微空間年內開建
來源:北京日報2021-08-25 07:59:20
綠樹紅花做背景,路邊狹長邊角地為老年人搭起“文藝舞臺”;200米寬的高速橋下“灰”空間,連起兩大公園,增設兒童活動、體育健身設施;餐飲檔口前空地為外賣小哥打造“騎手之家”,有專門的停車區、休息空間……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