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六區8處小微空間煥新顏

來源:北京日報 2021-07-19 07:58:24

“歲數大了腿腳不便,過去想出門,又怕出門。現在好了,樓下就有個漂亮的小花園。”海澱區花園路牡丹園北裏1號樓南側公共空間煥新,讓老住戶們感慨“真是想到了我們的心坎裏”。

記者昨天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經過1年多的設計和施工,“小空間大生活——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行動計劃”首批8處小微公共空間已全部竣工。通過拆除違建、新添健身步道、規範停車棚、增設兒童樂園等系列改造,居民家門口的小微空間成了有顏值、有溫度的一方樂園。

廠甸11號院:

黨群共建社區和樂之家

廠甸11號院是一個有37年曆史的老小區,也是大柵欄片區唯一的樓房住宅小區。小區面積不大,兩棟住宅樓中生活著206戶居民,其中有多位80歲以上老人和在附近上學的孩子們。

在微空間改造行動計劃開始前,小區地面坑洼不平,空中線纜雜亂無章,院中座椅等設施年久失修。如今,坑坑洼洼的路面變成了休閒綠地,還鋪上了漂亮的彩色塑膠跑道;架空線入地,不會再擋住承載共同記憶的文化墻;堆積如山的廢棄物被清除,建成兒童專屬的遊戲區;寬敞明亮的黨群活動中心每週還會為居民放映紅色電影。居民張大媽一家欣喜地感受到,社區的公共空間建設拉近了鄰里關係,小區的居民越來越像“一大家子”。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改造,小區北側車棚被拆除,建起兒童書屋和老年食堂,忙於工作的家長不用擔心孩子放學後的時光如何度過,包括張大媽在內的小區居民組成了志願服務隊,自發地在此輪流照看孩子,陪他們讀書和玩耍。老年食堂也成為社區最受歡迎的公共空間之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需15元就能吃上一葷兩素的營養午餐。

民安小區26號樓:

陽光露臺帶來歡聲笑語

東城區北新橋街道民安小區26號樓是另一處試點項目,雖然面積不大,但常住人口足有2000余人。改造前,這裡有一塊廢棄的空地,泥土裸露,地面凹凸不平,有時堆滿了垃圾。改造後,這裡建起架空平臺享受陽光,台下釋放綜合使用空間,成為居民眼中充滿“歡聲笑語的院子”。

由於院落呈“凹”字形,常年缺少陽光,改造便在人防建築屋頂上開闢活動平臺,順著無障礙通道來到二層,敞亮的公共露臺出現在眼前,那是一處充滿陽光、老少皆宜的休憩娛樂空間。從二層到一層,除了直接走臺階,還可通過封閉的滑梯直接滑下來,這是設計師專為孩子們設計的趣味休閒空間。二層活動平臺的設置,既保留了一部分地面活動空間,又釋放出大部分一層空間,建起可遮風避雨的廊下空間、可充電的非機動車停放空間和可休閒互動的樹下停留空間。設計師們還利用廊架設置雕刻文化墻,展示衚同歷史記憶。

“現在小區環境好多了,以前小區沒什麼活動空間,大家只能沿著車行道散步,街坊鄰居想聊天兒只能站在樓道口,現在能到公共露臺坐著聊。”居民賈光耀樂呵呵地説。

改造實施背後:

定製版方案化解“急難愁盼”

如今,北京城市發展已進入減量提質和存量更新的新階段,城市邊角地、畸零地、裸露荒棄地等小微公共空間成為城市風貌和品質提升的關鍵。此次“小空間大生活”系列改造在城六區選取了8處典型空間作為試點,廣泛徵集設計方案,評選出一批優秀方案並組織實施,形成提升首都城市公共空間品質的一批示範案例,解決了不少居民家門口的急難愁盼問題。

海澱區花園路街道牡丹園北裏1號樓南側公共空間設計方案以“牡丹園裏尋牡丹”為主題,將拆除違法建設釋放的空間設計成滿足“一老一小”的活動空間,還將分散低效的綠地進行景觀設計;西城區大乘巷教師樓小區新建了健身步道和活動空間,低矮封閉的小平房搖身變為寬敞明亮的黨建小屋……設計師們瞄準小微空間,競相推出定製版方案,為居民生活環境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小空間大生活”項目創建了“兩級政府主導、高精尖智庫引領、公眾全面參與”的城市更新工作模式。項目實施過程中,市規自委聯合北京建築大學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全程跟蹤參與,並引導公眾全面參與。市規自委副主任施衛良表示,後續將形成可複製的城市更新改造方法、經驗和技術導則,並在“建黨百年、服務百姓、營造屬於您的百個公共空間”項目進行推廣應用。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城六區8處小微空間煥新顏
來源:北京日報2021-07-19 07:58:24
“歲數大了腿腳不便,過去想出門,又怕出門。現在好了,樓下就有個漂亮的小花園。”海澱區花園路牡丹園北裏1號樓南側公共空間煥新,讓老住戶們感慨“真是想到了我們的心坎裏”。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