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城加速邁向高品質森林城市

來源:南方日報 2021-08-03 08:28:25

夕陽西下,傍晚的東平河上金光閃閃,映照著岸邊的綠樹;幾公里外,佛山亞洲藝術公園、文華公園也是樹木成蔭、綠影婆娑,引來納涼的市民……仲夏的生態公園,滋養著佛山市民。

禪城連年“增綠”,為佛山這座森林城市描繪了更多的美麗圖景。

在禪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持續努力下,2018年至今,禪城區新增綠地面積310.61公頃,全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42.2%,全區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至13.3平方米。去年至今,該區“千畝城市中心公園”也在不斷升級。

禪城正不斷推進城市綠化建設提質增效,逐步形成與高品質發展相適應的生態新格局,打造一流精品城區,加速邁向高品質森林城市。

撰文:李曉莉

持續“點亮”城市會客廳

荷花株株挺立,“禪城紅”迎風招手……在文華公園,綠樹和鮮花相互映襯。旁邊的亞洲藝術公園內,亞藝湖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把天空、綠樹、鮮花和湖水融在一起,美不勝收。

接下來,這兩個位於佛山城市會客廳的公園將迎來“新粧”。

今年的禪城兩會提出,禪城要以高水準規劃為引領,全域建設精品城區,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效能,增強禪城的集聚力和輻射力,讓佛山中心城區煥發新面貌。

在城市形態上,禪城正著力建設重大工程項目,打造城市生態新地標。其中推進萬畝千畝公園建設是禪城精品城區建設,提升城市形態的重要一環。涉及兩園的“千畝城市中心公園升級項目”更是佛山城市會客廳品質提升的關鍵,是禪城的“臉面”所在。

作為佛山市“萬畝千畝公園”之一,“亞藝—文華—嶺南明珠”千畝公園面積約1840畝。去年以來,禪城相繼完成了文華公園南片區、嶺南明珠體育館外空間、“亞藝—文華”兩園提升等一系列美化亮化工程,不斷提升城市顏值。然而,亞洲藝術公園和文華公園這兩園由於建設年代久遠,不少設施和植被等仍然需要繼續改造提升。

“亞洲藝術公園和文華公園從建成至今已有十幾年,部分區域設施陳舊,標識不統一。兩園人流量較大,公園原有的設施也已無法滿足市民的使用需要。”禪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總工程師李長洪表示,原來各公園是獨立的,有不同定位,園路也不相通。如今在佛山城市會客廳的定位下,亞藝公園、嶺南明珠體育館、文華公園分別被定位為藝術客廳、運動客廳、生態客廳,要通過持續的改造,對三個客廳在景觀、園路、標識系統進行三位一體的改造,以此解決園路不通,缺乏景觀節點,公園體系不統一等問題。

“生態連續性越強,生態效益越大。”李長洪表示,此前禪城城管部門對文華公園南片區等開展了改造,但電視塔附近的園區還沒改造,這裡地被植物老化,景觀退化嚴重,通透性差,缺乏景點和趣味性、參與性等。他提到,整個文華公園周邊有20萬平方米的植物景觀需要調整,亞藝公園則有近9萬平方米。“禪城要對這些公園開展持續改造,把生態效益發揮得更好。”李長洪説。

由於兩園地處城市中心,公園已成為了周邊居民出入通行、休閒娛樂、停留歇息的重要場所。為避免大拆大建對居民的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禪城採取分區域、分階段、分專業的方法實施改造提升工作;同時,由於公園功能分區的劃分需要和使用需求,部分在早期進行過改造的區域也適當地要進行微調。因此,改造提升工作持續時間較長,但期間也會較大程度上保證公園使用不受影響。

目前,文華公園南片區的改造已基本成型,下階段將結合南片區的功能,繼續開展北片區的改造提升工作;另外,亞藝公園的改造提升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項目施工時間較長,希望市民多加包容。經過改造後,公園將綜合體現佛山的‘新一線城市’城市形象,一定會呈現給市民一個全新的城市會客廳級別的千畝公園,同時惠及更多市民。”李長洪表示,禪城城管部門爭取在今年年底把系統性的景觀打造完,在明年春節前給市民帶來全新感受。

點線結合提升城市品質

7月31日,恰逢週末,王借崗森林公園內一片熱鬧。這個禪城區體量最大的單體公園內,欣欣向榮的綠草鮮花,遛娃的家庭,與戲水的野鴨構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個曾經污水橫流、蚊蠅橫飛的古火山遺址,經過多番改造,如今變成了禪城市民家門口的高品質生態勝地。

“幾年前我們來玩的時候,這裡還是一個小山崗,缺乏可玩性和觀賞性。沒想到現在漂亮了那麼多。”家住石灣的佛山市民陳先剛趁著週末,扶老攜幼來到王借崗森林公園遊玩,他表示,禪城近年來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公園和濱水景觀,城市顏值越來越高,市民也享受到了不少生態福利。

市民愉悅感受的背後,是禪城城市功能定位提升的需求,同時也是禪城對城市品質越來越高的追求。

除了“千畝城市中心公園”等重大項目的鋪開建設,禪城城管探索建立“三品融合”(品位、品質、品味)的城市能級提升機制,著力推進園林綠化增綠提質,點線結合建設了一批公園、濱水景觀等,同時點亮城市夜景提升營商環境,用“美化”“花化”“亮化”裝扮靚麗城市。

當下,禪城全面推進千畝公園建設,構建綠色生態格局。用“大景區”理念推進城市更新,以11個千畝公園串聯成環,構建城區生態綠心,全面推進公園綠地提質改造。據悉,禪城區納入市萬畝千畝公園建設項目庫的建設提升項目共26個,目前已完工項目4個,正在施工的項目13個,已完成立項、招標,正在進行施工前準備的項目6個,正在進行前期方案設計、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的項目3個。

春節期間,文華公園南片區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點讚。王借崗森林公園等項目的建成,讓周邊市民多了一個野餐、遊玩的好去處。目前洲尾圍濕地公園也已完成生態保育區建設項目並對外開放。

而在禪城的最南邊,通過“東平河水軸線”的建設,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正逐步成型。

東平河水軸線以廣東萬里碧道建設為契機,以東平河、潭洲水道、吉利涌兩岸為東平河水軸線基礎,結合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建設要求,劃定25公里的濱水重點示範段,帶動城市濱水空間高品質建設。其十大特色濱水亮點,七個節點在禪城區域內。

去年至今,瀾石公園、佛山青年公園等一大批公園、景觀節點迅速建成,接下來還將有更多亮點工程逐步亮相,提升市民居住環境和城市品質。

禪城正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精品城區,除了公園建設大項目和濱水景觀,聚焦小微空間改造,也是關鍵抓手。禪城城管將以“高視野定位、高品質佈局、高效能開發”的中心城區發展模式,構建全域化城市風貌管控體系。

“我們將著重突出綠色生態,結合禪城特色,強化空間層次,在全面提質、合理增效上做文章,打造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相互銜接、滿足未來需求的城市功能體系。”禪城區城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説。

禪城將進一步“美化”“花化”裝扮門戶節點,讓市民感受老城有新韻、新區有魅力、城市有品位的“花繁四季、彩繪禪城”的城市新景象。點亮城市燈光夜景,提升中心城區的夜間營商環境,提升中心城區商業聚集度,助力禪城夜間經濟發展。

森林城市提速提質

近年來禪城不遺餘力增綠、復綠,“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已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如今,禪城正以建設高品質森林城市為支點,不斷刷新市民對生態文明的認知,撬動一座城的“綠變”。

梳理禪城多年來建設森林城市的進程可以發現,為了給市民帶來“綠色福利”,禪城在方方面面下了真功夫。

在“三年促變、綠地佛山”、城市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和兩年延伸行動、“綠韻禪城、繽紛家園”新一輪綠化禪城大行動等工作推動下,禪城花了5年時間,于2017年成功助推佛山市獲評國家森林城市。

為進一步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成果,佛山發佈《佛山市建設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2年)》(下稱《方案》),要求各區對照各項指標任務,全面推動建設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

從助推佛山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禪城從未停下腳步。根據工作部署,相關工作擺在禪城區委、區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以區委書記為組長的建設高品質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方案》,編制項目庫。按照工作方案明確的年度綠化建設目標任務,禪城堅持抓好項目帶動,根據各重點項目進度時間表,督促落實建設用地、完成規劃設計和招投標等事項,確保綠化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見效。

針對禪城區人口高度密集、土地資源緊缺且用地成本巨大的客觀實際,在加快城市地面綠化的同時,禪城將空中添綠、向路擴綠、向水借綠等作為城市增綠的新途徑。

通過一系列數據,可窺見禪城多年來建設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的成果。

禪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空中添綠行動中,禪城推動新建公共建築及新建高架橋、人行天橋、大型環衛設施等市政公用設施充分實施立體綠化,目前已完成了53座橋梁立體綠化改造,長度約2萬米。向路擴綠方面,通過狠抓建設,目前區內道路林木綠化率平均達98.29%,平均街道樹冠覆蓋率達33.97%。向水借綠方面,禪城已完成奇槎片區東平路(桂瀾路至綠景路)景觀提升,佛山涌南岸、北岸景觀提升、吉利河兩岸景觀提升等濱水景觀項目。

近年來,禪城新增人民公園、瀾石公園、洲尾圍公園、大霧崗森林公園一期、王借崗公園二期、佛山青年公園等大型公園,面積約67公頃。打造了一批大型綜合公園,全區20公頃以上的大型綜合公園有10余處,面積超500公頃。

2018年至今,禪城區新增綠地面積310.61公頃,全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42.2%,全區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至13.3平方米,全區的城市景觀、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得到進一步昇華,穩步向綠色、宜居、宜業、宜遊的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目標邁進。

“在家門口就有公園逛,閒時遛娃、野餐,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花賞,住在禪城幸福感很強。”一位市民如此説。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禪城加速邁向高品質森林城市
來源:南方日報2021-08-03 08:28:25
夕陽西下,傍晚的東平河上金光閃閃,映照著岸邊的綠樹;幾公里外,佛山亞洲藝術公園、文華公園也是樹木成蔭、綠影婆娑,引來納涼的市民……仲夏的生態公園,滋養著佛山市民。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