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成都創新型城市發展新征程

來源:成都日報 2021-07-28 09:32:52

開啟成都創新型城市發展新征程_中國網地産

一部波瀾壯闊的世界城市發展史,就是一部輝煌燦爛的科技創新進步史。倫敦、東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發展歷史和實踐啟示我們,唯有在創新發展中持續放大自身比較優勢,最大程度集聚運籌全球高端要素資源,搶佔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制高點,才能持續提升發展的位勢能級,始終屹立世界先進城市之林。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推動世界城市體系加速“洗牌”。成都具有創新創造的文化基因,具有較強的人口吸納能力,但與全球先進城市相比,創新策源能力及成果轉化能力還需提高,研發投入強度不夠,創新生態體系亟待完善,産業結構有待優化,要素配置不夠均衡。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與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決策部署,7月23日召開的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作出《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全面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構建高品質發展現代産業體系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聚焦關鍵節點加強科技創新中心戰略設計,聚焦高品質發展加強現代産業體系總體謀劃,打造科技創新策源新引擎、打造現代産業體系新標桿、打造創新要素聚集新高地、打造對外開放合作新樞紐,推動高品質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高水準創造新時代幸福美好生活,加快形成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聚焦關鍵節點

加強科技創新中心戰略設計

全球著名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以下共同特徵:一是具有鼓勵創新、容忍失敗、多元包容的體制機制和文化氛圍;二是能夠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包括高素質人才和充裕的資金;三是擁有高水準的大學和科研組織;四是能培育和吸引大量活力迸發的創新型企業;五是能産生一批對全球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和創意;六是擁有比較完整、適宜的創新鏈和産業鏈

科技創新中心是科技創新活動佔據全球或區域引領和支配地位的城市或地區,具有科技創新資源密集、創新活動活躍、創新能力強大、創新影響廣泛等特徵,縱觀全球著名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以下共同特徵:一是具有鼓勵創新、容忍失敗、多元包容的體制機制和文化氛圍;二是能夠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包括高素質人才和充裕的資金;三是擁有高水準的大學和科研組織;四是能培育和吸引大量活力迸發的創新型企業;五是能産生一批對全球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和創意;六是擁有比較完整、適宜的創新鏈和産業鏈。

《決定》遵循客觀規律,立足成都實際,高起點明確了成都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設計,圍繞主動服務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全力做強創新引擎、引領城市高品質發展,從創新載體和高能級平臺、科研攻關、企業和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著力回答在新發展階段成都如何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問題。

創新載體和高能級平臺,是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基礎支撐。目前,北京、上海、合肥、深圳等城市已率先構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並配套了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研發中心平臺、頂級高校等科技創新關鍵要素,在科技創新佈局和高能級平臺方面具有示範效應。《決定》提出,構建高效融合的“兩區一城多點”空間佈局;構建開放融通的“多層架構”創新佈局,統籌推進“國家科技創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天府實驗室”創新體系建設;構建聯動協同的區域創新佈局,建設成德眉資創新共同體,強化成渝地區協同創新,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範區,打造“一帶一路”科技創新樞紐;建設戰略科技創新平臺,高水準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高標準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打造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産業技術創新平臺。

科研攻關,是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動力源泉。依託全球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和高科技企業,整合世界頂級研發資源,是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方式。發達城市經驗表明,基礎研究和前沿高技術研究是新興技術和産業發展之母,是一個城市實力的標誌,也是其未來發展的生命線。據統計,現代技術革命的成果約90%源於基礎研究及其他原始創新。成都聚集了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65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等一大批科研院所,科研資源處於全國城市第一方陣。要進一步夯實研究實力比較優勢,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開展深入探索,圍繞“卡脖子”技術深入攻關,力爭在前沿引領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上實現更多“0到1”的突破,實現“1到N”的飛躍。《決定》提出,推進前沿引領技術突破,聚焦15個重點領域整合開展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研發,全力形成行業比較優勢和關鍵環節絕對優勢;強化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梳理“5+5+1”産業鏈供應鏈關鍵缺失環節,採取“一技一策”方式專項攻克“卡脖子”技術;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突破,落實國家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和“強基計劃”,支援在蓉科研機構承接新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等。

企業和人才,是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關鍵節點。從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看,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從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發展經驗看,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成都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達500多萬人,市場主體超300萬戶,高新技術企業超6100家,企業和人才資源十分豐富。要鮮明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高能級創新聯合體,強化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成果快速轉化;要堅持以用為本,重點圍繞集聚科技創新急需緊缺人才,用事業吸引人才,用服務留住人才,用制度激活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創新人才集聚高地。《決定》提出,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提能工程、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硬核科技企業培育行動,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構建“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梯次培育機制,聯合高校院所構建一批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高水準新型研發機構;強化企業創新激勵,實施“政策支援+投資孵化+科技服務”定向扶持組合拳。《決定》提出,通過成果轉化、聯合研發、技術引進等方式,靶向引育一批引領科技發展趨勢、具有行業號召力的科學家;支援技術經紀人事務所、技術經紀人公司、個體技術經紀人發展;探索發展“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一站式”科創人才服務站。

聚焦高品質發展

加強現代産業體系總體謀劃

《決定》結合城市資源稟賦,進一步明確了成都高品質現代産業體系的總體謀劃,從以技術突破驅動先進製造業升級、以模式創新促進現代服務業壯大、以科技賦能提升都市現代農業質效、佈局新賽道引領新經濟發展、以綠色科技促進生産生活低碳轉型等視角研究提出努力方向,著力回答建設什麼樣的現代産業體系等重大問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現代産業體系的內涵至少包括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生産生活性服務業等部分,要推動製造業的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要著眼于搶佔未來産業發展先機,培育先導性和支柱性産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要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構建優質高效、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服務産業新體系。《決定》結合城市資源稟賦,進一步明確了成都高品質現代産業體系的總體謀劃,從以技術突破驅動先進製造業升級、以模式創新促進現代服務業壯大、以科技賦能提升都市現代農業質效、佈局新賽道引領新經濟發展、以綠色科技促進生産生活低碳轉型等視角研究提出努力方向,著力回答建設什麼樣的現代産業體系等重大問題。

以技術突破驅動先進製造業升級。著力“補短板、鍛長板、提能力”,聚焦積體電路、航空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消費電子、新型顯示、軌道交通領域持續創新強化技術優勢、規模優勢,聚焦重點産業鏈實施補鏈強鏈,提高重點産品區域配套率;以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賦能産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供給與需求精準匹配、生産與消費高效協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以模式創新促進現代服務業壯大。加快推動科技服務、金融服務、資訊服務等知識和技術密集型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數字醫療、線上教育、無人零售、智慧康養、智慧體育等智慧服務,推動自貿試驗區升級,加強開放合作,提升服務業整體競爭力。

以科技賦能提升都市現代農業質效。著力打造高能級農業科産融合創新平臺,建設現代種業創新聚集區,加速綠色智慧生産技術研發與推廣,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建設。

佈局新賽道引領新經濟發展。緊扣産業規律、城市功能和科技變革,構建新技術、新生物、新能源、新製造、新生活等新賽道體系;不斷加強新賽手培育,加快培育一批平臺型龍頭企業和新經濟“城市合夥人”;進一步深化場景營城理念,推動新賽道場景建設。

以綠色科技促進生産生活低碳轉型。加快佈局綠色低碳産業,培育打造碳中和産業生態圈,打造國家綠色産業示範基地和零碳經濟發展示範區。強化低碳核心技術攻關,建設綠色技術創新中心、綠色工程研究中心,組建碳中和實驗室。著力提升碳匯能力,大力實施“全域增綠”2.0版,倡導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增強社會公眾綠色低碳意識,加快建設碳中和“先鋒城市”。

營造創新生態系統

激發各類要素的創造力創新力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構建現代産業體系,關鍵在於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能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於營造創新要素高效配置、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服務觸手可及、創新政策穩定公平的創新生態系統,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形成強大集聚效應

完善的創新創造生態可以讓市場主體形成“生態黏性”,激發各類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激發各類要素的創造力創新力,進而構築起顯著的比較優勢。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構建現代産業體系,關鍵在於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能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於營造創新要素高效配置、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服務觸手可及、創新政策穩定公平的創新生態系統,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形成強大集聚效應。《決定》從高能級産業生態圈、創新鏈産業鏈融合、體制改革、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部署,著力營造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一流創新生態。

産業生態圈方面:以産業生態圈引領産業功能區建設,是城市經濟組織方式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成都進入新時期以現代化思維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和城市高水準治理的關鍵支撐。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服務新格局、實現現代化,進程和品質取決於城市現代治理水準,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全球資源運籌能力和産業鏈構建能力。以産業功能區和高品質科創空間為載體,做強創新基礎設施支撐,樹牢“場景城市”理念,持續推進産業鏈、要素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創新鏈“五鏈融合”,加快形成要素資源集約整合、産業配套合作緊密、生産生活生態協調、全球市場供應供銷便捷的區域經濟新形態,為優化創新創造生態提供核心引領支撐。圍繞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加快建設科教基礎設施、公共技術平臺等創新基礎設施。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方面,産業鏈提升需要技術創新驅動,創新鏈再造推動産業鏈價值提升,二者相互支撐、共生共融,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兩個輪子,不可或缺。要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産業鏈協同創新工程。面向産業中高端環節進行科技攻關,通過創新鏈破解産業發展重大技術難題,降低産業鏈上下游關鍵核心環節的對外依存度。充分激發我市高校院所創新資源雄厚優勢,突出體制改革,更加注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方面:當前,我市還存在科技人才限制多、科技成果評估作價難、市場交易難、科技金融業態不發達等問題,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制度創新交互賦能、疊加增值。要從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科研評價機制、科研管理機制改革發力,深化以事前産權激勵為核心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加強智慧財産權創造保護運用,形成支援全面創新的制度基礎和未來創新發展的整體優勢。強化科創金融服務支撐作用。要構建涵蓋科技創新全過程的多元化、立體式綜合金融服務體系,促進金融鏈與創新鏈産業鏈深度串聯,有效支援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産業化。要健全科創金融組織體系,推動科創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拓展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作者:熊平 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孫悅)
網站無障礙
開啟成都創新型城市發展新征程
來源:成都日報2021-07-28 09:32:52
加強科技創新中心戰略設計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