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青年安家置業調研報告:超七成想買房 近半預算低於百萬元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1-05-19 16:13:09

“5·20”將至,單身青年們的消費觀在這個愛情節日的映襯之下,反而更為凸顯。隨著單身社會崛起,“一人食式”消費走俏,反映到購房消費領域又是怎樣呢?5月19日,貝殼研究院發佈《單身青年安家置業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18-36歲青年進行問卷調研,洞察單身青年群體的購房消費特徵。

超七成單身青年想買房

近半購房預算低於百萬元

相較于戀愛中青年和已婚青年,單身青年有著更強烈的購房意願。貝殼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超過七成單身青年有購房打算,無房單身青年的購房意願更高。整體來看,單身青年的置業率達到41%,其中60%的有房單身青年依然有再次購房的意願。

隨著“她經濟”時代到來,單身女青年的購房需求已經超過男青年,超八成無房單身女青年想要買房。與豐滿的理想相比,現實更為骨感。在受訪人群中,有房單身女青年佔比僅為34%,較超過半數未成家先置業的單身男青年佔比,低17個百分點。

異地漂泊的大城市單身青年對“家”的慰藉更為渴求。根據調研,近六成一線城市單身青年和近半數新一線城市單身青年來自異鄉,他們中想要買房的佔比超過70%,高於二線及以下城市。而本地青年的購房意願受到現實因素和實用價值等多方面影響,新一線城市的本地單身青年置業願望最高,佔比達到76%。

何處為家?在身處異鄉的單身青年眼中,這個問題依稀模糊。41.5%的異地單身青年想在常住地置業,22.03%的異地單身青年想回戶籍地買房,36.44%的異鄉單身青年既不想在工作地,也不想回戶籍地購房。對於在家鄉工作的單身青年,26.18%的人不想在家鄉購房。

支撐青年購房夢的,是“多個荷包”。《報告》指出,73.19%的單身青年受訪者購房資金中有自有存款,60.86%有家人支援,高於戀愛或已婚狀態的青年群體。與已婚青年相比,單身青年的購房實力稍遜,購房預算在百萬元以上的單身、戀愛、已婚佔比分別為54.01%、64.14%和72.50%。

超六成女青年稱需婚前購房

90後對另一半是否有房最寬容

在買房這一大宗消費問題上,單身青年觀念平等。50.8%的單身青年認為男女在婚前都需要購置屬於自己的房産。單身女青年表現出更為獨立自主的婚戀置業觀,超六成單身女青年認為男女都需要婚前購置屬於自己的房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超六成單身男青年認為男性更需要婚前購房。

“脫單”是影響單身青年購房意願的因素之一。《報告》顯示,超七成受訪單身青年會因為脫單而增強購房意願,35.2%的單身青年在脫單後想要自己買房,35%想和另一半共同買房。單身男青年如果脫單更想和另一半共同買房(41%)或自己買房(38%),而33%的受訪單身女青年如果脫單會想自己買房。

不同於青春蓬勃的95後、00後和閱盡千帆的85後,青年群體中的“中老年”90後,在現實與理想的掙扎中,一方面做出妥協,一方面表現出責任與擔當。他們對結婚時另一半是否有房寬容度最高,僅45%的90後單身青年對此有要求,57%可以接受租房結婚,佔比遠超其他年齡段群體。他們也更願意與另一半共同承擔首付。

從女性單身青年視角來看,77%的單身女青年表示願意與另一半共同承擔首付。女性單身青年購房自有存款和家人支援比例高於男性,75.56%的女性購房資金來源有自有存款,男性佔比低於女性6.06個百分點;63.99%的女性購房有家人支援,男性佔比低於女性7.99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單身青年偏愛新房、小戶型。調研顯示,僅14.68%的單身青年傾向二手房,佔比明顯低於戀愛或已婚狀態的21.6%和20.19%。購房理想面積80平方米以下的單身青年佔比28.96%,超過已婚青年群體佔比。此外,單身青年較為看重房屋周邊交通條件,戶型設計、生活配套及小區規劃,相對而言,教育、醫療資源對購房意願影響較小。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單身青年安家置業調研報告:超七成想買房 近半預算低於百萬元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1-05-19 16:13:09
5月19日,貝殼研究院發佈《單身青年安家置業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18-36歲青年進行問卷調研,洞察單身青年群體的購房消費特徵。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