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羅湖區:擬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 積極爭取市內免稅政策落地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1-03-17 10:19:44

3月17日訊,深圳羅湖區披露《羅湖區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提出,擬打造跨境消費中心,加快推進國貿免稅城項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積極爭取市內免稅政策落地,支援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高標準建設“兩店三稅五平臺”。依託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優化口岸消費環境,重點發展海外精品優品消費、保稅展銷體驗消費、國貨精品展示等業務,建設免稅購物區,優化口岸免稅店品牌佈局。

以下為全文:

一、發展現狀及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1.經濟規模和産業層級同步提升

“十三五”期間,羅湖區本地生産總值(GDP)從2015年的1708.4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390.26億元,年均增長7.7%。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達92.7%,其中現代服務業佔第三産業比重從71.4%提高到72.5%。金融業增加值從597.87億元增長到809.15億元,年均增長6.2%;商貿業增加值從385.67億元增長到451.78億元,年均增長5.1%;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從89.95億元增長到184.83億元,年均增長17.9%;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從2018年的126.0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48.89億元,增長6.6%。黃金珠寶産業增加值從63.17億元增長到92.75億元,年均增長9.3%。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從86.83億元增長172.72億元,年均增長12.2%。商務服務、文化創意、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值行業持續高速增長,成為羅湖發展新引擎,推動羅湖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能級不斷提升。

2.品質效益與生態效益和諧共贏

“十三五”期間,羅湖區經濟發展集約度日益提高,2015至2019年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由17.71萬元/人增至22.80萬元/人,年均增長5.5%;地均生産總值由21.7億元/平方公里增至30.4億元/平方公里,年均增速為7.7%。單位GDP建設用地、水耗、電耗分別由2.02平方米/萬元、7.22立方米/萬元、257.21千瓦時/萬元下降至1.61平方米/萬元、5.01立方米/萬元、192.95千瓦時/萬元,以較少的資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環境成本支撐經濟更高品質發展。

3.創新生態和發展環境不斷完善

“十三五”期間,羅湖區陸續出臺科技創新、科技金融、人才認定、重大項目引進等政策措施,創新政策扶持體系不斷升級完善。創新投入不斷加大,2016年至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年均增速為32.2%。科技創新基礎日趨夯實,“十三五”期間,新增創新載體42家,累計達到86家,新型研發機構數量翻番,總數達到21家,共培育和引進高層次人才1049名,認定菁英人才近411名。創新成效逐步顯現,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全年專利授權總量從2015年的2773件增加到2019年的9198件,年均增長約35.0%,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8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數量從2015年的120家增加至2020年402家,年均增長209%。

4.産業佈局與空間拓展同步優化

“十三五”期間,羅湖區把握率先開展城市更新試點的機遇,同步推動空間拓展與産業轉型升級,在鞏固金融、商貿、商務服務等主導産業的同時,積極佈局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生命健康等新興産業發展。共納入城市更新計劃項目117個,梳理産業用地180.47公頃,已釋放30.13公頃,梳理産業空間934.94萬平方米,已釋放60萬平方米。啟動筍崗-清水河、筆架山河沿線、蔡屋圍-湖貝深南總部經濟主廊道、深港口岸經濟帶等四個千億片區改造,激活城市空間潛力。積極拓展高端産業空間載體,建成智慧城市、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10個新興産業園區。

(二)存在問題

1.主導産業轉型升級緩慢,經濟增長後勁相對薄弱

羅湖金融業主導産業作用削弱。“十三五”期間,福田、南山等兄弟城區金融業發展迅猛,對金融資源虹吸效應明顯,不僅造成羅湖區存量金融機構大量流失,且對增量金融機構招商引資帶來巨大壓力。同時,金融業主要以傳統銀行、保險為主,證券、風險投資、金融科技等新興業態發展相對滯後。羅湖商業中心地位弱化,商貿業區位優勢、品質優勢、時尚優勢削弱。消費格局去中心化趨勢明顯,“十三五”期間羅湖區僅新增寶能第壹空間1個大型商業綜合體,與兄弟城區大量新增高端購物中心形成巨大反差;商貿業線下提質及線上轉型不足,缺乏龍頭電商平臺,傳統商業電子商務滲透率較低;商貿業態相對傳統,商旅文融合進程緩慢,缺乏互動式、智慧化、體驗式等新型消費元素。商務服務業高端化、品牌化、標準化發展仍需加強。專業服務業高端資源流失風險加大;行業規模和增長動力高度依賴於人力資源管理和旅遊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會計、審計、諮詢、法律等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行業相對缺乏。

2.科技創新能力存在短板,戰新産業亟待加速壯大

羅湖戰新産業總體規模相對較小,2019年轄區戰新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6.23%,佔全市戰新産業比重僅為1.47%,在全市排名第九。創新主體較為缺乏,截至2019年底轄區國高企業300余家,佔全市比重不足2%,缺乏行業龍頭企業;市級高層次人才僅有481人,僅佔全市約3%,缺乏行業領軍人才。科研投入亟待加強,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佔GDP比重為0.42%,佔全市全社會研發支出比重僅為0.76%,多數企業處於産業價值鏈低端環節,上游研發及設計高端環節相對薄弱。創新基礎能力嚴重不足,缺乏高水準科研院所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撐,公共服務平臺、科技基礎設施、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存在短板。

3.土地空間承載接近極限,優質産業空間供給不足

羅湖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城區空間資源承載接近極限,剩餘建設用地總面積不足31公頃,可用於産業發展的空間資源嚴重不足,增量企業落地困難,存量企業發展受限。居住空間佔比高,産業空間佔比低,特別是工業用地面積為1.4平方公里,僅佔總建設用地的3.23%。缺乏連片整備土地,存量土地開發碎片化,除筍崗-清水河片區外,佔地超過2萬平方米的可連片二次開發用地極度匱乏,難以形成大面積産業空間。創新型産業用房供給嚴重不足,2016年以來“工改M0”類城市更新項目共完成38公頃,僅配建8.69萬平方米創新型産業用房。轄區甲級以上寫字樓、新興商業綜合體、現代産業園區等優質産業空間供應不足,制約金融業、商貿業、商務服務業等主導産業向高端轉型。

4.生産生活配套品質不高,難以吸引高端産業資源

羅湖區作為深圳市最早開發的中心城區,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缺乏科學規劃,且建設年代久遠,難以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廣深鐵路等交通廊道對城區的分割作用明顯,對外通道趨於飽和,內部路網密度偏低,軌道交通供給不足,內交通微迴圈不暢,整體交通態勢緊張。社會民生短板突出,民生服務供給不足和品質不高並存,小學、醫院、社康中心和養老設施等處於超載狀態,在供給總量上存在較大缺口。高品位文化設施極度缺乏,羅湖特有的城區氣質、歷史底蘊、文化地標等尚未得到充分發掘,城區魅力不足,難以對優質企業、高端人才形成特有的文化磁場。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突出,“十三五”期間僅完成人才房和保障性住房供應任務的38%,難以滿足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安居需求。

(三)面臨形勢

1.百年大變局影響深遠,“雙迴圈”格局加快形成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産業鏈、供應鏈越來越多地受到非經濟因素衝擊,國際經濟、科技、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國內發展階段、發展環境正在加速變化,我國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面對世界大變局、國內發展新戰略,羅湖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中,補足創新短板、提高發展品質,著力構建更有競爭力、更有韌性的現代産業體系,助力打造羅湖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

2.國家戰略全面實施,“雙區建設”引領高端發展

國家賦予深圳“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戰略定位,粵港澳三地將發揮互補優勢,由經濟合作為主向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等方面全方位開展。深圳將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持續推動改革開放,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推動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任務落地實施。羅湖區應牢牢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先行地優勢,積極爭取綜合改革試點,推進産城融合、産融結合;充分發揮與香港地緣、人緣、商緣優勢,促進境外産業、資金、技術、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集聚,加快打造深港口岸經濟帶等高端産業載體和深港合作平臺,牽引全區産業轉型升級、高端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商貿中心、國際化消費體驗中心、深港文化和生活交流重要地區。

3.數字化變革持續深化,數字經濟決定未來

以虛擬現實、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加速、全面、深入地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不斷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其自身也成為新要素、新資源、新産業,進而引發生産要素、生産組織方式和産業結構的重大變革。數字經濟與第三産業融合度最高,研究表明數字經濟通過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和全面賦能,可為其新增創造30%-45%的營業收入,是促進傳統服務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羅湖區服務業佔GDP比重超過九成,既是數字經濟賦能的重點對象,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應用場景。羅湖區更應發揮服務業發達優勢,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潮流,加快推動服務業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形成數字經濟與産業、資本、技術、人才融合共振、創新聚變的發展格局。

4.産業回歸城市中心區,國際大都市力避産業空心化

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化大都市城區早期高強度開發建設,産業大多集中在中心區,但隨著中心城區的過度開發,引發地價急劇上升、交通擁擠、生態環境惡化等城市病現象,産業由中心區轉移至郊區。近年來各大城市為了避免“産業空心化”,通過城市更新和空間再造,提供更多相對低成本、優質服務配套的産業空間,産業再次轉移至中心城區,産業發展佈局呈現出“中心化-郊區化-再中心化”的發展規律。羅湖區生活環境便利、綜合配套完善,蓮塘、布心、清水河等片區具有成本洼地優勢,可以吸引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落戶,有利於打造羅湖“硅巷”標桿示範區。

5.區域間“三搶”日趨激烈,高品質産業生態方顯優勢

在“雙區建設”重大機遇下,在産業回歸都市核心區的歷史規律下,面對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各城市、各區搶人才、搶企業、搶産業大戲爭相上演,羅湖區必須在激烈的城市區域競爭中找準屬於自己的“生態位”,通過不斷優化改善營商環境,重塑老中心城區競爭新魅力、新優勢。因此,羅湖區應緊緊圍繞科研機構、科技企業、人才資源等創新主體需求,加快完善融資體系、公共平臺、政府服務、體制機制、生産生活條件等軟硬設施配套,打造高品質城市産業綜合生態,才能夠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和贏得未來競爭優勢。

二、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東、深圳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品質發展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深刻內涵,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重大歷史機遇,聚焦“灣區樞紐、萬象羅湖”戰略定位,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高品質發展為主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中,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具有羅湖特色、更具韌性、更為安全、更有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貢獻“羅湖經驗”。

(二)發展原則

1.品質第一,效益優先

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聚焦主導産業,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數字經濟,顯著增強産業體系韌性,實現産業發展的品質、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著力培育羅湖品質競爭新優勢。

2.創新引領,前瞻佈局

把創新作為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技術、産品、服務、管理創新,促進數字賦能、精品創造、品牌創建、品牌創制,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新産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激發現代産業體系的新活力,培育羅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3.深化改革,開放發展

緊抓“雙迴圈”戰略機遇,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坐標係中,推進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大力度的全方位對外開放,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逼改革,以開放融入灣區內迴圈,以開放連接國際外迴圈,推動全球人才、技術、資本、數據、資訊等創新要素在羅湖區聚變融合、裂變創新,搶佔未來發展先機。

4.跨界融合,系統推進

堅持前瞻思考、全局謀劃、戰略佈局、整體推進,對標國際領先産城融合示範區,落實“以産促城、以城興産、産城互促”的要求,持續推動城市更新、功能提升與産業升級協同發展。順應跨界融合發展趨勢,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推動金融實體相融合、線上線下相融合、商旅文體相融合等。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打造佈局合理、要素齊全、功能完善的“一主兩區三帶”産業空間新格局,構建總部經濟、金融、商貿、商務服務、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黃金珠寶、文化創意為代表的“1+4+2”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動力加快轉換、發展品質顯著提升,形成以高品質、韌性強、活力足為突出特徵的産業發展新模式。優化完善主導産業生産、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增強其對國內國際市場的適配性,促使其更好地融入“雙迴圈”大發展格局之中,為打造“灣區樞紐、萬象羅湖”提供堅實産業基礎。

——産業發展品質和結構層級優化。通過産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實現本轄區總部經濟集聚化、現代服務業高端化、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化、優勢傳統産業品牌化。産業基礎高級化,現代服務業佔第三産業比重達到75%,戰略性新興産業佔GDP比重超過10%。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産業層次日趨清晰,産業鏈條不斷完善,産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創新驅動和數字賦能動力強勁。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提高到0.8%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超過800家。在5G、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培育成長一批研發機構、創新團隊、優勢企業。數字經濟産業加速成長為新的增長動能,並與服務業緊密融合,推動服務業網路化、智慧化、平臺化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産業、新模式涌現,服務業發展品質效益大幅提升。

——國內國際市場適配性明顯提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1600億元,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聯繫更加緊密,本地供給體系為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提供高品質産品和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額快速增長、服務貿易佔對外貿易比重提升、雙向投資更加活躍,生産、投資、流通、消費等環節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取得動態平衡,在高水準開放合作中打造産業競爭新優勢。

——新基建對新産業支撐更加有力。第五代行動通訊、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等加快建設,初步構建起符合現代産業體系要求,能夠支撐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的資訊、創新、融合等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智慧城市、數字社會建設取得較大突破,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加速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三、構建“一主兩區三帶”的産業空間新格局

落實深圳市“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特別是“中優”“南聯”戰略,依託“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區空間佈局和産業發展基礎,構建“一主兩區三帶”産業發展新格局,形成“中心集聚、東西聯動、南北貫通”産業空間格局。在“一主兩區三帶”集中空間資源、要素稟賦、配套設施,提供多樣化、個性化、複合化的優質産業空間和服務配套,形成宜商、宜居、宜業的産業集聚區,便利大中小企業各得其所、共生共榮,構建體現高品質發展要求的産業格局和産業體系,探索高度建成中心城區産城深度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一)構建“一主”總部經濟主廊道

把總部經濟擺在推動高品質發展和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的突出位置,以深南路為主中軸,高品質佈局總部經濟主廊道。堅持培育和引進相結合,吸引一批,鞏固一批,壯大一批,加快形成企業總部的集聚效應和溢出效應,促進經濟發展的高端化、集約化和規模化。全力推進網際網路金融産業總部基地、匯金天瑯大廈、兆鑫匯金廣場等城市更新項目,加快推進湖貝塔開工建設進度,充分利用京基100、華潤大廈、地王大廈高端産業載體,加大優質産業空間釋放力度,重點培育和引進金融、高端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等行業綜合性跨國型、區域型超大型、高成長型總部企業以及平臺型總部企業。

(二)強化“兩區”功能組團新特色

國際消費服務核心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搶抓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東門步行街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高品位步行街試點的機遇,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實現消費業態全佈局,線上線下全融合,消費渠道全覆蓋,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在東門、蔡屋圍、人民南三大商圈的基礎上,加快拓展構建“一河六圈一帶”全域消費格局。“一河”,在布吉河羅湖段,將對標芝加哥河,打造文化旅遊休閒走廊,“六圈”,蔡屋圍高端商業核心區、東門大眾時尚消費區、人民南(火車站)口岸消費區、湖貝現代商業綜合區、水貝-布心黃金珠寶産業集聚區、筍崗—清水河時尚特色商貿區;“一帶”,羅湖-文錦渡-蓮塘口岸經濟帶,打造成為集旅遊消費、跨境消費、醫美消費于一體的消費集聚區。

文化生態休閒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抓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機遇,精心守護羅湖“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態基底,促進産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發揮城市之根歷史底蘊、改革開放人文資源、現代都市産業資源,大力發展轄區“全域旅遊”。以大梧桐山、深圳水庫、東湖、沙灣河等資源優勢,推動發展生態旅遊。全力推進粵海體育休閒公園、翠湖公園、羅湖體育中心建設,打造深圳東文體活動中心。積極整合東湖公園、梧桐綠道等城市綠地自然資源,打造環東湖景觀休閒旅遊圈。提高全區公園品質,加快城市綠道建設,提升轄區宜業宜商、宜居宜遊功能品質。

(三)塑造“三帶”産業發展新引擎

大梧桐新興産業帶:産業帶西起銀湖山,沿北環、泥崗路、布心路向東延伸,輻射羅湖北部地區,經羅沙路至蓮塘,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核心包括清水河、東曉布心、蓮塘三大片區。大梧桐新興産業帶,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清水河片區佈局為深圳市人工智慧産業基地、東曉布心片區佈局為深圳市生命健康産業基地、蓮塘片區佈局為深圳市網際網路産業集聚區。“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清水河片區土地整備,加快紅崗國際創新廣場二期、三期建設,釋放34萬平方米連片土地資源,遴選引進科技創新總部企業,打造科技創新總部基地。深挖布心片區、草鋪大修廠、蓮塘片區連片改造空間,集中釋放産業用地,加快清水河中糧、物資、寶能等城市更新項目建設,聚焦人工智慧打造一批專業園區;加快東曉布心布吉農批市場、布心工業區、金翠園等更新項目建設,聚焦資訊技術與生命健康打造一批專業園區;加快蓮塘第一工業區、鵬基工業區、工業七小區等綜合整治與城市更新,打造網際網路、5G産業基地。

紅嶺新興金融産業帶:産業帶北至泥崗路、南至濱河路,從紅嶺路到寶安路之間,長度3.6公里,面積2.03平方公里,是連接羅湖和福田雙中心的中軸線。“十四五”期間,推進實施紅嶺路城市更新項目,加大優質辦公空間、商業物業釋放力度,依託蔡屋圍國際金融中心和城建梅園國際創新金融中心、招商中環、物資大廈、城脈中心、深業泰富等重點項目建設,集聚一批優質金融企業,重點發展金融科技、財富金融、風險投資、黃金金融等,打造集金融科技、新興金融、金融總部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中心。

深港口岸經濟帶:經濟帶以羅湖、文錦渡和蓮塘三大口岸為核心,南面以深圳河為界,北至深南東路、羅沙路、蓮塘路,西抵紅嶺南路,東至蓮塘口岸片區,佔地面積約7.1平方公里,是全市深港口岸經濟帶的先行啟動區和核心區。“十四五”期間,重點推動轄區高端商務服務、專業服務等重點領域企業與香港機構開展合作,全力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體制機制“軟聯通”,促進要素高效便捷跨境流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國際化水準,打造集中高端消費、專業服務和現代金融于一體的國家級深港合作平臺。重點打造五個區域:在羅湖口岸與人民南片區打造國際醫療商務試驗區,在文錦渡口岸片區打造灣區知識經濟自貿區,在蓮塘口岸片區打造深港民生協同發展區,在蔡屋圍南片區打造跨境創新金融實踐區,在深南東片區打造區域文化生態典範區。

四、打造“1+4+2”現代産業體系

在“一主兩區三帶”産業發展新格局中,加快發展總部經濟,著力凝聚主導産業、特色産業集群,以龍頭企業帶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産業生態不斷優化,推動羅湖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打造“1+4+2”現代産業體系,形成以總部經濟為龍頭,以“金融業、商務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商貿業”為4大主導産業,“文化創意産業和黃金珠寶産業”為2大特色産業的現代産業體系。

(一)做大做強總部經濟産業

全力打造蔡屋圍-湖貝深南總部經濟主廊道,持續優化和完善總部企業發展環境,堅持本土培育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引導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優勢的企業做大做強。全力推動深南路兩側具備條件的地塊開展城市更新、微改造及綜合整治,吸引國內外總部企業落戶羅湖,在金融業、高端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領域集聚一批企業總部或區域性總部,打造深港區域性總部經濟中心。到2025年,累計新引進總部企業100家,實現營收達1500億元。

綜合型超大總部企業。積極推動全球500強企業、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等在羅湖設立區域總部、灣區總部;扶持綜合實力強的本地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逐步形成一批市場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規模效益明顯並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優勢總部企業;支援區內總部企業“走出去”設立分支機構。

功能型總部企業。充分發揮羅湖金融、商貿、商務服務。黃金珠寶等産業優勢,鼓勵産業鏈上下游的跨國公司和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在羅湖設立運營中心、結算中心、投資中心、銷售中心、採購中心、研發中心等功能型總部企業。

平臺型總部企業。結合羅湖産業基礎,重點培育、引進一批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金融科技和研發設計平臺企業,並在工業網際網路、資訊消費、家庭服務、健康醫療等細分領域發展一批有競爭力的平臺企業。

高成長型總部企業。圍繞下一代資訊網路(5G)、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經濟形態,以及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積極引進和培育知識型、研髮型、快速成長型“小巨人”企業總部。

(二)強化發展四大主導産業

1.金融業

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升金融業發展能級,高標準建設紅嶺新興金融産業帶,集聚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持牌機構和總部企業,積極穩妥發展黃金金融、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跨境金融、綠色金融等新興業態,支援“5G+數字技術+金融”融合發展,推動金融業創新發展,不斷鞏固金融業第一支柱産業優勢地位。力爭到2025年,引進持牌金融機構不低於25家,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

高起點建設紅嶺新興金融産業帶。推動金融總部、風險投資、金融科技、黃金金融及其他新興金融機構集聚發展,完善金融服務配套。鞏固重點金融主體優勢地位,穩定金融機構傳統業務基石,打造蔡屋圍銀行資管總部集聚區。大力引進境內外保險、證券、基金、私募等機構,推動打造灣區保險總部和金融投資總部集聚區。發展金融科技、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等新興特色金融業態。推動大數據、區塊鏈、數字貨幣、移動支付等研究應用,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金融科技孵化平臺和數字貨幣應用場景,打造形成金融總部商業區、新興金融要素區及金融科技與創新創業區等三大功能片區。借鑒陸家嘴金融論壇、北京金融論壇舉辦經驗,探索舉辦紅嶺新興金融論壇,擴大轄區金融影響力。

大力發展特色金融。搶抓深圳建設中國特色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的機遇,爭取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的授權事項在羅湖實施。充分發揮深圳黃金珠寶産業基礎深厚、金融機構體系健全等優勢,鼓勵黃金金融業務創新,豐富黃金金融市場主體,引導黃金産融融合發展,優化黃金金融生態環境。支援跨境金融發展,建立跨境融資租賃中心,爭取落實推廣一批跨境金融政策,支援轄區金融機構創新跨境金融産品。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支援企業開發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金融産品,支援構建綠色技術市場導向創新體系,推動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融合發展,鼓勵開展國際綠色金融合作,引導金融資源投向綠色産業領域,助力深圳申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加快培育發展新興金融業態。支援發展網路徵信、科技保險、數字金融等新興金融科技業態,重點發展區塊鏈金融技術,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新應用,推動數字人民幣國際合作,前瞻佈局下一代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灣區金融科技創新高地。支援和鼓勵金融機構依託産業鏈核心企業,開展倉單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票據貼現、保理、國際國內信用證等各種形式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支援金融機構與零售商合作,推廣數字貨幣,提升網際網路金融科技水準,助力消費金融發展。

推動金融業高水準對外開放。按照國家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相關工作部署,建立對接港澳的聯繫溝通機制,以深化與香港金融合作為重點,探索推動與境外資本、人才、技術、服務等市場要素融合,全方位提升羅湖金融業開放發展水準。加大外商獨資或合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等引進力度,吸引國際資本積極參與轄區基礎設施建設,爭取跨境金融登記、流轉、結算等基礎設施在羅湖落戶。爭取擴大人民幣計價的跨境金融産品開發,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便利化。積極落實國家實施金融監管的任務部署,探索設立跨境金融監管平臺、地方金融監管平臺等,爭取國家級風險監測基礎設施建設,探索試行“沙盒監管”模式,健全符合新興金融發展需求的監管制度,打造新興金融創新監管試驗區。

2.商貿業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順應雙迴圈要求和消費升級趨勢,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功能定位,優化構建“一河六圈一帶”全域消費空間格局,支援發展體驗消費、定制消費、時尚消費、大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全力推動商貿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發展,提升高品質消費産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優化消費場景和消費體驗,將羅湖建設成為高端品牌的“重要駐地”、珠寶消費的“全球高地”、跨境消費的“前沿陣地”、服務消費的“品質勝地”、“夜間經濟”的“打卡聖地”。力爭到2025年,商貿業增加值達到600億元。

培育壯大數字化智慧化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緊跟數字化、平臺化、線上化、智慧化發展的新趨勢,完善“網際網路+雲空間+新商貿+新物流+新消費”的消費促進體系。積極推動商貿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支援發展“雲逛街”“網紅直播”“網上餐廳”“網上超市”等新型消費形態,推動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等新零售業態。鼓勵轄區購物中心、大型百貨等升級業態佈局,向文化、藝術、教育、體驗和零售多業態聚合的新型複合消費轉變,鼓勵建設“智慧街區”、“智慧商圈”,支援無人超市等進入公園、綠道等。推動壯大智慧化消費。圍繞醫療、教育、政務、時尚等重點領域,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推動5G手機、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居、智慧網聯汽車、智慧服務機器人等産品應用,支援設立智慧化、體驗式銷售門店,打造高端智慧品牌“重要駐地”。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在人民南、東門、筍崗、水貝等重點商圈持續打造夜間經濟示範街,完善交通、夜間標識體系、公共Wifi及5G通訊等配套設施。策劃組織主題鮮明的“夜羅湖”文化休閒活動,開發“網紅美食街”“深夜食堂”等夜間旅遊網紅“打卡”地。

全力暢通和拓展國際國內消費市場。充分利用香港國際化市場資源,推動與香港消費市場互聯互通,打造深港高端消費及跨境消費的區域中心。加快萬象城三期改造,推動國際知名品牌佈局品牌首店、旗艦店和品牌代理機構總部,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全力推動培育一批商貿龍頭和骨幹企業,引導傳統商超向全渠道、整合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定制化服務商等轉型。打造跨境消費中心,加快推進國貿免稅城項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鼓勵大型零售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採購中心或直採基地,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增加高品質商品進口。全力推動轄區黃金珠寶、家居、服裝、動漫衍生品等特色消費領域快速發展,打造以“柔性定制+都市工業”為典型特徵的消費中心。

提升消費産品和服務供給品質。增強羅湖消費供給體系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能力,擴大高端化、個性化、品牌化的消費産品和服務供給,促進我國居民境外消費回流。立足羅湖區資源稟賦,實施“一街一品”行動計劃,提升黃金珠寶、旅遊、工藝品、醫美等産品供給及服務品質,培育一批彰顯特色的“深圳手信”和“深圳禮物”。引進各地具有文化傳承和地域性品牌標誌的“中華老字號”、優質自主品牌等國貨精品,打造國貨精品集聚地。推動商旅文融合發展,探索打造主題樂園,增強文化消費供給能力,拓展兒童經濟、銀發經濟、婚慶經濟等消費業態。

持續完善新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以布吉河為軸,依託蔡屋圍、東門、湖貝、人民南、水貝、筍崗六大特色商圈,以及深港口岸經濟帶,構建“一河六圈一帶”全域消費空間格局,提高消費資源承載力。圍繞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定位,打造數字消費、智慧消費、互動式體驗的消費場景。實施消費場所國際化標識改造工程,規範設置中英文雙語導視標識標牌,設立國際居民服務台,提升國際化消費服務水準。統籌全區商業網點、文體設施規劃,推進大中小商貿設施均衡發展,高中檔設施與便民網路梯度佈局。加大商貿物流智慧化基礎設施的用地保障和資金支援,推廣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間配送等共用型物流組織方式,打造適應新需求的智慧化商貿配送物流園。著力完善交通及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美化提升街區整體環境等硬設施,以及完善消費市場監管、構建信用懲戒體系等軟環境。

3.商務服務業

圍繞以知識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為主要特徵的商務服務業發展需求,統籌規劃高端專業載體、專業化服務園區,建設一批佈局合理、功能完善、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商務服務産業園,推動商務服務業集聚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推動與香港在高層次商務領域深度合作,提高羅湖商務服務業國際化水準。推動商務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擴大羅湖商務服務業的外溢服務範圍。力爭到2025年,商務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50億元。

大力發展高附加值行業。重點發展高端旅遊服務、會計服務、諮詢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法律服務等領域。依託旅遊服務集聚優勢,促進“旅遊+消費”“旅遊+文體”等融合發展,引導旅行社企業品牌化、規模化經營,鼓勵旅行社打造康養旅遊、定制旅遊、研學旅遊等高端旅遊産品,全力提升旅遊行業附加值,構建集生態旅遊、文化旅遊和工業旅遊于一體的全域旅遊特色區。做大做強會計、審計、諮詢、人力資源等優勢行業,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響、成長性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商務服務機構;積極發展律師、公證、調解、仲裁及信用等潛力行業,對接引進國內外高水準的專業服務機構,鼓勵其在轄區設立合夥聯營機構、分支機構或分會,提升高附加值行業佔商務服務業比重,打造羅湖高端商務服務業集聚區。

建設特色專業服務集群。前瞻佈局基於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商務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軟體資訊服務業,全力推動現代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推動資訊技術服務企業面向製造業研發整合解決方案,提供資訊技術諮詢、設計和運維服務,開展示範應用,促進資訊技術在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綠色製造中的應用,促進個性化定制、網路化協同製造、服務型製造等智慧製造新模式的應用推廣,支援軟體企業向雲計算轉型,培育行業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推動面向製造業的可信雲技術發展,組織開展雲服務試點和應用示範。高標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羅湖人才産業園,集聚國(境)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育有特色、有影響、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集團。

推動商務服務業跨境交流合作。落實國家服務業領域開放舉措,爭取上級支援,在金融、保險、電信、航運、醫療、旅行、文化、教育和專業服務等領域先行先試。落實CEPA(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協議,以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為契機,圍繞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區域,先行先試與港澳服務貿易全面自由化,探索建立深港商務服務業聯合體。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和全國版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制度,在設立外商獨資專業服務機構、取消或降低外商投資認證機構的投資方條件限制等方面開展先行探索。為香港專業服務機構提供“一站式”政策資源、客戶挖掘、出入境便利等條件。加強深港服務業交流合作,聯合兩地機構舉辦專業服務業交流活動,優先支援港澳專業人才創業就業發展。鼓勵轄區企業和機構跨國經營,積極開拓國際業務,參與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

持續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商務服務業“人才高地”。對專業機構聘用的“高精尖缺”外籍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學、工作許可、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便利措施和“綠色通道”服務。加大專業骨幹人才培養力度,創新過程培養體系,以文錦渡口岸片區為核心載體,聯合灣區各地機構、高校,設立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商務服務業人才培養基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執業資格認證培訓,舉行職業資格考試,為商務服務業提供專業人才支援。依託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羅湖人才産業園,引進國際優質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建立專業化、資訊化、國際化人力資源服務體系。

4.戰略性新興産業

全力推動大梧桐新興産業帶建設,釋放優質産業空間,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成長型科技企業,構建形成以“數字經濟、資訊經濟、生物經濟”為主的三大重點産業形態,培育發展綠色低碳和新材料産業,打造“DT+IT+BT”新興産業集聚融合發展高地。力爭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達到340億元。

跨越發展數字經濟産業。緊緊圍繞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兩個方面,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領先的數字産業集群。依託清水河人工智慧産業基地,加速人工智慧産業集聚發展,重點培育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智慧無人自主技術與裝備製造、智慧晶片、邊緣計算和智慧感測器等相關領域企業。前瞻佈局關鍵技術平臺、重點實驗室等,引進人工智慧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建設集數字經濟技術創新、應用場景于一體的綜合型數字産業生態圈。實施人工智慧融合示範應用項目,推動智慧産品在工業、金融、零售、物流、旅遊等領域的整合應用。依託羅湖電子商務産業園,引進國際知名電商平臺入駐羅湖,重點扶持一批消費帶動強、發展潛力大的電子商務骨幹企業,推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集聚發展。力爭到2025年,數字經濟産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

高端佈局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加快推進羅湖大梧桐新興産業帶建設,重點培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下一代資訊網路(5G)、智慧城市等領域,加快大數據與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整合應用。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與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提升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發展能級。支援重點企業加強産品創新,前瞻佈局若干技術創新平臺及公共服務平臺,爭取引進産業鏈缺失環節的重點項目,完善産業配套。圍繞黃金珠寶智慧製造、醫療健康、安防監控、智慧交通、文教娛樂等重點領域打造若干“AI+5G+8K”示範應用場景。力爭到2025年,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

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産業。依託清水河-筍崗生命健康産業基地,重點發展生命資訊、智慧醫療、醫學影像、健康管理等領域。促進BT與IT深度融合,積極引進醫學影像、基因檢測、細胞檢測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對接引進國內外醫藥研發、臨床試驗等機構和團隊,佈局合同研發服務(CRO)、合同生産服務/合同生産研發服務(CMO/CDMO)和臨床試驗現場管理服務(SMO)等服務産業鏈。支援人工智慧、生物三維列印技術與醫用機器人、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等深度融合,開發可穿戴智慧醫療設備、攜帶型健康監測設備和遠端監測診療設備等産品。培育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健康管理機構等産業新業態,發展整形美容、醫學抗衰、口腔美容、母嬰護理等高端醫療服務産業,促進醫療服務産業逐漸從“治療服務”向“健康服務”轉型。力爭到2025年,生物醫藥産業增加值達到35億元。

培育發展新材料及綠色低碳産業。強化新材料創新應用,發揮中金嶺南、宏翔新材料等企業,以及黃金珠寶、建築裝飾等産業集群優勢,支援開展無氰環保鍍金技術、形狀記憶合金等貴金屬、環保合成材料等技術研發及新材料應用。前瞻佈局3D列印材料、新興功能材料、超高溫材料等領域。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産業,推動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治水治污、生態環境技術創新與應用,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聯合創新中心”建設,搭建集水安全、智慧水務管理、展覽展示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支援綠色建材、裝配化、園林與環境服務和綠色環保工藝等研發與應用。力爭到2025年,新材料及綠色低碳産業增加值分別達到20億元、95億元。

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充分利用福田、南山、龍崗、鹽田等區域在5G、人工智慧、生命健康、軟體與資訊服務等領域的技術先發優勢,加強與兄弟城區的産業鏈協同,加大以産業需求為導向的重要産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補齊産業鏈供應鏈短板,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探索實施“鏈長制”工作服務機制,由區主要領導擔任重點産業“鏈長”,統籌各項産業調研、企業服務和政策制定實施等工作,實施産業鏈精準扶持,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多元化,打造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産業鏈供應鏈。

(三)提升兩大優勢特色産業

1.黃金珠寶産業

以水貝-布心片區為核心,打造成為“一帶雙心三區”的功能佈局,即時尚消費帶、品牌集聚中心、智慧製造中心、展示交易區、生産製造區以及配套服務區。加快發展黃金珠寶設計、品牌、行銷、創新、智造、總部等具有高市場影響力、高附加值特徵的核心功能,支援企業加強黃金珠寶設計、流行預測、商品策劃,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功能、新材料的研發,引導企業加強組織優化、流程再造、資訊化建設,縮短産品設計、生産、銷售週期,推動現代服務業和製造業兩業融合發展。力爭到2025年,黃金珠寶産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

建設國際黃金珠寶時尚消費帶。以貝麗北路作為黃金珠寶時尚消費帶的啟動區,推動沿線建築立面、戶外廣告、燈光夜景、街面環境等升級改造。支援黃金珠寶零售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用戶直連製造(C2M)等新模式,發展工業設計、素金智慧製造、鑲嵌智慧製造、智慧門店等新業態,支援發展黃金鑽石個性化訂制、高端展示和奢侈品交易服務。鼓勵開展黃金珠寶企業開展高端珠寶鑽飾的拍賣、租賃、寄售、質押等業務。支援建設黃金珠寶直播基地,推動拓展交易場景。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5G及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深度革新黃金珠寶創意設計、生産製造及銷售産業鏈各環節,引導黃金珠寶與時尚文化旅遊消費深度融合。鼓勵珠寶産業與婚慶産業、鐘錶産業、服裝産業等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零售業態,推動由加工製造、展示批發向批零兼營、時尚創意轉變,助力水貝片區由傳統的工業區向新興的綠色消費街區轉變。

創建黃金珠寶品牌集聚和智慧製造中心。依託城市更新項目,吸引國內外知名珠寶品牌入駐,發展總部辦公、品牌運營、展示交易、設計研發等高市場影響力領域,打造成為珠寶品牌集聚、品牌培育、品牌輸出基地。以粵海置地布心項目以及布心工業區城市更新項目為載體,重點發展智慧製造、高端精品製造、高級定制等高附加值環節。推進智慧製造關鍵技術裝備、核心支撐軟體、工業網際網路等系統整合應用,開展黃金珠寶製造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服務型製造等試點,推動黃金珠寶智慧化轉型。推進智慧工廠建設,積極佈局“黑燈工廠”,大力發展智慧化解決方案服務,廣泛應用工業軟體,推廣貴金屬3D列印技術、無氰電鍍清潔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實現柔性自動化、綠色製造。

優化黃金珠寶産業生態。爭取各方支援,建設涵蓋黃金、鑽石、彩色寶石等領域的要素交易平臺,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高行業輻射力和話語權。提升中國(深圳)國際珠寶展、“天工精製”設計大賽、“一帶一路”泛珠寶時尚聯盟等辦展辦會水準,積極謀劃舉辦“水貝論壇”等高層次行業活動。深化PPP合作,辦好深圳珠寶博物館,實現“一庫一展三中心”的定位,即國際化數字化當代珠寶博物館,珠寶産業大數據庫,全球珠寶新品發佈中心、深圳珠寶精品展示中心和高級珠寶定制體驗中心。以産業升級引領片區整體環境提升,梳理産業空間載體,優化産業空間佈局,聯動城市更新、道路交通、景觀設計的規劃和建設,完善片區環境,提升城市空間品質。

2.文化創意産業

鼓勵和支援文化創意與轄區人文、旅遊、消費、科技、時尚等元素結合,大力發展數字文化內容、時尚設計及文化旅遊等重點領域,建成一批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實力雄厚、核心競爭力強的骨幹文化企業。力爭到2025年,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達到250億元。

打造數字文化內容創意高地。發揮羅湖國家動漫畫産業基地的配套優勢,以動漫大廈為主要載體,積極對接引進香港及全球影視、傳媒、動漫等優勢文創企業落戶,支援優質精品創意內容發展,打造成為數字內容創意集聚高地。支援轄區龍頭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兼併重組,加快資源整合,培育一批航母型企業集團。支援小微文創企業快速增長,培育中小文創企業市場主體。支援社會服務機構、網際網路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根據市場需求,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基礎上開發教育、醫療健康、文化和旅遊、體育健身等數字資源,提供網路化服務。以“文化創意+數字+智慧”為導向,創新發展數字出版、網路視聽媒體等數字文化新業態,催生一批面向“三網融合”、數字視聽、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領域的應用軟體和公共技術平臺。支援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在文化創意産業的應用。到2025年,打造2-3個具有國際知名影響力的動漫網遊IP。

打造灣區時尚設計産業集聚區。推動筍崗工藝美術及蓮塘服裝設計集聚區環境升級,重點發展創意時尚、藝術設計等重點領域,推動開闢創意設計空間,促進時尚文化與創意設計深度融合。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大國際知名設計公司、科研院所引進力度,學習最新設計理念、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整體創意時尚及藝術設計水準。鼓勵香港、澳門以及米蘭、巴黎等國際知名工藝美術及服裝設計企業在轄區設立分支機構,推進國際品牌本地化發展。推動設立海外品牌推廣中心,助力羅湖時尚品牌提升全球認知度、美譽度、知名度。到2025年,打造3-5個具備全國影響力的時尚設計品牌。

打造文化旅遊示範區。深挖羅湖“一半山水一半城”自然資源、改革開放人文資源、現代都市産業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建設,完善梧桐山、深圳水庫、東湖、沙灣河等生態旅遊設施基礎,推動生態休閒廊道、旅遊風景道、城市綠道、騎行專線、登山步道等公共休閒設施建設,形成整體的山、海、湖、城生態旅遊路線。依託羅湖口岸、漁民村、國貿大廈、迎賓館等改革開放重點地標,打造改革開放經典線路,形成文化旅遊品牌。推動打造具備羅湖特色的旅遊産品及服務,培育融城市文化、産業、自然人文為一體的新興特色文化旅遊目的地,打造集“旅遊休閒、自然觀光、養生、佛教文化”于一體的文化産業旅遊特色區。

五、實施五大發展路徑

緊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國家戰略,聚焦“灣區樞紐、萬象羅湖”戰略定位,以“保存量、促增量、挖變數”為工作重點,以推動一批重大平臺載體建設為重要支撐,聚集創新要素,整合創新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打造一批産業集聚區為抓手,培育經濟新增長點,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以完善新消費體系為突破口,助力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推動製造業數字化、高端化為主攻方向,增強現代産業體系韌性,提升産業要素抗風險能力;以智慧應用為引領,打造數字化應用國際標桿。

(一)實施平臺載體“雲集行動”

1.搭建智慧零售公共服務平臺

支援轄區零售企業聯合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行業重點企業搭建智慧零售公共服務平臺,吸引國內智慧零售創新創業團隊入駐,提供技術研發、應用場景、金融服務、資源對接等全鏈條綜合服務,推動智慧零售集聚發展高地。支援實體企業整合電腦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AR/VR等技術,實現基於用戶大數據的精準推送、智慧補貨、智慧防損和智慧化客戶服務等,逐漸縮小與電商在精準行銷和一體化互動上的差距。

2.搭建珠寶玉石原材料及黃金交易平臺

建設“保稅+”珠寶玉石原材料交易平臺,利用現行保稅監管有關政策並進行監管創新,先行先試開展珠寶玉石産業全鏈條保稅監管,建設保稅研發設計中心、保稅加工製造中心、保稅檢測鑒定中心、保稅展示交易中心、保稅金融結算中心等“五個中心”,引入專業的第三方培訓、保險、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務商,構建“保稅+”全産業生態鏈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鑽交所深圳延伸服務平臺。通過保稅保函模式,將上海鑽交所入境的鑽石轉運至深圳進行展示交易,為鑽石貿易商提供更貼近市場的展示平臺。建設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指定倉庫(工行深圳)。採用資訊化、智慧化、自動化管理模式,打造成為深圳地區唯一的“黃金國際板”交割倉庫。

3.搭建商貿高端品牌集聚平臺

以寶能第一空間為載體,打造集“新生活方式+藝術場景內容+全業態商業”于一體的藝術商貿綜合平臺。充分結合政府、集團、設計師協會、商戶、媒體等資源,以“藝術展覽+圈層活動”為主線,以重大節慶、展覽為節點,輔以多元形式品牌推廣和行銷;以家居、設計、藝術、生活為核心元素,打造新型世界家居文化藝術城市會客廳,塑造代表深圳城市新形象的“文化名片”。

4.搭建數字賦能服務平臺

搭建集數字化戰略諮詢、數字化業務諮詢、數字化技術諮詢于一體的服務平臺。開展數字化成熟度評估、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數字化組織文化與管理變革等戰略諮詢,智慧金融、智慧供應鏈、數字化客戶經營、數字化整合行銷、智慧化服務轉型、數字化新業務模式等相關業務諮詢,以及大數據、物聯網、AI等應用規劃,數據體系架構、物聯網與邊緣計算架構、統一數字化平臺架構等技術諮詢服務。

5.搭建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

依託鵬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打造集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加快整合行政資源、資金資源、市場資源、科研資源和人才資源,通過大數據精準匹配企業需求,提供政策解讀、辦事指南、資金對接、品牌推廣等服務,服務粵港澳青年交流融合,加快深港科技創新,促進人文交流,助力深港科技創新深度融合。

6.搭建文錦渡跨境數字商貿服務平臺

打造“線上交易自由”與“線下綜合服務”交互,實現跨境産業自由化、便利化、規範化發展,實現跨境産業資訊流、資金流、貨物流“三流合一”的綜合型跨境數字化産業園,建設內容包含國際商品及海關政策研究中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大數據中心等十大服務中心,為跨境數字貿易提供一站式全鏈條服務,促進企業提升技術水準、優化商品供給、完善服務品質,從而帶動産業轉型升級。

7.搭建清水河科創智慧平臺

加快構建“總部基地+研發孵化+場景應用”的産業空間佈局,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要素,重點圍繞人工智慧、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佈局建設一批關聯領域的高端、緊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建設研發總部和産業化基地,打造國內科創智慧應用示範園區。

8.搭建商務服務業開放發展合作平臺

推進京基100總部現代服務業專業園、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羅湖人才産業園等園區建設,打造“會計師大廈”“律師大廈”“旅遊總部大廈”等,形成企業管理、會計、諮詢與調查、法律、旅遊等服務産業集群,支援轄區內專業機構加強合作,搭建高端專業服務業合作平臺。發揮轄區口岸優勢,拓展業界開放合作,促進轄區旅遊業與香港的會計、會展經濟、律師、諮詢等領域融合發展。

(二)實施産業集聚“強核行動”

1.建設蔡屋圍銀行總部集聚區

充分利用紅嶺南金融産業聚集資源優勢,依託京基100大廈、華潤大廈和地王大廈為主的蔡屋圍高端樓宇集群載體,通過城市更新與招商引資聯動,著力吸引一批銀行、保險、財富管理、大型券商以及資産管理公司落戶,打造蔡屋圍金融總部集聚區。到2025年,新引進銀行類持牌金融機構15家。

2.建設大灣區保險總部集聚區

依託中國人保集團、國任保險等重點保險業企業的輻射效應,以蔡屋圍城市更新統籌片區、城脈中心等城市更新項目及金融樓宇為載體,大力引進境內外保險機構大灣區總部,提供資産管理、營運、研發、數據資訊等業務,同時發揮深港金融産業協同優勢,促進大灣區保險産品創新研發,建設灣區保險總部集聚區。到2025年,新引進保險總部及其一級分支機構不少於30家。

3.建設紅嶺北金融科技集聚區

通過城市更新、政策精準定制,規劃佈局以風險投資、保險科技、網際網路金融為主的金融科技産業孵化園區,圍繞城脈中心、招商中環、HALO廣場核心樓宇,吸引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企業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發中心、開放式創新平臺,支援建設金融科技實驗室、孵化器、加速器等平臺,促進金融資本、國際創新要素及産業鏈高端服務集聚。到2025年,集聚金融科技專業研究機構不少於5家。

4.建設黃金金融融合發展集聚區

依託羅湖水貝黃金珠寶産業集聚優勢,以紅嶺新興金融産業帶上蔡屋圍城市更新統籌片區、城脈中心等城市更新項目或重點金融樓宇為載體,鼓勵黃金金融業務創新,豐富黃金金融市場主體,引導黃金産融融合發展,推進黃金金融開放合作,優化黃金金融生態環境,打造黃金金融集聚區。到2025年,集聚5傢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黃金鑽石金融交易龍頭企業,培育10家以上區域黃金鑽石品牌企業,推動不少於3個黃金鑽石金融基礎設施落地。

6.建設清水河人工智慧産業集聚區

依託華潤智地文創中心、峰晟創谷、羅湖投資控股大廈等載體,集中培育引進一批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引進和培育人工智慧領軍人才,加強人工智慧應用研究、運作維護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打造集核心技術研發、成果産業化、産品展示、場景應用於一體的人工智慧産業基地。到2025年,引進人工智慧總部企業5-10家,新建專業園區3-5個,集聚人工智慧企業超過300家。

7.建設布心生命健康産業集聚區

加快東曉布心布吉農批市場、布心工業區、金翠園等更新項目建設,打造集基礎創新平臺、成果轉移轉化平臺、臨床公共服務平臺、應用示範項目、專業園區于一體的綜合型産業基地。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研發與服務外包、醫療器械研發、健康管理服務等重點領域,建設專業園區2個以上,引進生命健康總部企業5-10家。到2025年,集聚100家以上生命健康領域創新企業。

8.建設梧桐AI生態小鎮

借鑒國內特色小鎮成功經驗做法,建設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的涵蓋場景應用、會議展覽、總部經濟、研發銷售等環節的人工智慧特色小鎮。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數據中心、充電樁等建設,構建“AI+LoT+5G+8K”全域資訊基礎設施,打造全場景“AI+5G+8K”應用示範區。

9.建設蓮塘5G産業創新應用集聚區

加快蓮塘第一工業區、鵬基工業區等綜合整治與城市更新,以中海慧智大廈、智美•國威5G應用産業園為載體,瞄準5G産業鏈關鍵環節和領軍企業、潛力企業、科研院所進行重點招商,培育細分行業領域“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鼓勵各類主體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標準制定等專業服務,新建專業園區3-5個,打造成為灣區5G創新應用示範區。

(三)實施商貿消費名街“磁吸行動”

1.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

積極爭取市內免稅政策落地,支援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高標準建設“兩店三稅五平臺”,“兩店”:集“離境市內免稅店+市內外匯商品免稅店”功能于一體。“三稅”:構建涵蓋“免稅+有稅+保稅”的“三稅融合”新商業模式,構建以免稅業務為核心引擎,有稅業務、保稅業務協同發展的商業生態圈。“五平臺”:全球高端商品銷售平臺、國際品牌新品中國首發平臺、國貨精品展示平臺、自主品牌推介平臺、民族傳統文化傳播平臺,打造成為品質保真、環境一流、購物便捷,集免稅購物、科技體驗、文化藝術、特色餐飲等於一體的國際一流免稅城。

2.打造東門國際特色消費體驗中心

按照商務部關於試點步行街改造升級的要求,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級商圈,深圳市井文化的時代樣本,商旅文融合的國際時尚街區”為總體定位目標,在舊商業區改造、文化設施活化、商業業態創新、跨境消費合作、消費環境提升等方面先行先試,整合周邊“商、旅、文、居、教、遊”資源,將東門步行街打造成為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的商業打卡地以及具有世界能級、國際化屬性的特色旅遊消費合作區,推動老東門煥發新活力,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打造消費網紅打卡地。

3.打造人民南時尚消費街區

以人民南路品質提升改造、國貿大廈升級改造、大灣區免稅城進駐為起點,推進鑽石廣場、迎春配電站、茶葉批發中心及零散地塊城市更新,和深房廣場等國資物業綜合整治,進一步打通連接人民南路與東門商圈的人流、車流。結合地鐵線路引入建設,重點推進人民南核心區更新改造,統籌國商大廈、熙龍大廈、海豐苑、百貨廣場大樓、羅湖村等物業升級,以“站城一體”理念打造深圳商業新地標,重塑人民南商圈國際時尚消費中心形象。

4.打造湖貝國際消費示範商業區

推進湖貝統籌片區城市更新,以超大型綜合體建設為依託,融合時尚潮流、傳統文化、前沿生活風向,匯集垂直型購物中心、總部辦公、會議展覽、復古街區等多元業態,打造深圳新的城市地標、商業名片和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城市綜合體,適應不同類型、不同消費層級的消費需求。

5.打造水貝珠寶消費特色商業區

發揮羅湖黃金珠寶産業集聚優勢,建設集技術研發、創意設計、生産製造、産品發佈、展示交易、時尚傳播、時尚消費于一體的黃金珠寶産業集聚地,推動黃金珠寶業態從代工加工、批發展銷向品牌展示、場景體驗、批零兼營、總部經濟轉變。打造珠寶文化藝術大道,促進黃金珠寶等時尚産業與高端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亞洲最具影響力黃金珠寶文化體驗和時尚購物旅遊基地。

6.打造筍崗文化藝術消費商業區

依託寶能中心、深業泰富廣場、招商中環、萬象食家、城建梅園等城市更新項目,推動消費載體、消費業態同步升級,創新消費潮流。推動工藝美術、家居生活、汽車展銷等特色商貿業態融合創意設計、場景體驗、藝術展覽、新興科技、文化休閒等元素,打造全球品牌家居集聚地、國際裝飾藝術文化消費中心。

7.打造口岸跨境旅遊消費合作區

依託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優化口岸消費環境,重點發展海外精品優品消費、保稅展銷體驗消費、國貨精品展示等業務,建設免稅購物區,優化口岸免稅店品牌佈局,支援國貨精品進入口岸免稅店,豐富口岸免稅商品種類,形成以全球商品為主、國貨精品為輔的跨境消費商圈,促進海外消費回流,打造成為集休閒購物、旅遊文化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平臺。

8.打造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先鋒區

瞄準“灣區樞紐萬象羅湖”的戰略定位,加快發展智慧物流、保稅物流、冷鏈物流,建設國際物流轉運中心。支援建設自動裝卸堆存、無人配送等技術應用基礎設施,推動包裹流動全程可控、智慧識別及快速分撥配送,促進物流無人化發展。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供應鏈綜合服務商,整合上下游資源,構建集供應鏈管理軟體、交易平臺、智慧倉庫于一體綜合服務體系,打造國際一流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

9.打造實體商業數字化轉型示範區

緊抓“新基建”快速推進的契機,推動商品零售和服務消費領域應用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進一步支援華潤萬家、蘇寧易購、茂業百貨等行業龍頭以及各大購物中心,積極應用新技術發展新零售業態,推廣“到家業務”“無接觸配送”等新型服務模式,支援“雲逛街”“雲走秀”“宅消費”等新零售模式;推動中小商貿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開展線上營業,發展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線上點餐、線上購物等。

(四)實施産業轉型發展“強韌行動”

1.提升黃金珠寶産業鏈競爭力

在“保稅+綜合服務平臺”“深圳鑽石交易平臺”基礎上,爭取國家部委支援,加快上鑽所(深圳)服務平臺建設,補齊黃金珠寶原材料産業鏈缺失環節,大力培育一批市場佔有率高、産業鏈拉動作用大、具有較強行業話語權的龍頭企業,併發揮龍頭企業的領航作用,構建上下游企業及配套企業生態。

2.提升黃金珠寶産業數字化水準

引進和研發先進的生産製造工藝和設備,推動先進智慧製造融入傳統珠寶生産製造過程,建立智慧化生産示範中心。推動珠寶高端産銷管理全鏈條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引進國內外知名珠寶設計師入駐,培育“明星設計師”“簽約設計師”“新銳設計師”,支援開設黃金珠寶品牌專賣店。

3.提升黃金珠寶産業供需適配性

依據消費者需求進行原材料採購、設計、製造,創新生産消費模式。支援企業實施品牌戰略,走高端化、品牌化發展之路,推動本地品牌拓展市場,將羅湖打造成珠寶品牌集聚、品牌培育、品牌輸出基地。推動水貝片區珠寶産業與婚慶産業、鐘錶産業、服裝産業等融合發展,推動黃金珠寶零售業態轉型,支援企業由加工製造、展示批發向批零兼營、時尚創意轉變,進而推動水貝-布心片區由傳統的舊工業區向新興的特色消費街區轉變。

4.提升黃金珠寶智慧財産權保護能力

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建立珠寶智慧財産權維權平臺,提高維權案件的處理速度,降低維權成本。研究建立珠寶智慧財産權運營中心,促進珠寶智慧財産權的資本化運營。強化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抄襲違法行為,提高侵權成本。加強珠寶行業標準化建設,制定彩寶等珠寶産品國際化標準。

5.提升黃金珠寶産業生態發展水準

支援國際機構在羅湖舉辦國際性行業活動,支援“一帶一路”泛珠寶時尚産業聯盟發展,辦好泛珠寶時尚産業聯盟論壇,將羅湖打造成為國際珠寶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中國珠寶走向國際市場的“起航地”。推動完善和提升水貝-布心片區公共空間系統、公共交通系統及慢行交通系統,搭建立體式、多層次的現代化交通網和全天候步行系統,實現布心生態創新工業社區、水貝北珠寶産業集聚區、水貝南生態宜居配套社區聯動高效發展。

6.提升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品質

著力解決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平臺缺失及配套不足等問題,推動搭建一批産業公共服務平臺,加緊完善配套建設。加快推動漁民村創意文化産業基地升級改造,打造創新型創意文化産學研孵化園,為我市創新文化産業的專業培訓、孵化和研發提供優質平臺。全力推動版權産業園申報省級示範園區。健全城區自然公園、綜合公園和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推進全區文化旅遊品質提升。

7.提升文化創意品牌內涵特色

加快申請創建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引導轄區企業對接優質授權代理商,搭建與國內外版權授權方的對接渠道,積極引進世界知名創意文化品牌在羅湖設立研發中心、採購中心、運營中心和品牌旗艦店、體驗店,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時尚品牌“世界櫥窗”。舉辦文化創意高端賽事、論壇、展會,提升産業影響力。全力推進動漫大廈招商引資工作,強化龍頭企業的招商引資工作,推進産業做大做強。

(五)實施數字化應用“領航行動”

1.開展數字應用場景建設

圍繞總部經濟主廊道、深港口岸經濟帶、紅嶺新興金融産業帶、清水河片區、梧桐AI小鎮以及東門、人民南、湖貝等重點區域,加快搭建一批智慧消費、智慧物流、智慧交通、超高清視頻、智慧製造、智慧城市等數字化應用示範場景,完善5G産業生態。

2.開展智慧製造示範應用

圍繞黃金珠寶、家居等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需求,建設1-2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示範項目。推動製造生産數字化應用,通過對實時生産數據的分析與反饋優化整個生産過程。推動製造業運營管理數字化應用,打通設計、管理、供應鏈等各環節數據,實現管理決策優化,提高生産效率,提升産品服務品質,加快由“製造”向“智造”轉變。

3.開展智慧金融示範應用

加強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智慧預測、區塊鏈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鼓勵龍頭金融企業圍繞技術、數據、場景、專家等核心要素,打造智慧金融應用創新平臺。探索金融領域監管方式創新,有效防範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發揮人工智慧在化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上的作用,運用技術手段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債券、股權融資、徵信查詢、信用評級等一站式服務。

4.開展智慧商圈示範應用

推動筍崗-清水河、蔡屋圍-湖貝、東門等開展智慧商圈試點,鼓勵生活服務業等場所“雲化”改造,深度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建成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增強網際網路、大數據、AR/VR等技術應用,建設商業資訊數據庫、客流分析平臺、慢行導視系統,運用終端定位、視頻識別、AR/VR等技術,塑造面向未來智慧商圈消費場景。

5.開展智慧旅遊示範應用

整合大東湖沿線多種形式的生態資源,結合正在推進的粵海體育休閒公園、碧道工程等項目,完善多功能桿、互動顯示屏等硬體設施,充分運用物聯網、雲計算、5G等技術,圍繞遊客的“吃、住、行、遊、購、娛”等相關資訊,構築完善的旅遊資訊基礎設施和資訊化服務體系,為遊客提供綜合的智慧化應用。建設“一鍵遊羅湖”微信小程式,實現景區、酒店、旅行社、名優特産和文創産品等數據資訊和産品服務上線上“雲”。

6.開展數字醫院示範應用

以羅湖人民醫院、羅湖中醫院、羅湖婦幼保健院三大區屬醫療機構和58家社康中心為實體支撐,利用先進的物聯技術、人工智慧、傳感技術等科技,收集存儲、管理市民個人健康資訊,建立個人健康資訊雲檔案和數據庫,以此為基礎升級傳統就醫模式,建立具備諮詢、隨訪、慢病管理等功能的羅湖網際網路線上醫院,連結實體醫院端各類服務,實現線上問診、智慧問藥、藥品快遞到家等。

7.開展數字教育示範應用

在區屬4所高中、13所初中、40所小學部署宏站,安裝用戶智慧終端設備,實現5G信號全覆蓋,每個學校設立1間“5G+VR”智慧教室,通過資訊技術手段與教學、管理深度融合,建設一體化智慧服務平臺,構建羅湖教育數字大腦,為師生提供無處不在的學習資源和體驗,推動教與學的深度變革,形成教育治理新生態。

8.開展智慧交通示範應用

建設智慧網聯路側環境,將道路視頻監控、V2X路側單元、5G微基站等設備整合于多功能智慧桿等道路設施載體,提供與配套車載單元的對接服務;建設雲端管理系統,打通公交車輛調度系統與交通新控系統,實時交互公交車輛、路側設備的指標數據,對車路協同系統進行雲端管控,大幅提升公交運作效率和服務體驗。打造以“三橫四縱”路網為基礎的車路協同精準公交運營示範。

六、推動六大重點工程

(一)産業鏈精準招商工程

依據産業發展規劃以及産業發展目錄,梳理轄區重點産業鏈條,按照“強鏈、補鏈、延鏈”的思路,充分調動人、才、物及土地、政策等一切資源,實施鏈式招商、精準招商,引進和培育産業關聯性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項目或關鍵性項目,進而帶動整個産業鏈上下游發展。針對“産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的重點産業鏈,實施“鏈長制”工作服務機制,由區主要領導擔任“鏈長”,負責組織各項産業調研、企業服務和政策制定實施工作,提供定制化、專業化、貼身化政務服務。

(二)新基建加快推進工程

高標準佈局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數字産業化,大力發展5G+“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前瞻佈局高速大容量算力基礎設施,構建産業化運作的數字平臺,為打造智慧城市應用示範標桿提供重要支撐。加快推進産業數字化,構建産業網際網路,為傳統産業進行數字化賦能,推廣“上雲、賦智、用鏈”等新技術應用,利用數字技術,把産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字化、網路化,推動業務流程生産方式的變革重組,進而形成新的産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統籌完善“城區大腦”架構,加快推進城市大數據中心建設,優化公共數據採集品質,實現公共數據集中匯聚,構建城區智慧運作的數字底座。試點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爭取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推進跨境數據安全有序流動。

(三)科技創新服務工程

完善創新發展生態環境,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公共服務能力,完善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撐體系,健全“應用研究+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創新服務鏈。推動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運用。支援科技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産業研究院、中試基地等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加快推進應用技術類科研院所市場化、企業化發展。深化基礎研究國際合作,組織實施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擴大科技領域對外開放。發展技術貿易,促進技術進口來源多元化。

(四)口岸改造提升工程

積極爭取將羅湖口岸經濟帶納入國家級深港合作重大平臺。採用高密度、複合統籌開發模式,推動羅湖口岸與深圳火車站片區整體改造;利用文錦渡口岸貨運功能轉移蓮塘契機,推動文錦渡口岸周邊整體改造;推動蓮塘口岸及周邊建設。通過升級口岸交通網路、完善內部交通、開發地下空間、打造國際口岸新樞紐,提升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體制機制“軟聯通”,激發串聯口岸片區的經濟活力,發揮口岸價值,優化口岸功能,滿足深港地區多方位需求,帶動深圳東部地區升值發展。

(五)營商環境優化工程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智慧化水準,加強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的創新應用。完善權責清單目錄管理,依據清單內容探索實施全流程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用監管和事後信用獎懲制度,完善與“1+4+2”産業發展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推動建立市監、商務、稅務、統計、社保、海關、外匯務等部門資訊共用、協同服務的新型管理服務體系。推動數字營商環境便利化,實施“數字市民”計劃,對標國際通行標準和規則,探索完善“1+4+2”産業創新發展相適應的數字營商環境,落實有關産業發展扶持政策。

(六)綜合改革試點工程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落實深圳市土地使用權回收制有關部署,加快將“過境”土地等非農用地調整為建設用地。創新利用産業用地,加強市場化配置,編制産業用地分區規劃及産業導向目標。完善科技創新環境制度,持續優化轄區科研機構技術轉移機制,完善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探索放寬境外專業人才執業限制及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考試的限制。積極推動金融業高水準對外開放,推動構建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依託區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探索向社會公眾提供資訊查詢檢索、數據開放申請、數據資源獲取等功能。探索建立數據公開積分制度,爭取在醫療、金融、科研等重點領域建立數據開放共用機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

由區發改局牽頭,區科創局、工信局、商務局、金融服務署、大梧桐新興産業帶建設指揮部等多部門參與,建立羅湖區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協調機制,負責推動産業重點任務及重點工程實施、産業空間佈局以及産業政策部署實施等重大事項。各産業部門及土地規劃部門在涉及産業專項規劃、城市更新規劃及項目落地等事項時,應遵循本規劃所明確的發展原則、空間佈局、産業方向等開展工作。

(二)優化産業政策

積極完善羅湖區産業政策體系,提升政策引導作用,明確重點發展産業、鼓勵發展産業,落實“一主兩區三帶”産業空間佈局,積極引導符合産業發展定位的企業進入選定片區集聚發展。結合企業需求與管理需要,探索投補結合、獎補結合、補貼與約束結合、事前與事後補貼結合等多層次、多形式支援政策,提升産業政策覆蓋範圍與支援力度。

(三)定期評估調整

由區發改局牽頭,規劃實施期間按年度對實施情況進行評估。開展對發展目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實施情況的進行動態跟蹤監測分析。建立規劃實施定期考核機制,按照規劃實施的目標責任和任務分工,全面考核各有關部門的貫徹落實情況。

(四)擴大社會參與

加強與重點企業、産業聯盟、産業協會等溝通合作,針對産業發展與規劃落實開展聯合研究與諮詢,客觀評估與調整發展戰略與策略。支援産業界、學術界、專業服務界交流合作,推動發展成果共用。

(五)強化人才保障

圍繞金融、專業服務、科技等重點領域,主動對接深圳市人才發展各項政策,完善羅湖區專項人才支援政策,引進培養一批高素質、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對區稅收百強、研發百強等企業,在人才認定、交流培訓、醫療教育等方面給予傾斜。探索開展海外人才永久居留、出入境便利服務,加大對海外人才在項目申請、成果推廣、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支援力度。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深圳羅湖區:擬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 積極爭取市內免稅政策落地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1-03-17 10:19:44
3月17日訊,深圳羅湖區披露《羅湖區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提出,擬打造跨境消費中心,加快推進國貿免稅城項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積極爭取市內免稅政策落地,支援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高標準建設“兩店三稅五平臺”。依託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優化口岸消費環境,重點發展海外精品優品消費、保稅展銷體驗消費、國貨精品展示等業務,建設免稅購物區,優化口岸免稅店品牌佈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