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羅湖區:擬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 積極爭取市內免稅政策落地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1-03-17 10:19:44

3月17日訊,深圳羅湖區披露《羅湖區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提出,擬打造跨境消費中心,加快推進國貿免稅城項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積極爭取市內免稅政策落地,支援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高標準建設“兩店三稅五平臺”。依託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優化口岸消費環境,重點發展海外精品優品消費、保稅展銷體驗消費、國貨精品展示等業務,建設免稅購物區,優化口岸免稅店品牌佈局。

以下為全文:

一、發展現狀及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1.經濟規模和産業層級同步提升

“十三五”期間,羅湖區本地生産總值(GDP)從2015年的1708.4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390.26億元,年均增長7.7%。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達92.7%,其中現代服務業佔第三産業比重從71.4%提高到72.5%。金融業增加值從597.87億元增長到809.15億元,年均增長6.2%;商貿業增加值從385.67億元增長到451.78億元,年均增長5.1%;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從89.95億元增長到184.83億元,年均增長17.9%;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從2018年的126.0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48.89億元,增長6.6%。黃金珠寶産業增加值從63.17億元增長到92.75億元,年均增長9.3%。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從86.83億元增長172.72億元,年均增長12.2%。商務服務、文化創意、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值行業持續高速增長,成為羅湖發展新引擎,推動羅湖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能級不斷提升。

2.品質效益與生態效益和諧共贏

“十三五”期間,羅湖區經濟發展集約度日益提高,2015至2019年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由17.71萬元/人增至22.80萬元/人,年均增長5.5%;地均生産總值由21.7億元/平方公里增至30.4億元/平方公里,年均增速為7.7%。單位GDP建設用地、水耗、電耗分別由2.02平方米/萬元、7.22立方米/萬元、257.21千瓦時/萬元下降至1.61平方米/萬元、5.01立方米/萬元、192.95千瓦時/萬元,以較少的資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環境成本支撐經濟更高品質發展。

3.創新生態和發展環境不斷完善

“十三五”期間,羅湖區陸續出臺科技創新、科技金融、人才認定、重大項目引進等政策措施,創新政策扶持體系不斷升級完善。創新投入不斷加大,2016年至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年均增速為32.2%。科技創新基礎日趨夯實,“十三五”期間,新增創新載體42家,累計達到86家,新型研發機構數量翻番,總數達到21家,共培育和引進高層次人才1049名,認定菁英人才近411名。創新成效逐步顯現,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全年專利授權總量從2015年的2773件增加到2019年的9198件,年均增長約35.0%,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8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數量從2015年的120家增加至2020年402家,年均增長209%。

4.産業佈局與空間拓展同步優化

“十三五”期間,羅湖區把握率先開展城市更新試點的機遇,同步推動空間拓展與産業轉型升級,在鞏固金融、商貿、商務服務等主導産業的同時,積極佈局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生命健康等新興産業發展。共納入城市更新計劃項目117個,梳理産業用地180.47公頃,已釋放30.13公頃,梳理産業空間934.94萬平方米,已釋放60萬平方米。啟動筍崗-清水河、筆架山河沿線、蔡屋圍-湖貝深南總部經濟主廊道、深港口岸經濟帶等四個千億片區改造,激活城市空間潛力。積極拓展高端産業空間載體,建成智慧城市、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10個新興産業園區。

(二)存在問題

1.主導産業轉型升級緩慢,經濟增長後勁相對薄弱

羅湖金融業主導産業作用削弱。“十三五”期間,福田、南山等兄弟城區金融業發展迅猛,對金融資源虹吸效應明顯,不僅造成羅湖區存量金融機構大量流失,且對增量金融機構招商引資帶來巨大壓力。同時,金融業主要以傳統銀行、保險為主,證券、風險投資、金融科技等新興業態發展相對滯後。羅湖商業中心地位弱化,商貿業區位優勢、品質優勢、時尚優勢削弱。消費格局去中心化趨勢明顯,“十三五”期間羅湖區僅新增寶能第壹空間1個大型商業綜合體,與兄弟城區大量新增高端購物中心形成巨大反差;商貿業線下提質及線上轉型不足,缺乏龍頭電商平臺,傳統商業電子商務滲透率較低;商貿業態相對傳統,商旅文融合進程緩慢,缺乏互動式、智慧化、體驗式等新型消費元素。商務服務業高端化、品牌化、標準化發展仍需加強。專業服務業高端資源流失風險加大;行業規模和增長動力高度依賴於人力資源管理和旅遊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會計、審計、諮詢、法律等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行業相對缺乏。

2.科技創新能力存在短板,戰新産業亟待加速壯大

羅湖戰新産業總體規模相對較小,2019年轄區戰新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6.23%,佔全市戰新産業比重僅為1.47%,在全市排名第九。創新主體較為缺乏,截至2019年底轄區國高企業300余家,佔全市比重不足2%,缺乏行業龍頭企業;市級高層次人才僅有481人,僅佔全市約3%,缺乏行業領軍人才。科研投入亟待加強,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佔GDP比重為0.42%,佔全市全社會研發支出比重僅為0.76%,多數企業處於産業價值鏈低端環節,上游研發及設計高端環節相對薄弱。創新基礎能力嚴重不足,缺乏高水準科研院所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撐,公共服務平臺、科技基礎設施、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存在短板。

3.土地空間承載接近極限,優質産業空間供給不足

羅湖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城區空間資源承載接近極限,剩餘建設用地總面積不足31公頃,可用於産業發展的空間資源嚴重不足,增量企業落地困難,存量企業發展受限。居住空間佔比高,産業空間佔比低,特別是工業用地面積為1.4平方公里,僅佔總建設用地的3.23%。缺乏連片整備土地,存量土地開發碎片化,除筍崗-清水河片區外,佔地超過2萬平方米的可連片二次開發用地極度匱乏,難以形成大面積産業空間。創新型産業用房供給嚴重不足,2016年以來“工改M0”類城市更新項目共完成38公頃,僅配建8.69萬平方米創新型産業用房。轄區甲級以上寫字樓、新興商業綜合體、現代産業園區等優質産業空間供應不足,制約金融業、商貿業、商務服務業等主導産業向高端轉型。

4.生産生活配套品質不高,難以吸引高端産業資源

羅湖區作為深圳市最早開發的中心城區,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缺乏科學規劃,且建設年代久遠,難以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廣深鐵路等交通廊道對城區的分割作用明顯,對外通道趨於飽和,內部路網密度偏低,軌道交通供給不足,內交通微迴圈不暢,整體交通態勢緊張。社會民生短板突出,民生服務供給不足和品質不高並存,小學、醫院、社康中心和養老設施等處於超載狀態,在供給總量上存在較大缺口。高品位文化設施極度缺乏,羅湖特有的城區氣質、歷史底蘊、文化地標等尚未得到充分發掘,城區魅力不足,難以對優質企業、高端人才形成特有的文化磁場。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突出,“十三五”期間僅完成人才房和保障性住房供應任務的38%,難以滿足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安居需求。

(三)面臨形勢

1.百年大變局影響深遠,“雙迴圈”格局加快形成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産業鏈、供應鏈越來越多地受到非經濟因素衝擊,國際經濟、科技、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國內發展階段、發展環境正在加速變化,我國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面對世界大變局、國內發展新戰略,羅湖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中,補足創新短板、提高發展品質,著力構建更有競爭力、更有韌性的現代産業體系,助力打造羅湖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

2.國家戰略全面實施,“雙區建設”引領高端發展

國家賦予深圳“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戰略定位,粵港澳三地將發揮互補優勢,由經濟合作為主向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等方面全方位開展。深圳將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持續推動改革開放,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推動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任務落地實施。羅湖區應牢牢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先行地優勢,積極爭取綜合改革試點,推進産城融合、産融結合;充分發揮與香港地緣、人緣、商緣優勢,促進境外産業、資金、技術、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集聚,加快打造深港口岸經濟帶等高端産業載體和深港合作平臺,牽引全區産業轉型升級、高端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商貿中心、國際化消費體驗中心、深港文化和生活交流重要地區。

3.數字化變革持續深化,數字經濟決定未來

以虛擬現實、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加速、全面、深入地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不斷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其自身也成為新要素、新資源、新産業,進而引發生産要素、生産組織方式和産業結構的重大變革。數字經濟與第三産業融合度最高,研究表明數字經濟通過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和全面賦能,可為其新增創造30%-45%的營業收入,是促進傳統服務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羅湖區服務業佔GDP比重超過九成,既是數字經濟賦能的重點對象,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應用場景。羅湖區更應發揮服務業發達優勢,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潮流,加快推動服務業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形成數字經濟與産業、資本、技術、人才融合共振、創新聚變的發展格局。

4.産業回歸城市中心區,國際大都市力避産業空心化

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化大都市城區早期高強度開發建設,産業大多集中在中心區,但隨著中心城區的過度開發,引發地價急劇上升、交通擁擠、生態環境惡化等城市病現象,産業由中心區轉移至郊區。近年來各大城市為了避免“産業空心化”,通過城市更新和空間再造,提供更多相對低成本、優質服務配套的産業空間,産業再次轉移至中心城區,産業發展佈局呈現出“中心化-郊區化-再中心化”的發展規律。羅湖區生活環境便利、綜合配套完善,蓮塘、布心、清水河等片區具有成本洼地優勢,可以吸引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落戶,有利於打造羅湖“硅巷”標桿示範區。

5.區域間“三搶”日趨激烈,高品質産業生態方顯優勢

在“雙區建設”重大機遇下,在産業回歸都市核心區的歷史規律下,面對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各城市、各區搶人才、搶企業、搶産業大戲爭相上演,羅湖區必須在激烈的城市區域競爭中找準屬於自己的“生態位”,通過不斷優化改善營商環境,重塑老中心城區競爭新魅力、新優勢。因此,羅湖區應緊緊圍繞科研機構、科技企業、人才資源等創新主體需求,加快完善融資體系、公共平臺、政府服務、體制機制、生産生活條件等軟硬設施配套,打造高品質城市産業綜合生態,才能夠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和贏得未來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深圳羅湖區:擬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 積極爭取市內免稅政策落地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1-03-17 10:19:44
3月17日訊,深圳羅湖區披露《羅湖區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提出,擬打造跨境消費中心,加快推進國貿免稅城項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積極爭取市內免稅政策落地,支援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高標準建設“兩店三稅五平臺”。依託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優化口岸消費環境,重點發展海外精品優品消費、保稅展銷體驗消費、國貨精品展示等業務,建設免稅購物區,優化口岸免稅店品牌佈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