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園規劃公示,劃定六個保護重點!

來源:北京日報 2021-01-18 16:32:50

作為傳統歷史文化與新興文化交融的複合型地區,擁有以世界遺産頤和園為代表的古典皇家園林群,集聚一流的高等學校智力資源,具有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優質人文底蘊和優美生態環境,集中了“四個中心”的首都功能的三山五園地區,將劃定六個保護重點。在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聯合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規劃(2019年-2035年)》中,發佈了如下內容。

其中,第一個重點是保護與老城的密切聯繫,保障首都四個中心功能。

重點保護三山五園聯繫老城的長河、禦道、視線通廊,凸顯首都功能與山水環境和諧相融的地區特色;延續三山五園地區作為首都功能重要承載地的特點,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整體環境,保障政治中心功能,突出文化中心功能,承載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服務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充分保障首都功能的發展提升需求。

重點之二則是保護山水形勝的整體格局,延續獨特的空間秩序。

重點保護以山水環境為本底、以西山為屏障、以皇家苑囿為核心、以水系禦道相互串聯、各類要素有機交織的整體格局,以全盛時期的歷史格局為參照,系統保護山、水、林、田、路、園、村等各類結構性要素及其所形成的空間秩序。

重點之三為保護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産,擦亮歷史文化金名片。

構建以皇家園林為核心的文化遺産保護體系,積極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保護世界文化遺産頤和園為代表的園林集群,保護河湖渠閘水利調蓄體系、古村落、歷史道路、優秀近現代教育傳播地、革命紀念地、農業文化遺産,加強121處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與日常維護,擴大保護範疇,梳理挖掘文物遺存,做到應保盡保。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做好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評定及保護工作。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活化展示,豐富各類文化資源展示利用手段和傳承方式,講好三山五園故事。

據了解,第四個方面的重點為保護綠地成片的生態基底,構建中心城綠色屏障。

重點保護三山五園地區的山體、林地、河湖水系、各類綠地等生態基底空間,形成公園成群、綠地連片的綠色生態基底。加強公園系統建設,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的綠色空間;實施嚴格的紅線管控,控制建設體量和人口規模,拆遷騰退空間優先考慮大尺度綠化,使藍綠空間總面積佔三山五園地區總面積的65%左右;恢復部分水系、湖面,開展補水工程;結合現狀條件局部再現京西稻田景觀。

重點之五則是保護有機融合的文化景觀,塑造古與今和諧風貌。

提升自然景觀品質,打造禦道歷史文化體驗核心路徑;嚴控新建建築高度,保護整體開敞的空間形態和園林之間、園林與西山之間的景觀視廊系統,重點保護香山靜宜園宮廷區-玉泉山定光塔(玉峰塔)-頤和園知春亭島的互看視廊、山體制高點眺望城市的視廊視域、開闊水面和重要城市道路眺望西山和玉泉山的視廊。塑造體現京華風範、山水意境、田園韻味的整體建築風貌,織補打造文化街區的精品之作,形成“園外有園、景外有景”的城市精品亮點地區。

重點之六為保護和諧優越的人居環境,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全面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提升環境品質。增量提質、補充短板,完善面向公共活動、常住人口、旅遊人群的公共服務網路體系。積極疏解過境交通,減少與其他交通間的相互干擾;完善公共交通設施,倡導綠色出行;搭建智慧交通運營管理和公共服務資訊平臺,提升交通精細化治理水準,加強重要片區和節點的交通治理。積極利用邊角地、閒置地建設口袋公園,融入歷史文化元素,營造“小而美”的高品質公共空間。以低擾動、促和諧、可持續為目標,按照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高標準,充分保障各類市政設施的供給,實現市政基礎設施與地區整體生態環境相融合。

目前,北京市規自委于1月18日依法在官網上就該規劃草案履行公示程式、徵求公眾意見。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三山五園規劃公示,劃定六個保護重點!
來源:北京日報2021-01-18 16:32:50
作為傳統歷史文化與新興文化交融的複合型地區,擁有以世界遺産頤和園為代表的古典皇家園林群,集聚一流的高等學校智力資源,具有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優質人文底蘊和優美生態環境,集中了“四個中心”的首都功能的三山五園地區,將劃定六個保護重點。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