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公眾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期待

來源:北京日報 2020-12-16 08:36:54

崔文佳/文

我們不否認商業模式創新的價值,但資本迴圈往復的“內卷”多會給社會留下一地雞毛。更重要的是,巨頭企業們坐擁雄厚資本、先進技術,其發展除了依靠商業模式進行簡單流量變現,完全應該有另一種更硬核更高端的打開方式,比如促進科技創新,將寶貴資源用在刀刃上,去解決那些“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問題。

近段時間,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賣菜儼然成了大熱風口。然而,面對又一個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創新,面對諸如1分錢4個的“新人專享價雞蛋”,輿論場上卻有許多不同聲音。

縱觀這些批評和憂慮,除了對小店小販會不會被擠壓出局的擔心外,更多人還是因為嗅到了“熟悉的配方”。砸錢補貼,迅速“圈地”,在打車、外賣等領域,都曾出現類似的場景,然而一旦用戶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市場格局完成重塑,福利補貼隨之銳減,甚至有反過來坐地起價的可能。面對深度捆綁或將引發的壟斷等失序問題,社會對巨頭企業的最新運作,特別是在“菜籃子”等基本民生領域的拼搶擴張自然高度敏感。

回望近十年來,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一個又一個風口,催生了巨大流量和財富,不斷豐富著大家的生活選項。但資本的強勢主導,也讓一些領域出現了“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現象。幾輪融資颶風過後,亦有許多責任隨之“爛尾”,需要全社會為之埋單。以共用單車為例,最初以低成本解決用戶“最後一公里”出行問題為賣點打開了市場,但野蠻投放、速生速死,一定程度擾亂了公共交通秩序,還留下了“退完押金還要988年”這樣的爛賬。企業在商言商,資本追求回報,當然沒有問題,但任何企業存在於社會之中,都是有血有肉的“企業公民”。這意味著,企業特別是巨頭企業不僅要向社會提供爆款産品和應用,還要履行社會責任,避免資本做大帶來的這樣或那樣的負外部性。

有網友感慨,“資本做大後,不能只想著賺錢,還只想賺最輕鬆最簡單的錢,而不想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今天的網際網路平臺,具有強大的資源聚合效應,巨頭企業積累了大量用戶、掌握著海量數據,這種對社會資源的整合調配能力決定了其鮮明的“公共屬性”,反過來也讓社會對這些巨頭的創新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我們不否認商業模式創新的價值,但資本迴圈往復的“內卷”多會給社會留下一地雞毛。更重要的是,巨頭企業們坐擁雄厚資本、先進技術,其發展除了依靠商業模式進行簡單流量變現,完全應該有另一種更硬核更高端的打開方式,比如促進科技創新,將寶貴資源用在刀刃上,去解決那些“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問題。這樣的創新能力,才真正事關國家實力和長遠發展,才真正是企業應承擔社會責任之所在。

莫被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如今,網際網路世界的流量入口已基本被瓜分完畢,且既有入口的流量增長均已接近見頂。大企業尋找破題之道,顯然不是跟小店小販去爭奪老百姓“菜籃子”的主導權,而是跳出舒適區,獲得和創造更深層的發展機會。歷史證明,核心技術才是發展命門。一味求快、求易“等風來”,短期看上算,一旦從長遠計,把未來補欠賬的成本以及受制於人的風險也納入發展損益表,所謂快與慢、易與難的定義將截然不同。歷史也證明,企業只有將自身事業融入國家發展大格局,才能取得真正偉大的跨越。當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也是一片無限廣闊的藍海,這種“國家需求”“社會需求”為巨頭企業們提供了大有作為的空間。説到底,科技創新不是要求企業不賺錢,而是希望更多企業少些急功近利、短期變現,把投資的目光和週期放長遠。不只站在資本鏈頂端,更站在價值鏈頂端,多實現些“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用技術變革為産業變革賦能提速,自然能贏得更多收益和更多尊重。

奮進的中國,追求的是未來的星辰大海。在新時代的故事裏,需要的是一批真正的弄潮兒。立足資源稟賦,謀劃長遠發展,才是“破圈”的正道。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讀懂公眾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期待
來源:北京日報2020-12-16 08:36:54
近段時間,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賣菜儼然成了大熱風口。然而,面對又一個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創新,面對諸如1分錢4個的“新人專享價雞蛋”,輿論場上卻有許多不同聲音。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