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市治理難題 擘畫幸福西城藍圖

來源:北京日報 2020-10-29 17:24:01

清晨六點的廣陽谷城市森林,傳來了陣陣鳥鳴聲;八點的金融街,免費班車在高樓大廈與地鐵站之間穿梭;中午的祿長街頭條19號院,居民們悠閒地在整潔有序的小區裏嘮嗑;下午的紅樓公共藏書樓,是一杯咖啡一本書的靜謐世界;夜晚的什剎海,青年男女品一杯小酒為忙碌的一天謝幕……

當一幕幕場景串聯,就成了如今北京西城的“上河圖”:繁華與靜謐同在,古典與現代碰撞,宜居與宜業並存。近年來,這座歷史老城穩中求變,保留了老城的歷史韻味,也朝著現代化宜居城區紮實邁進。

街區更新煥發老城活力

鼓樓西大街、楊梅竹斜街、阜內大街……在西城,有許多留下歷史印記的老街區。近年來,西城區通過實施街區更新計劃,發掘老街區的新活力,打造出一條又一條既有文化韻味,又有煙火氣息的現代化街區。

作為保護修繕試點項目的楊梅竹斜街經過街區改造,引入了文創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的門店。如今,不到500米的楊梅竹斜街聚集了一家又一家的小店,吸引著遊客和市民前來打卡。離楊梅竹斜街不遠的地方,是時尚前衛的北京坊。古老衚同裏的小店,與熱鬧商圈的旗艦店相得益彰,時尚與古老交融互補。

今年,為改善北京市核心區人行步道與自行車慢行系統功能與環境,西城區又開始實施道路林蔭計劃,計劃用三年時間,努力實現慢行林蔭路連線成片、連片成網,打造“悅動騎行 活力健步”慢行網路,為民眾提供更為優質、功能齊全、綠色健康的慢行環境。

目前,蓮花河濱水綠道已開展慢行林蔭健康街道改造,通過美化街道綠化景觀、優化道路斷面設計、提升配套服務設施、設立沿河景區四大措施,盡可能滿足區域內居民使用要求,並有效提升區域整體景觀環境品質。鼓樓西大街是修建元大都時,根據什剎海的位置而規劃出來的一條斜街,全長1.7公里,充分保留老北京獨特市井生活文化,安靜、悠閒的生活基調。據介紹,這條大街擬通過立面提升、中小型電箱改移、交通停車綜合治理、綠化景觀、文化品質等9個方面進行綜合治理,打造人行優先、人車共存的“穩靜街區”。

此外,西城區還率先提出“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城市閒置地,拓展綠色公共休閒空間,建成廣陽谷、京韻園、逸駿園、龍頭井和東椿樹衚同等休閒空間、小微綠地、城市森林,建成了一批精品園林,目前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7.18%。

停車治理找回出行幸福

車位不足、亂停亂放以及共用理念欠缺等問題影響著老百姓的出行幸福,如何找回“幸福感”,西城區不斷創新停車治理手段,緩解停車難、停車亂。

西城區德勝街道安德路北裏社區居民樊和香,擁有一張相當“硬核”的停車證。分佈在德勝35條街巷的2015個街道自治停車位,持證1小時0.5元隨便停,樊和香的“硬氣”源自於德勝街道在全市首推的“街道全域停車自治”模式。所謂街道全域停車自治,就是將自治範圍從單個社區擴大到了整個街道。街道在徵得各社區居民代表同意的前提下,在社區路側施劃自治停車位,供居民車輛和社會車輛使用。居民可憑藉房産證等辦理優惠停車證,通過實施該模式,優惠停車的地理範圍擴大了,居民不用都擠在本小區停車,停車位的利用效率也提升了。目前該模式已經在西城區天橋、西長安街等多個街道推廣。

鼓樓西大街因為靠近旅遊區,道路兩側存在亂停車現象,為徹底解決鼓樓西大街停車難題,根治停車佔用便道等違法行為,今年西城區發佈了《鼓樓西大街停車治理公告》。經過整治,目前鼓樓西大街全線禁止違法停放機動車,徹底解決了停車難題。

今年1月1日起,西城區還在124條道路、近8000個泊位實施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全區已基本實現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全覆蓋。截至目前,西城區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實繳率接近90%,第二批高位視頻收費設備也已基本建成,與市級平臺聯網對接後將實現道路停車高位視頻電子收費。

共管共用升級宜居指數

祿長街頭條19號院是一個建於上世紀50至80年代的老舊小區,停車管理無序、私裝地鎖、違建侵佔綠地等歷史遺留問題阻礙著居民們的宜居願景。為實現祿長街19號院的綜合治理提升,天橋街道從“拆、改、建、立、商、治”六個方面,探索共商共建共治共用社區治理模式。經與居民共同協商,小院拆除了違法建設,建起精治綠化“共同體”,改善居住環境。天橋街道引入西城區睦鄰社會工作事務所,助力社區黨委梳理小院治理的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服務清單。在專業社工的幫助下,街道黨委深度挖掘院內居民代表、骨幹力量,培育出家庭管家、樓門管家、院落管家的三級管家隊伍,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意願。

作為西城區首個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的廣安門北街20號院,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與物業管理融合共進,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社區治理合力,破解物業管理難題。三年內,廣內街道將實現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黨組織全覆蓋的目標。

在西城,共用共管共治逐步成為社區精細化治理的新常態。近年來,西城區積極拓展社會參與城市管理途徑,建立微信公眾參與平臺,組建1423個自治共建理事會,成立1403個志願服務團隊,在全區基本形成了街巷長、志願者、街巷自治共建理事會、社區居民等多元共治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助弱扶困彰顯城市溫度

西城區今年制定出臺了《西城區全面加強困難家庭關愛扶助行動計劃》,為困難家庭提供“民生大禮包”,送上城市“溫暖”。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扶助理念,在重點做好困難家庭物質需求救助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困難家庭精神需求和發展需求的幫扶,推動社會救助從托底線、救急難向可持續、綜合扶助轉變。全面構建以家庭為單元的扶助機制,圍繞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生活困難補助、特困供養等困難家庭,依託大數據共用和智慧幫扶平臺,推動部門聯動、系統融合和綜合評判,實現對困難家庭的精準幫扶。

西城區還大力推進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重點突出“居家養老”的核心地位,著力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服務為引領,網際網路為平臺,政策為保障”的城市中心城區特色養老服務模式。全區機構養老床位數從2015年底的3330張增加到2019年的4857張,已經超過4500張的規劃目標值,預測到2020年底將達到5000張以上;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完成50家,老年餐桌100%全覆蓋。

閱讀空間留住書香西城

西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轄區內重要機關雲集、文化資源豐富、出版機構、閱讀力量集中。近年來,西城區積極推動“書香西城”文化建設,探索多元創新的“西城模式”。目前西城區已形成由區級公共圖書館、青少年兒童圖書館、街道圖書館為骨架支撐,特色閱讀空間和書香驛站為特色,24小時城市書房為亮點,流動閱讀、數字閱讀設施設備為補充的結構完整、多元立體的“書香網路”,全時、全面、全效地服務廣大群眾的多元化閱讀需求。

“空間換服務”是“書香西城”文化建設特色之一。西城區開辦了多個“民辦公助”“公辦民營”“民間自辦”等模式的複合型特色閱讀空間,吸引社會各個階層和年齡段群眾積極參與,為社會力量參與閱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開了先河”,探索出了一條可複製的模式。現在,西城區已成為各個品牌書店爭相進駐的福地,涌現出系列地標式書店,形成一大批以閱讀為核心競爭力的文化新地標,成為文藝界的新風尚,年輕人的閱讀打卡勝地。其中,北京磚讀空間、Pageone北京坊店、中國書店雁翅樓24小時店、椿樹書苑、宣陽驛站——第二書房、鐘書閣老佛爺店、地圖主題書店等都實現了人文故居的古韻昇華,閱讀內涵的與時俱進,閱讀服務的按需供給,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評。

西城區創新開辦了以眾藏、共閱、分享為核心理念的紅樓公共藏書樓。紅樓公共藏書樓前身為紅樓電影院,經過改造變成了集私人藏書樓、公共圖書館、實體書店于一身的複合型閱讀空間,成為首都的文化地標。

為營造全區“好讀書 讀好書”的閱讀氛圍,西城區還定期舉辦多個大中小型閱讀活動,致力於為群眾精神生活提供優質的服務,奠定了深厚的閱讀基礎,使西城區成為活力四射的閱讀熱土。文/魏昕悅

(責任編輯:)
品牌房企
樓盤速遞
網站無障礙
破解城市治理難題 擘畫幸福西城藍圖
來源:北京日報2020-10-29 17:24:01
清晨六點的廣陽谷城市森林,傳來了陣陣鳥鳴聲;八點的金融街,免費班車在高樓大廈與地鐵站之間穿梭;中午的祿長街頭條19號院,居民們悠閒地在整潔有序的小區裏嘮嗑;下午的紅樓公共藏書樓,是一杯咖啡一本書的靜謐世界;夜晚的什剎海,青年男女品一杯小酒為忙碌的一天謝幕……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