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探索數字時代傳統行業轉型路徑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0-06-08 14:34:59

“新基建”正在驅動各行業數字化和智慧化升級。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新技術大量並高速地涌現,傳統行業的升級再造面臨轉型跨度大、難度大的困境,而中國的數字經濟和數據、互聯技術發展起來的巨頭企業已經居於世界前列。“新基建”正是將二者有機結合,從而探索出一條數字時代傳統行業轉型的新路徑。

民航業智慧升級贏未來

□記者 呼濤 北京報道

中國當前已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場。2020年,以速度見長的民航運輸業遭遇行業艱難時刻,也迎來重大機遇——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民航業界權威人士表示,將民航業未來發展融入到“新基建”之中,將推進民航全面的數字化改造和智慧化決策。

智慧民航建設加速推進

“民航領域的‘新基建’包括民航數字基建和智慧基建,未來民航業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數字化和智慧化創新應用的發展。”飛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鄭洪峰説,越是在行業性的危急時刻,越是要爭取資源、掌握技術來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爭取贏得未來的機會和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使國際航空業遭遇需求下降、運力減少、現金流短缺的行業性危急時刻。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場,在國際航空業佔據至關重要地位。當前,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復工復産等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民航業得以逐步恢復,5月底中國民航整體運力已恢復至疫情前的70%。

對於中國民航業來説,由持續性的快速拉升狀態轉而進入困難階段過後的再起飛,“過緊日子”並不妨礙再上臺階,或將激發出新的中國智慧,創造新的中國經驗。

中國發展民航業的決心和行動力是公認的,中國民航著力推進智慧民航建設尤其引人注目。

今年5月,中國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試點航線服務開始在北京首都機場等機場展開試點運作,探索解決全球民航業都視為“老大難”問題的行李錯運和漏運。目前,首批試點的“三線六點”實施工作已基本完成,具備了提供服務的條件。其中,國航的北京首都-重慶、東航的上海虹橋-深圳試點航線,已實現旅客通過航企APP對值機、安檢、分揀、裝車、裝機、到達六個行李托運節點進行實時查詢。

中國民航首批上線“三線六點”行李全流程跟蹤服務,走在了世界民航行李運輸服務前列,為加速建設覆蓋全國的民航行李運輸服務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民航局“三步走”戰略,2021年底全國千萬級機場間國內航線將實現行李全流程跟蹤,2025年年底將實現國內航線全覆蓋和國際航線有突破。

數字化轉型大勢所趨

霍尼韋爾航空航太亞太區副總裁徐軍認為,對於航空製造業和民航運輸業,“數字化就是金錢,安全就是生命”。數字化對於航空業意味著安全、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航空製造和民航運營上都價值巨大。

數字化已成為全球航空業公認的新價值增長點,而中國的數字經濟和數據、互聯技術發展起來的巨頭企業已經居於世界前列。航空業如果與新技術融合發展將大有作為。

飛機位列全球單個價值最大的“重資産”商品,它長達數十年的漫長生命週期創造出了從研發到運營到維護等環節眾多、價值巨大的産業鏈。同時,飛機也天然是不斷産生海量數據的高技術“大塊頭”。

對於飛機製造商和系統供應商,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當今的飛機在系統設計時已經逐漸應用到“數字孿生”的體系和方法,設計、研發和調試效率大為提升。

在民航運輸業,航空數字化意味著航空公司將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運作效率和安全性——更智慧安全的飛機、更好的飛行體驗和更低的運作成本。

鄭洪峰分析認為,民航業在“新基建”中的突破口之一是航空公司、機場單位及空管等民航業主體自身的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提升飛機運作安全、運作效率和生産組織能力,推動行業高品質發展。

他舉例説,四川航空在去年上線了川航地面保障系統。該系統實現了68個保障節點採集,將人員等待時間減少15分鐘,人工傳遞資訊量減少30%,生産運作效率提升40%。

民航業在“新基建”中的另一個突破口則是利用5G、人工智慧等技術滿足旅客需求、簡化旅客流程、優化旅客體驗。

以位於中國西南的雲南“保騰芒”滇西機場群為例,滇西地區保山、騰衝、芒市三個百萬級規模支線機場的運作常年遭受大風、雷雨、低能見度天氣,給機場運作、旅客行程和機場、航空公司都帶來影響。由當地政府、機場和航空公司攜手建設的機場群一體化協同運作體系,實現區域性資源共用。該系統保障了旅客的便捷出行,將因天氣原因無法降落某一機場的航班改降至另兩個機場,再經地面聯運保障機制將旅客送抵目的地;該系統還有助於資源最大化應用,避免因天氣限制因素造成的返航等情況,運作效率得以提升。

航空業界人士表示,新技術升級或將開啟民航企業的新銷售模式。比如,航空公司可以利用技術的時空無限制性進行直銷,打破銷售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做到銷售的及時性與公開透明性。民航産品的可視化讓每個旅客更清晰地感知産品特性,也有可能由此增加對航空産品的信任。

為民航強國注入新動能

“新基建”將帶來巨大投資,驅動各行業數字化和智慧化的升級,而民航業具備高技術、高投入和對經濟社會發展強拉動的能量。

“中國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於智慧機場來説,有著創新技術的設備還不夠,它們還必須更好支援機場的降耗、降噪、減排以及高效管理。”航空地面設備製造商TLD集團亞太區副總裁譚志豪説。

中國民航局正在致力於推進以“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為核心的“四型機場”建設,智慧機場被定位為關鍵支撐。機場不僅是將相距遙遠的人們連接起來的紐帶,更是驅動技術、管理方法創新的樞紐。

“中國打造智慧機場的決心和行動創造的將不僅是新的龐大市場機會,還意味著更多新技術將得到現實的應用機會。”譚志豪認為,中國將智慧機場放在現代化機場的關鍵地位,這對於本土和全球航空製造商都意味著重大機遇。

鄭洪峰也表示看好“新基建”給民航業帶來的新機會,據他介紹,飛友科技作為以航空數據為根基的高技術公司,從2015年就開始推動民航數字化與智慧化,推出的“飛常準”APP就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鄭洪峰還透露,機場協同決策系統(ACDM)是機場智慧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歐洲十幾年前就開始做,但只有單點突破。中國民航從2017年開始推廣這一系統,到2019年千萬級以上機場全部使用,並且2020年要推出全球第一個ACDM行業標準,這一標準就是圍繞智慧體系方向來設計的。

針對民航業存在的壟斷嚴重導致航材、資訊等成本居高不下的世界性難題,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新基建”有望在中國率先走出一條性價比更高的技術路線,對於全球民航加速應用新技術、降低全球航空出行成本非常有價值。

“智慧化是全球公認的民航業未來趨勢。智慧化可以進一步提高生産和服務效率,創造出更多元商業機會,在第三産業基礎上形成新的高附加值産業,而數字化正是智慧化的基礎。把握‘新基建’利好,將更智慧地飛向民航強國目標。”鄭洪峰説。

紡織業智慧化重塑謀突圍

□記者 毛振華 天津報道

一方面要應對用工、原材料等成本攀升的壓力,另一方面須突破“純外貿+代工”的困局,作為中國傳統産業的紡織業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繼續轉型升級,是擺在當下的一道難題。

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國最早生産熔噴不織布材料的廠家之一。為應對疫情,這家公司全員全力以赴,夜以繼日奮戰在一線,由其生産的口罩濾材幾乎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在公司副總經理謝敬偉看來,泰達潔凈實力抗疫的背後,是這些年的厚積薄發。

“我們一直致力於紡織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在超細纖維結構、材料複合工藝等方面實現了突破。”謝敬偉説。

山東是全國紡織服裝業大省。近幾年,山東省以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為主攻方向,以技術改造為重要途徑,全面推進紡織服裝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重塑。

來自山東省工信廳的數據顯示,如今,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在役工業機器人有2000多臺套,在全省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孚日、如意、康平納、韓都衣舍、愉悅家紡等龍頭企業已開始從智慧製造向智慧服務轉型。

“新技術已經成為産業增長的新力量。”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明鳳説,紡織企業只有融入智慧化的大潮中,才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重塑是紡織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在這種態勢下,電商平臺與紡織企業間的對接也變得日益緊密。去年12月,在山東省高密市政府的牽頭下,孚日集團與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聯手,借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加快轉型,提升産能。

拼多多副總裁井然説,該計劃是拼多多聚焦國內中小微製造企業成長的系統性平臺,將扶持上千家工廠,為企業提供研發建議、大數據支援和流量傾斜,助其加速實現智慧化轉型。

“智慧科技助推紡織業轉型正逢其時。”天津工業大學校長夏長亮認為,紡織業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向智慧製造、綠色製造轉型,在有助於行業自身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會對促進就業、刺激消費等方面産生積極意義。

在智慧科技賦能之下,紡織業市場下沉趨勢日漸凸顯,新藍海展現消費潛力。

“這幾年農村消費發生很大變化,食品煙酒基礎需求佔比逐步縮小,家居、教育、娛樂等方面不斷提升,這給紡織家居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家紡家居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雁飛認為,未來消費者在追求實惠的前提下將更關注品質,尤其是在三四五線城市,變革中的紡織業將有更大作為。

同時,C2M模式有望重塑紡織業生産消費格局。C2M模式是指用戶直連製造商,它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通過生産線的自動化、定制化、節能化、柔性化,按照訂單要求生産出個性化産品的工業化定制模式。在紡織行業,這一模式正從夢想照進現實。

復旦大學産業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范劍勇指出,依託社交電商平臺,C2M模式更具可操作性。以拼多多為例,它基於社交演算法,將消費群分類,提高推送的精準性,壓縮中間供應鏈渠道,實現生産者與消費者的直連。

“C2M模式對電商和實體製造企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井然也認為,在新消費需求帶動下,電商平臺要向後端延伸,在供應鏈上游發掘更多的優質企業、優質商品;製造企業則要進一步觸達前端,推出更多精準滿足新消費需求的差異化商品。

無論是市場下沉還是C2M模式,其實與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謀而合。依託新業態、新模式,紡織業的新消費需求被挖掘出來,實現去庫存、去産能,並倒逼企業優化生産及成本結構。

放在全球競爭的大視野下,紡織業的升級再造已成必然趨勢。業內期待,以智慧改造為牽引,加快紡織業的全行業轉型。

傳統産業 嘗到數字化轉型“甜頭”

□記者 黃興 重慶報道

依託公魚互聯雲平臺,企業可運用AI機器視覺把控混凝土品質、線上以優惠價採買砂石等大宗建材、線上下單“找車”、憑藉“應收賬款”一鍵觸達供應鏈金融……近年來,以生産預拌混凝土為主的重慶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正著力轉型為“生産服務商”,旗下的公魚互聯雲平臺成為我國混凝土行業首個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示範項目,成立不到一年已服務1400余家企業,累計交易金額達47億元。

“一直以來,公司佔據的市場份額雖然比較大,但後續增長乏力。為了企業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很早就探索數字化轉型,最後基於內部轉型的成果孵化出公魚互聯雲平臺,涵蓋電子商務、智慧製造、智慧物流、電子結算、産業金融等智慧服務,為混凝土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與資源協同服務。”重慶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禮説。

這家企業“跨界”到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正是重慶各行業探索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生動縮影。近年來,隨著要素成本攀升,一些工業企業面臨較大的生産經營壓力,擁抱包括工業網際網路在內的智慧化浪潮,成為企業新的發展方向。數據顯示,2019年重慶新增9500家企業“上雲”,本地企業“上雲”數累計達到4.7萬家。通過“上雲上平臺”,實現生産管理的數字化、智慧化,不少企業從中嘗到“甜頭”。

重慶安第斯摩托車製造有限公司,依託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改造生産流程,實現了生産方式躍升。“以前我們通過電話、傳真等向供應商下達訂單,費時還易出錯,‘上雲’後供應鏈管理完全線上化,物料庫存明顯降低。200多家供應商也無須每月到廠來對賬了。”該公司總經理李春東表示,企業“上雲”增添了轉型升級的信心,今年産值有望逆勢上揚。

而在位於港城工業園的重慶海爾滾筒洗衣機生産線,“5G+工業網際網路”更讓企業邁向“智慧製造”新階段。電子大屏實時顯示各項數據,生産過程清晰可見,並協同原物料供應、倉儲物流等環節聯動,“車間大腦”能自主決策生産時序、産品數量。“改造後這條生産線生産效率提升40%以上,綜合測算下來兩三年即可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海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區域總經理張津銘説。

企業成批量加速“上雲上平臺”,也促使重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大發展。作為由海爾創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卡奧斯平臺進駐重慶一年間,已服務200余家企業“上雲”,營收達5000余萬元。有鋻於重慶工業門類齊全,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豐富,阿裏飛象、智慧雲科等一大批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渝佈局,助力重慶實現“智慧製造”。

記者採訪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少製造業企業復工復産面臨物流不暢、原材料供應中斷等難題,而工業網際網路連接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産業鏈,助力復工復産具有天然優勢。為此,早些時候,重慶就已組織一批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企業免費提供供應鏈管理、物資供需匹配等服務,有效推動了企業復工復産。

“現在,傳統製造企業更加深刻認識到製造業數字化、智慧化的趨勢,更堅定了開展智慧化改造的決心。近期,聯繫我們洽談‘上雲上平臺’的企業明顯多了起來。”重慶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致圓説。

據悉,重慶相關部門今年將培育工業網際網路十大平臺,形成龍頭平臺引領、細分領域和專業平臺同步發展格局,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推動産業整體轉型升級,同時推動上萬家企業“上雲”。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新基建”探索數字時代傳統行業轉型路徑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0-06-08 14:34:59
“新基建”正在驅動各行業數字化和智慧化升級。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新技術大量並高速地涌現,傳統行業的升級再造面臨轉型跨度大、難度大的困境,而中國的數字經濟和數據、互聯技術發展起來的巨頭企業已經居於世界前列。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