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門口的掠食者:退休幹部遭遇房産“套路貸”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09-04 10:15:56

原標題:老房子門口的掠食者:退休幹部遭遇房産“套路貸”

張光興在北京市豐台區不動産登記中心領回房産證。

85歲那年,張光興開始“流浪”。

這位原衛生部退休幹部租地下室住、到親戚朋友家洗澡,居無定所。因為他的房子沒了。

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這位北京老人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分兩次借貸400萬元,“投資”新元盛業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簡稱“新元公司”)。公司承諾的還貸、收益、保本和免費提供保健品都沒有兌現。張光興債務纏身,房子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賣掉,他一度被迫離開了家。

近兩年,許多跟張光興一樣失去房子、背上債務的老年人,出現在公眾視野裏。張光興的代理律師齊正解釋,2017年,因全北京有200多人報案,新元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法定代表人王淑芳被北京警方逮捕。與其相關的部分案件至今仍在偵查中,涉及的房産有200多套,張光興是其中一個案例。

“流浪”16個月後,今年7月,根據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張光興的名字回到他曾失去的房産證上。老人也回到住了將近30年的老房子裏。

另一些簽下他名字的紙張,眼下仍令他喘不過氣。400萬元,欠款合同白紙黑字,債權人把他送上了被告席。

“新元公司的案件涉及的200多套房産中,張光興是目前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拿回房子的。”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田碩寧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説。

律師齊正認為,比起其他200多個家庭,乃至全北京、全國所有因“以房養老騙局”“套路貸”失去房子的老人,張光興算是“運氣很好了”。

“有房子嗎?有汽車嗎?”

齊正一直覺得奇怪,為什麼退休幹部張光興年輕時學醫,晚年卻不信醫生,更信保健品。

老人家是資深的保健品消費者,他關注各式各樣的産品,瓶的、罐的,固體的、液體的。他曾跟上百人擠在一間屋子裏聽課,平時看保健養生類書籍。他看書時還喜歡做筆記,在空白處寫心得感想,幾乎在每行字下面畫線畫圈。

2016年,新元公司的酵素類産品引起張光興的注意。“酵素啊,酶啊,我非常感興趣。”他説酵素的理念,和他當初在醫科大學學的內容是一致的。新元公司的宣傳資料印得“非常多,隨便拿”。張光興越研究越認同,開始購買産品。

當時,對老人來説,唯一的問題是這種保健品“價位太高”。張光興很快發現,自己掏錢,“繼續吃下去比較困難”。

據張光興和多位老人回憶,新元公司有一個部門叫“貸款部”,負責把老人介紹給小額貸款公司或放貸人。

“有房子嗎?有汽車嗎?”新元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建議他,將房産作為抵押物,可以從私人借貸公司借來好幾百萬元,再將這筆錢作為投資,注入新元公司,張光興就能不花錢吃酵素了。

老人記得,新元公司當時承諾,會簽下協議,幫他償還貸款産生的利息,每個月還會給他一筆投資收益,稱之為“回購款”,貸款到期後新元公司歸還本金,算是“以房養老”。

張光興當時很動心,回家跟妻子劉曙光商量。老太太起初不同意,最終在老爺子的堅持下答應了。如今回想那個時候,劉曙光直咬牙。

2016年12月,經由新元公司介紹,兩位老人被一位放貸人帶到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在幾份文件上簽了字。

直到今天,張光興也説不清自己是怎麼簽下那些文件的,他最後也沒有拿到公證書,更搞不清楚經公證産生法律效力的文件約定了什麼內容。後來據媒體報道,類似案件中有些老人,在公證程式進行期間,甚至不記得見沒見著公證員。

程式完成後,張光興被新元公司告知,他抵押的房産可以從放貸人那裏借出300萬元,這筆錢將用於購買新元公司的保健品800公斤。老人表示,新元公司當時承諾每個月給他6萬元“回購款”,一年之後全額返還300萬元本金,貸款産生的每個月9萬元利息,也由新元公司來還。

此後每個月1日,説好的6萬元都會按時打到老人銀行賬戶,打款人是新元公司。銀行流水明細單顯示,新元公司也的確將利息打到了債權人的賬戶上。

張光興也琢磨過,“房子市值將近600萬元,卻只貸了300萬元,是不是有點不合算?”後來,他對當時的收益情況很滿意,於是又將自己的80萬元存款投入新元公司。

2017年3月,張光興被放貸人勸説,到北京市方正公證處,再次簽下自己的名字,借貸100萬元。

在相隔4個月的兩份經公證的債權文書上,債權人是兩個不同的人。為這兩次借貸進行信用擔保的人名叫楊世軍,他分別收取了9萬元、13萬元的擔保費。

對張光興這樣的老人來説,公證處這3個字,有著特別的公信力。可用齊正的話説,他接觸的“以房養老騙局”“套路貸”相關案件,大多都會使用把老人領到公證處簽字的方式。

抵押房子的老人,借來的錢除了注入保健品公司,還投資五花八門的信託基金、理財産品。“這些人利用了公證處的公信力,削弱老人的防備意識,因為老人認為公證處就代表著公正。”齊正説,“但有些公證員,跟小貸公司的人特別熟。”

張光興還沒有來得及看賬戶,他借來的錢就直接轉給了新元公司。此後,張光興在7個月裏收到兩筆“投資”的“收益”,累計44萬元。新元公司在7個月裏累計幫張光興還款72萬元。

齊正後來幫張光興算了算,新元公司給老人的這些“收益”,不足以彌補張光興投入的80萬元,也不足以彌補後來陸續産生的“房租、訴訟費、律師費、保全費用、保險公司保全房産的保函費用”。

更何況,就算房子回來了,老人還背著400萬元的債呢。

錢沒了,老房子也對他關上了門

危機在2017年7月開始顯現,用齊正的話説,當時,新元公司“資金鏈斷了”。

在這位律師看來,新元公司的經營方式是“龐氏騙局”,“利用新投資者的錢,給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而王淑芳“只有忽悠的本事,沒有真正經營的本事”,資金鏈斷裂是遲早的事。

“新元公司的貸款部門,本質上是多個小貸公司的工作人員和非法職業放貸人組成的。套進來的人越多,利息也越滾越多,王淑芳的融資成本也就越來越高,這是不可持續的。”齊正向記者解釋。

那個7月,包括張光興在內,許多“投資者”都沒有收到新元公司打來的“回購款”,該給借貸公司的錢也沒有到賬。這些抵押房産借貸的人,開始陸續接到催款電話。他們找新元公司催問,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答覆,錢也要不回來。最後,不少人選擇報案。

一個月後,新元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淑芳被警方逮捕,“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張光興必須自己面對400萬元債務和借款不斷産生的利息,就連他那800公斤保健品,因為沒有搬回家,似乎“也打水漂了”。

新元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逮捕還不到一個月,張光興家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當初為他做擔保借錢的楊世軍。

楊世軍與張光興的兩位債權人簽下債權轉讓合同,如今成為張光興唯一的債主。在楊世軍眼中,事情很簡單,就是張光興跟他借錢投資,失敗後還不上錢了。

在熟人眼中一輩子老實、本分的張光興開始琢磨賣房還債。作為退休幹部,他張羅賣房手續時驚動了老幹部局。局裏的人一聽這事兒,都説他“肯定是被騙了”“這麼大歲數他貸什麼款?不可能”。當時,劉曙光去加拿大探望女兒,房子是夫妻共同財産,張光興沒賣成。等老太太回國,一聽賣房,立刻就否決了。

幾個月後,楊世軍再次出現時,張光興的名字,已經從自家房産證上消失了。

老兩口這才弄明白,自己當初在公證處簽下的文件裏,包含了一份委託書,“受託人可以代我們到房地産交易管理部門辦理房産産權轉移、過戶事宜等”。委託人是劉曙光和張光興,受託人正是楊世軍。

在老兩口不知情的情況下,楊世軍已經把房子以400萬多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叫丁明的人,低於市場價約200萬元。齊正給記者展示了另一份文件的複印件,上面顯示,丁明在“買”下這套房子之後,又將其抵押給楊世軍。

去年12月,張光興與被告丁明、第三人楊世軍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一案,在豐台區人民法院方莊法庭正式開庭審理。丁明出庭並承認,自己並沒有真的拿錢買這套房子,只是因為擁有北京戶口,替楊世軍挂了個名。房子真正的擁有者,還是楊世軍。

也是楊世軍敲開了張光興的房門,要求兩位老人離開“自己”的家。

扯皮的過程,張光興已經不太記得,只記得楊世軍帶來的人“很講究,只説話,不動手”。

老兩口報警了,但民警看了房産證上的名字,無可奈何。雙方沒有任何肢體接觸,最後民警只能説:“你們這是經濟糾紛,得通過法院來解決。”

“收房”的人拿著房産證,叫來開鎖公司,直接給房門換了鎖。這處8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張光興和劉曙光老兩口一人佔了一間,楊世軍帶著另一個陌生人在客廳住下了。

兩位老人約好,不能同時出門,至少要留一個。門鎖已經換了,一齣去,恐怕就回不來了。他們的女兒女婿都在國外,一時趕不回來。

老人和收房人共同生活小半個月,偶爾互相冷嘲熱諷幾句,大多數時候相顧無言。老兩口在廚房自己做飯吃,對方每天叫外賣。劉曙光發現,當初的兩個債權人之一,偶爾會來給楊世軍及他的同伴送飯。

與此同時,楊世軍開始領人來看房子,要把房子轉賣出去。從早到晚,看房的人一撥兒接著一撥兒。劉曙光要是碰見了,就湊過去提醒對方,“這房子別買,産權可有爭議啊”。這話丟出去,來的人“腳後跟一旋就走了”。

這場對峙持續到2018年4月10日,那天劉曙光恰好不在,張光興一個人守著老屋。突然間,房子的水電煤氣都停了。

張光興一緊張,忽略了老伴不在家的情況。他走出房門,進入樓道查看電錶箱,等他反應過來時已經晚了。

這間他住了將近30年的老房子,在他面前牢牢鎖上了房門。

與張光興處境相同的老人,近來年陸續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已經立案的包括北京中安民生的“資産養老”案、廣艷彬案等。類似的案件中,老人往往經歷暴力收房或被迫賣房。

在公證處簽下一摞文件後,許多老人的房子就此被小貸公司控制。即便有些涉案人被依法判刑,被抵押出去的房産仍然難以追回。有著法律效力的“簽名”和“公證”,成為司法部門的最大阻礙。

可他們同樣很難説清,自己是否真的對簽下的那些協議毫不知情。楊世軍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提及,張光興借款時的兩次公證,公證處都有全程監控錄影,隨時可供查閱。他本人也願意跟張光興、劉曙光當面對質。

“到底是誰在説瞎話?現在是誰在賴賬?誰在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推卸責任?誰在不擇手段地弄這些事兒,當一個表面上的受害者?”楊世軍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説。

涉及“以房養老”騙局的新聞出現頻繁,張光興格外留意。他在一個與自身遭遇相似的案件中,看到了律師齊正的名字,覺得這個律師“有經驗”。

那起案件中,齊正幫受害人拿回了房子。他坦承,由於公證書的存在,這樣的案件辦起來很有難度。

2018年7月左右,張光興輾轉找到了齊正。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老房子門口的掠食者:退休幹部遭遇房産“套路貸”
來源:中國青年報2019-09-04 10:15:56
“流浪”16個月後,今年7月,根據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張光興的名字回到他曾失去的房産證上。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