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村落文化的靈魂” 贛州古祠堂迎來春天

來源:江西日報 2019-05-17 09:27:34

有人感嘆:“欣賞一座古祠,猶如穿越一段歷史的長廊;會晤一座古祠,猶如聆聽一位蒼老明世的長者心聲。”

在贛州,每一個客家村落都有屬於自己的祠堂,它們記錄著客家人世代遷徙的歷史,也見證了客家人的地域文化特色與家風家學,承載著沉甸甸的鄉愁。由於年久失修,它們大部分急需得到關注保護。

古祠堂面臨年久失修問題

近日,安遠縣長沙鄉筼筜村,雨水打在記者身上,也打在“江南第一宰相”唐中書令鐘紹京後代于1467年興建的“越國世家”鍾氏宗祠群。群山靜默,古祠莊嚴,雨霧繚繞中,小小的村莊裏,無論是正殿內的鍾氏歷代牌位,還是宗祠裏保存完好的精雕梁托、神龕、屏風、花板,都有跡可循,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家風文化傳承。

在這裡,除了保存完整的“越國世家”總祠堂,周邊還散佈著大小旁支祠堂20余座。整個建築群是四合院式, 高脊、飛檐、柱子、山墻頂部均雕龍畫鳳,描花繪草,室內全由青磚鋪成。作為族人聚會、祭祖、喜事慶典、演戲娛樂之地,每年農曆正月的“迎燈彩”“搶花轎”等熱鬧非凡的民俗活動都在這裡進行。

祠堂為民間禮制性建築,是宗族祭祀祖先和舉辦婚、喪、壽、喜等事及議事、聚會的公共活動場所,但大部分已退出功能性建築行列。據贛州市相關部門初步調查統計,該市現存古祠堂5506座,分佈在1566個行政村,保存較好的2124座,保存一般的2303座,毀壞破損的1079座,已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498處。

時光變遷,贛州古祠堂基本面臨著年久失修或者修繕不當、閒置浪費的問題。

出臺方案加強保護與利用

是讓古祠堂“自生自滅”,還是納入政府管理體系中讓古祠堂重新煥發生機?記者注意到,在2018年年底,贛州市政協就組成調研組到全市各縣及鄰近縣市就“古祠堂現狀及保護與利用”進行專題調研。

“贛州市是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保護好古祠堂,對於研究、傳承、發揚客家優秀歷史文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要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價值,維護其真實性、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實現保護、利用與傳承相協調。”近日,贛州市政府印發了贛州市古祠堂保護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

從該通知上,記者嗅到了古祠堂的“春天”:該方案明確了保護對像是“1949年以前建設的,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禮制性建築,含宗祠、總祠、家廟、公祠、祖祠、房祠、廳廈等”,整體目標為“爭取用4年時間(2019-2022年),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逐步建立古祠堂建築保護利用長效機制,把古祠堂打造成傳承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陣地和弘揚文明鄉風的重要平臺,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加快贛南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方案顯示,資金保障來源除了社會籌資,政府投入上則爭取上級文物保護、傳統村落、歷史街區等項目資金維修古祠堂或整治周邊環境;另一方面,市、縣財政統籌用好文化、旅遊等各級各類資金,對古祠堂文物維修項目採用以獎代補方式予以支援。

贛州市古祠堂保護利用工作方案的出臺,在今後將使類似的古祠堂保護有章可循。該方案明確提出,2019年10月前要完成分類建立保護名錄;在2019年12月以前,對列入保護名錄的古祠堂,統一設計保護標誌牌,實施分類掛牌保護;分三年(2020-2022年)實施古祠堂維修工程,完成對亟須維修的古祠堂進行搶救性維修。

“保護傳統村落,就要優先保護祠堂。村落文化的核心一個是祠堂,一個是村廟,它們是村落的公共空間,也是村落文化的靈魂。贛州市能對古祠堂專門出臺保護方案,值得肯定。”文化學者對贛州此舉表示贊同。

“祠堂是宗族祖先的‘根’,是後代子孫尋根謁祖的精神家園。等村裏祠堂維修好後,今年冬天我要帶著兒孫輩回家拜祖。”在南昌工作的安遠籍退休職工老杜表示了對祠堂修繕後“認祖歸宗”願望。 (記者 鐘秋蘭)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保護“村落文化的靈魂” 贛州古祠堂迎來春天
來源:江西日報2019-05-17 09:27:34
有人感嘆:“欣賞一座古祠,猶如穿越一段歷史的長廊;會晤一座古祠,猶如聆聽一位蒼老明世的長者心聲。”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