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來源:求是 2019-05-16 17:28:53

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與往年相比,今年財政政策取向依然是積極的,但政策力度和重點有所不同,集中體現為“加力”和“提效”。“加力”主要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和支出力度,著重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推進更為明顯的降費,以引導企業預期和增強市場信心,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提效”主要是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著力盤活存量、用好增量,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支援三大攻堅戰、科技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農”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領域,提高財政支出績效。

一、為什麼要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從國內外形勢來看,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但從大勢上看,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把握好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實力。近期主要國際機構連續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取向也在發生變化,財政政策有所擴張,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加力提效,以政策的穩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穩,以政策的確定性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在世界大變局中牢牢把握戰略主動。

從破解發展主要難題來看,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是結構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近年來,我們注重發揮財政政策調控結構的優勢,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供給體系仍不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經濟難以實現良性迴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加力提效,在穩定總需求的同時,加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援,推動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有利於增強我國經濟的品質優勢,不斷提升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來看,鞏固我國經濟穩中有進良好態勢也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援。過去一年,我們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減稅降費、補短板、調結構力度,促進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時也要看到,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依然較多,重點領域風險不容忽視,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鞏固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有必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加力提效,進一步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相關工作,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更進一步。

二、減稅降費送出了怎麼樣的“大禮包” 

減稅降費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之舉,也是一項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重大改革,對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優化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減稅降費政策以減稅為主,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重點降低作為國民經濟骨幹支撐的製造業和吸納就業主力軍的小微企業稅負,主要包括增值稅改革、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降低社保繳費等。一項項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給人民群眾送去了“大禮包”。比如:

增值稅改革方面,今年4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産、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方面,今年1月1日起,對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大幅放寬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並加大優惠力度,僅企業所得稅減稅政策就惠及1798萬家企業,佔全國納稅企業總數的95%以上,其中98%是民營企業。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方面,今年1月1日起,子女教育、繼續教育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開始實施,一季度約4887萬納稅人享受到該政策;提高起徵點和實施專項附加扣除,約9163萬納稅人無需再繳納個人所得稅。

降低社保繳費方面,今年5月1日起,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同時,進一步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

今年將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這被稱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減稅降費”。目前主要減稅降費政策和措施都已明確,關鍵是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密切跟蹤、及時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加大督查和監督力度,讓企業和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三、支援三大攻堅戰,財政不缺位 

打好三大攻堅戰,事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財政部門在支援打好三大攻堅戰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通過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突出財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完善財稅制度安排,可以有效發揮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消除貧困、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的職能作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針對三大攻堅戰的突出問題,集中力量支援打好重點戰役。

支援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著力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3.08萬億元,既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也為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創造更好條件。嚴格落實省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隱性債務風險的防控責任,研究採取統籌各類資金資源償還、市場化金融工具置換、規範政府支出責任管理等措施,引導地方逐步壓減隱性債務規模。同時,強化違規舉債責任追究,終身問責、倒查責任,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

支援脫貧攻堅戰,重點是貫徹精準方略。我們結合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發現問題的整改,進一步加強投入保障,強化扶貧資金監管。今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1261億元,增長18.9%,增量資金主要用於深度貧困地區。支援脫貧攻堅戰,重點支援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義務教育方面主要做好控輟保學,基本醫療方面主要做好醫療救助,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基本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存量危房改造,同時支援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此外,要繼續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對扶貧項目資金實施全過程績效管理。

支援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是支援綠色發展。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資金600億元,增長35.9%;安排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811億元,增長12.5%。今年將繼續支援做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等工作,支援中西部地區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強化土壤污染管控,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實施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政策;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和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四、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堅強財政後盾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擔負的職責、發揮的作用、産生的影響十分重大。

在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方面,將用好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繼續處置“僵屍企業”,推動更多産能過剩行業加快出清;落實企業改制重組、去産能調結構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企業優勝劣汰。

在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方面,將支援若干國家級、省級實體經濟開發區打造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特色載體,促進“雙創”升級;發揮好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支援創新型企業發展;落實好創業投資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開展適當提高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限額標準試點。

在提升産業鏈水準方面,將引導資本、資源向戰略關鍵領域聚焦,實現戰略關鍵領域創新突破;推進製造業領域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支援創新和綠色發展的政府採購政策,充分發揮首臺(套)等政策功能,加大對製造業特別是重大裝備和關鍵産品的支援力度。

在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方面,將綜合運用融資增信、以獎代補、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支援;用好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推動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加快與省市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開展業務合作,繼續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進行獎補,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五、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財政出了哪些實招 

我國擁有巨大的發展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有13億多人口的內需市場,這是經濟發展的底氣所在。在外部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激發消費潛力、促進有效投資、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出實招,從而穩定和擴大國內有效需求,為經濟平穩運作提供有效支撐。

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比如:適應服務消費加快新趨勢,完善支援社會力量提供教育、文化、體育、養老、醫療等服務供給的財稅政策,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快重點領域政府購買服務改革,擴大購買範圍和規模,提升公共服務品質;重點圍繞農産品及相關領域,支援建設現代供應鏈體系;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擴大農産品消費。

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促進有效投資。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加快發行,各地將資金及時用於補短板、增後勁的重點項目上,能有效穩定投資。今年安排中央基建投資5776億元,將進一步優化投資方向和結構,支援交通、水利、能源、生態環保、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提升資訊網路、現代物流等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實施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若干重點工程,推進川藏鐵路規劃建設。

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著力構建完善財政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以提升農業綜合産能。以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農業生産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需要財政大力支援。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支援也在不斷加大,中央財政安排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增長14.7%。此外,財政將通過切實舉措,促進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

六、財政政策著力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 

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應成為財政政策的著力點。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制度、兜住底線,精心做好各項民生工作。今年,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強化民生支出管理,著力保障基本民生,特別是在就業、教育和社會保障方面加力。

在積極促進就業創業方面,較大幅度增加就業補助資金,落實國家普惠性就業創業政策,支援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

在支援發展公平優質教育方面,落實“一個一般不低於、兩個只增不減”要求,保持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今年中央財政用於教育的支出超過1萬億元;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重點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促進公辦民辦並舉,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擴大高職院校獎學金覆蓋面,提高資助標準,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

在提高社會保障水準方面,今年1月1日起,按平均約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至3.5%,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為實現全國統籌創造條件;繼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520元,提高的30元中安排一半用於增強大病保險保障能力。此外,還將繼續推進城鎮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保障困難群體基本居住需求;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支援各地開展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

今年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給財政收支平衡帶來巨大壓力。為彌補因大規模減稅降費形成的地方財力缺口,中央財政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超過7.5萬億元,力度是近幾年最大的。同時,根據當前經濟形勢和各方面支出需求,擴大財政支出規模。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超過23萬億元,增長6.5%;赤字2.76萬億元,赤字率由2.6%提高到2.8%。此外,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

特別重要的是,面對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減收,為保障財政政策更好發揮作用、確保年度預算平衡和既定財政政策落實,各級政府必須帶頭過緊日子,始終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要把過緊日子作為財政工作長期堅持的方針,切實貫徹和體現到財政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劉昆: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來源:求是2019-05-16 17:28:53
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與往年相比,今年財政政策取向依然是積極的,但政策力度和重點有所不同,集中體現為“加力”和“提效”。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