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一體化催生長三角發展新動能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9-03-24 10:55:25

區域一體化催生長三角發展新動能-中國網地産

江蘇南京江寧溪田田園綜合體的徽派建築。記者 季春鵬 攝    


萬物復蘇,蟲鳴鳥語,鮮花吐蕊,江南的春天如約而至,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中國經濟發展版圖中最具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區域之一——長江三角洲,站上了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著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臺階。集聚創新活力,開放共用資源,區域一體化發展為長三角地區催生出了新的發展動能。

創新活力迸發長三角啟動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玻璃可以有多薄?答案是0.12毫米。國內自主研發生産的超薄玻璃日前在安徽蚌埠下線,記者看到,這款超薄玻璃不僅透光率高,而且韌性好,可被彎曲成環狀也不會折斷。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彭壽告訴記者,這種超薄玻璃技術已實現國際領先,可完全取代進口,也為曲面顯示、可穿戴設備等前沿科技領域打下良好基礎。

在剛過去的2018年,上海張江“藥谷”多個創新藥取得突破:君實生物用於黑色素瘤治療的國內首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PD-1抑製劑獲批上市;和記黃埔的抗腫瘤國家一類新藥喹替尼獲批上市;再鼎醫藥用於卵巢癌患者維持治療的創新腫瘤靶向藥物上市……

1名工人、7條機械手,經過6道衝壓工序、10秒時間,一根用於太陽能電站的太陽能跟蹤支架系統的軌道支撐架就此産生。這是蘇州寶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衝壓智慧車間,可以為企業降低20%左右的生産成本。

在浙江,全國最大的輪胎製造企業中策橡膠集團引入阿裏雲人工智慧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極大地穩定了混煉膠性能,平均合格率提升了3%至5%。

長三角是“中國製造”和外向型經濟的代表性區域之一。面對全球經濟放緩、國內經濟主動調結構等諸多困難,長三角地區一邊放眼全球前沿産業,尋找新的發展動力,一邊用資訊化、智慧化對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用“壯士斷腕”“騰籠換鳥”實現“鳳凰涅槃”。

經過多年培育,浙江正日益成為數字經濟創新創業的沃土,杭州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逾50%;江蘇正加快形成集智慧設計、智慧産品、智慧裝備和智慧技術及服務於一體的全産業鏈;上海認準産業鏈、價值鏈高端,正在建設全球卓越製造基地;安徽科技製造業全面發力,區域創新能力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方陣。

工業增加值佔全國的1/4以上,機器人産能佔1/2,資訊服務業佔比1/3,積體電路的産業規模達到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佔全國1/3……長三角三省一市2018經濟年報“成績單”裏,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的蓬勃增長,已經成為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新引擎”。

互聯互通促進高水準區域分工合作

2018年12月25日開通的杭州至黃山的杭黃高鐵,打通了浙西至皖南山水相隔的天塹,串起了杭州西湖、淳安千島湖、安徽黃山等諸多名山秀水,也悄然推動著浙西皖南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

交通便利化帶來的人流、物流暢通,進一步加速了資源、資本在長三角區域間的流動。滬昆高速公路在公路網編號為G60,始於上海松江區,途經浙江,止于雲南昆明。2018年6月,蘇浙皖8個城市齊聚上海簽署了共建共用G60科創走廊戰略合作協議。G60科創走廊串起了上海松江,浙江嘉興、杭州、金華、湖州,江蘇蘇州,安徽宣城、蕪湖、合肥9城,從交通要道變身創新高地,成為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安徽省社科院城鄉經濟研究所所長孔令剛認為,高鐵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中國傳統的城鎮空間等級體系,如果説5年前安徽的合肥、宣城、蕪湖等還屬於泛長三角的邊緣城市,如今依託G60科創走廊,這些城市擁有了成長為匯聚創新資源的中心城市的發展機遇。

總投資409億元、民間資本控股51%的杭紹臺鐵路,總投資383億元、民間資本控股51%的杭溫鐵路兩個國家級鐵路PPP示範項目落地,分別引入復星集團等8家民營企業聯合體、百盛聯合集團。長三角民間資本抱團進入鐵路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先行先試,為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走出新路,也讓長三角經濟更具“粘合力”。

浙商、蘇商、皖商或是滬商,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企業在上海松江建設正泰啟迪智慧港,在浙江嘉興佈局華東智慧能源與電氣産業基地,在安徽合肥設立智慧電力製造設備基地,由此實現了産業鏈、價值鏈的最優配置。”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成劍説。

産業轉型與重構,促進了區域內分工的不斷深化,也促成了港口等重要物流基地的深度合作。長三角擁有港航業的兩大“世界冠軍”,一是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一是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2月19日,這兩個世界大港在上海“握手”,簽署《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股權合作共同推進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

更大規模的産業園合作模式已探索多年。被稱為蘇南發展模式“殺手锏”的蘇州中新工業園,在經歷開發建設20多年後,已經從發展初期的學習借鑒、要素集聚為主,進入了輻射帶動的新階段。在以市場化形式與安徽滁州跨省域建立了蘇滁現代産業園後,2018年底,這一“走出去”模式再次被複製到浙江嘉善,開始了區域合作實現更高水準規劃、更高起點發展的新探索。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長三角一體化決策諮詢專家周振華認為,市場之手已經走在政府的前頭,正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從過去垂直化的産業分工、貿易分工,轉向水準化的要素分工、價值鏈分工,資源分佈結構也從過去週邊向上海集聚的“虹吸”式等級結構轉向區域網路式結構,各節點關係趨於平等,合作大於競爭。

金融協同

提升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新能級

上海國際集團牽頭髮起的總規模1000億元的長三角協同優勢産業基金不久前在上海正式落地,這一基金將通過對“硬科技”等方向的重點投資,加速長三角産業鏈深度融合。共同發起方包括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在跨行政區域、跨不同行業、跨所有制企業間實現了資本合作。

浙江自貿區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探索油品全産業鏈的合作,批准舟山三家倉庫作為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交割倉庫。

為更好地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沿線的9個城(區)日前與上海證券交易所達成戰略合作,上交所將設立上證G60科創走廊綜合指數和上證G60戰略新興産業成分指數。

金融一體化是經濟一體化的核心,長三角正借鑒全球經驗,發揮政府搭臺合力、探索多元化融資方式、充分用好資本市場、實現金融功能錯位發展。“長三角區域金融合作成效顯著,初步形成功能互補,優勢疊加的區域金融發展新格局。”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李軍表示。

同時,針對企業成本高企問題、上市公司債務風險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三角各地積極出臺了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的系列組合拳。

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長三角設立了5家服務基地,穩步化解了一些重大跨區域的金融個案風險。

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與農銀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共同設立“浙江省新興動力基金”,合作投資目標規模100億元,主要投向上市公司、特別是民營上市公司,用於緩解企業債務壓力,化解近期金融市場風險。

一系列減負降本、金融扶持實體經濟的組合拳出臺,民營企業的感受最明顯。“現在每天都會接到銀行負責人的電話讓我推薦優質的民營企業,國家對民營企業支援有力度,讓企業在寒冬中感到溫暖。”上海出口商品企業協會會長馮鄭州表示,之前喊了多年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的確得到了緩解。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阮青表示,區域合作是大勢所趨,金融協同是關鍵要素,要提升金融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新能級。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區域一體化催生長三角發展新動能
來源:經濟參考報2019-03-24 10:55:25
集聚創新活力,開放共用資源,區域一體化發展為長三角地區催生出了新的發展動能。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