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9-03-06 10:26:41

原標題: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説,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確保只增不減。支援社會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政府工作報告展望2019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今年擬安排2.15萬億元

報告説: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援,也為更好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創造條件。合理擴大專項債券使用範圍。繼續發行一定數量的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減輕地方利息負擔。

鼓勵採取市場化方式,妥善解決融資平臺到期債務問題,不能搞“半拉子”工程。

今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確保只增不減。今年財力雖然很緊張,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

要擴大有效投資,2019年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

解讀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表示,大幅增加專項債,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援,可以更好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把規範舉債的“前門”開得更大,為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創造條件。

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報告説: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

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援就業的導向。

解讀

“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是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民生的基礎保障。”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市長陽衛國表示,在推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更需要用新的産業空間支撐廣泛的就業機會,以實現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在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關鍵時期,就業的穩定器作用尤為重要。”全國人大代表、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利認為,穩就業首先要穩企業。“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就是穩就業的具體舉措,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只要搞活企業,就業就穩住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進一步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對城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

懲戒學術不端

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

報告説:今年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援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健全智慧財産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員,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佔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乾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要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功夫,決不能讓改革政策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

解讀

科研經費是創新活動的重要保障,即使是學術再精的科研人員,也難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煩惱。然而,編制課題經費需要充分想像力,預測未來幾年的差旅費、交通費、會議費、儀器費等;項目結題時還要把項目執行期間花的每一筆經費,與申請課題時的經費預算一一“對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表示,報告中提出的“包乾制”貼合實際,比如一筆項目經費就直接包乾到位,解決大學老師的後顧之憂,增加了科研團隊的自主決定權,也能夠徹底解決上述的所有問題。

健全地方稅體系

穩步推進地産稅立法

報告説:要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其中,加大預算公開改革力度,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地産稅立法。

解讀

2014年首提地産稅立法,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是“做好地産稅、環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時隔四年,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此獨立成句,表述是“穩妥推進地産稅立法”。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大網公佈的立法工作計劃獲悉,從2015年到2018年,地産稅立法連續四年止步于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備審立法項目日程。立法過程較長,3年內落地可能性不大,地産稅目前在積極準備草案階段,短期出臺可能性不大。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地産稅的推出取決於立法的進程。中國地産稅的複雜性遠超國外。中國的現實國情決定地産稅改革不能簡單地照搬國外徵收房産稅的做法。希望地産稅法是一個良法,而不是草草地搞一個法律出來。中國地産稅不能搞得太快,穩中求進最好。

赤字率擬按2.8%安排

比去年預算高0.2個百分點

報告説:2019年赤字率擬按2.8%安排,比去年預算提高0.2個百分點,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具體而言,今年擬安排中央財政赤字1.83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9300億元,共計2.76萬億元。

適度提高赤字率,綜合考慮了財政收支、專項債券發行等因素,也考慮為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風險留出政策空間。今年財政支出超過23萬億元,增長6.5%,中央對地方均衡性轉型支付增長10.9%。改革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緩解困難地區財政運轉壓力,決不讓基本民生保障出問題。

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776億元,比去年增加400億元。創新項目融資方式,適當降低基礎設施等項目資本金比例,用好開發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項目建設。落實民間投資支援政策,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要帶頭講誠信守契約,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對拖欠企業的款項年底前要清償一半以上,決不允許增加新的拖欠。

解讀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表示,“今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赤字率略微上調,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實際。”

高職院校今年

大規模擴招100萬人

報告説: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於促進就業,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舉措。

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改革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提高辦學品質。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高職院校的投入,地方財政也要加強支援。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支援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

解讀

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部長朱之文表示,擴招100萬在目前的形勢下並不是一個小數字。國家提出要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改革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提高辦學品質,這些都是職業教育要解決落實的重大問題,解決好了,職業教育就能推動國家産業升級和經濟的轉型發展。教育人要思考怎麼落實好這些要求,對於我們來説也是非常艱巨的任務。

大病報銷比例

由50%提高到60%

報告説: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準,居民醫保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一半用於大病保險。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做好常見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

藥品疫苗攸關生命安全,必須強化全程監管,對違法者要嚴懲不貸,對失職瀆職者要嚴肅查辦,堅決守住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防線。同時,要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促進社會辦醫。

解讀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紹説,我國已開展國家癌症中心、區域癌症診療中心和腫瘤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以腫瘤醫院、綜合醫院腫瘤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為主體的癌症診療和康復體系初步形成。

李斌説,我國已建立腫瘤登記年報制度,目前全國建有腫瘤登記處574個,覆蓋4.38億人口,較為全面地掌握了我國癌症發病、死亡、生存狀況及發展趨勢。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採取綜合措施持續加強癌症防治工作,切實降低癌症死亡率,更好滿足百姓健康需求。

保護産權必須堅定不移

對錯案冤案要有錯必糾

報告説:加強和完善國有資産監管,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職業經理人等制度。依法處置“僵屍企業”。深化電力、油氣、鐵路等領域改革,自然壟斷行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

保護産權必須堅定不移,對侵權行為要依法懲處,對錯案冤案要有錯必糾。

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方面,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健全國家應急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強安全生産,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

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懲治盜搶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打擊非法集資、傳銷等經濟犯罪 ,整治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等突出問題,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平安生活。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來源:北京青年報2019-03-06 10:26:41
今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確保只增不減。支援社會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