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人物訪談 | 林少洲:有執念的人才能被歷史記住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01-17 15:21:32

情懷,在百度百科裏的解釋是,一種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懷,以人的情感為基礎與所發生的情緒相對應。


這個原本以人為載體而存在的虛詞,現在卻被越來越多地産商提及在嘴邊。


但效果,大部分是不甚滿意的。盧俊在公眾號裏就直言:“做商業地産,多多少少要點情懷,而這玩意恰巧是地産這行最稀缺的。”


地産行業盛産的,是對規模的逐利。尤其是2016年,市場的大熱以及龍頭房企的份額效應,讓許多原本推崇“小而美”的公司,默不作聲地改變戰略,轉為加速快跑。


當然,也有特例——陽光100。


這不是一家年輕的公司。它的前身——廣西萬通,成立於1992年。它,正式成立於1999年,至今也已18年。在目前的房地産行業四個3000億房企中,除了萬科成立較早,其他幾家都比它年輕——碧桂園成立於1992年,恒大成立於1996年,融創成立於2003年。


但它又是一家年輕的公司。在它官網的“企業價值觀與文化”介紹中,第一句話寫的就是:我們有一個夢想。這分明就是年輕人的口吻。


從這點上看,林少洲會加入陽光100,是有某些風格上的趨同性的。


剛步入50歲的林少洲,是在24歲那年進入地産行業的。他就職過上海萬科、北京萬科,是萬科內部有名的“救火隊長”,也自主創業過管理公司,運作了多個特色項目。2016年時,他受老朋友易小迪邀請,成為陽光100的首席執行官。


雖然已從業26年,但當你和他聊起天時,卻依然能感覺到他“寧缺不濫”的地産理想,絲毫不油膩。

以文化做地産初心不改


林少洲是廣東潮汕人,這是一個商人輩出的地方,林少洲也自小耳濡目染經商之道。但愛讀書的他,腦子裏更多的還是那一代人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北大四年的求學經歷,更加強化了這種理想主義的思維。1989年畢業,林少洲進入廣東省社科院,1991年初,林少洲加入了萬科,正式進入了房地産行業。


萬科總部,林少洲成為了王石的筆桿子,萬科研究室主任。1992年《萬科週刊》創刊,林少洲成了萬科週刊的第二任主編。


聊起《萬科週刊》,林少洲顯示出抑不住的自豪:“它的影響是全國性的,全國深滬兩地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和董秘人手一份,在它出現之前,企業內部媒體平臺大都是報紙,而之後都變成了雜誌。


直到現在,《萬科週刊》在業內尚有不小口碑”。


萬科週刊》的成功,也讓當時的林少洲有了人生第一個夢想——他想把《萬科週刊》公開發行,做財經媒體,發展成一個傳媒帝國。


雖然這個帝國沒有組建成功,但林少洲之後的足跡,都帶著這段職業經歷的烙印——用作刊物、做內容的心態去做項目,打造文化和精神家園。


1994年,林少洲出任上海萬科副總經理,他面對的,是陷入退房潮的上海萬科城市花園。他用坦誠承擔責任,花費兩年,終於扭轉頹勢。這次“救火”也讓集團很放心地將北京交付于他。1996年底,林少洲被總部調往北京出任總經理。這一次,他同樣出色地將萬科在北京的第一個項目——北京萬科城市花園帶出困境,並成為當時的“神盤”——不僅連續7個月排名萬科全國銷售冠軍,也是當時北京區域的“位置優勢不足售價卻比肩CBD”的典型案例。


歸結兩次“救火”成功的原因,林少洲認為,根本點在於他把房地産當成了文化事業在做,“以作內容的思維模式做運營,解讀客戶內心需求,讓客戶感覺他不只是在買産品,還是在買一種生活方式”。比如北京萬科城市花園,林少洲接手後,將它定義為“中産家園”,籠絡了一批重視人文精神與小資格調的目標客群,為他們打造了匹配的社區環境與鄰里圈層,這即是如今許多同行所説的“社群打造”。


2000年離開萬科以後,林少洲創辦了厚土機構,按他的説法,他想做一個精神家園,“厚土主要做的是低密度住宅的運營管理,比如2002年我們操盤了合肥的和莊,用了新徽派的建築風格,是當時合肥市場最高檔的樓盤。2005年時候,接手了北京的北京灣,採用了江南水鄉式建築風格。還有大連的唐風溫泉度假村等等的項目,我們都是把他們當做文化産品在做,打造成有人文氣息的文化地産,讓住下的人有歸屬感”。


三千弱水唯獨投緣易小迪


在房地産這個“實體製造業”裏,林少洲為産品注入“風賦雅頌”的想法一直沒有消減過,從一開始入行,到後來的自我創業,他的選擇裏都潛藏著這份念想,包括2016年加入陽光100。


雖然陽光100的成立時間早于行業內三分二的同行,但一直到了2014年3月,它才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在億翰智庫發佈的《2017年1-12月中國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200》中,陽光100去年的業績為93.9億元,排名行業第128名。從這些事項中,都可以看出,這個發家早,名氣不小的企業,在前進步伐上卻是一直謹慎。


這其中,和陽光100董事長易小迪的個人風格很有關係。


易小迪,想必業內人並不陌生,曾為”萬通六君子“的他,也算是行業裏的前輩。據林少洲介紹,易小迪是陽光100里最“全能”的,小到一個外墻立面的顏色,大到企業戰略的制定,他都能精通其中。而且他是一個“允許交學費”的領導,公司裏若有員工犯錯,他都會包容給予改錯機會。再者,他還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比如東營的一個項目,已經做了10年,但仍在不斷修改設計,自我創新。


這些小細節裏,易小迪的性格已可窺見一二。在規模已成為絕大部分公司的“大勢所趨”時,易小迪不曾搖擺過陽光100的戰略導向——做有溢價有附加值的東西,有文化內容的産品。


而林少洲和他之間最大的化學反應,就是這份不緊不慢的性情,以及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林少洲坦言,在他離開萬科後,向他拋出橄欖枝的行業大佬不少,但他都未有“投緣”之感,遇到了易小迪,陽光一百的企業文化,讓他産生了比較強的認同感。


上任新位亮現救火功力


林少洲認可了易小迪的“理想堅守”和為人,而易小迪肯將陽光100行政總裁的位置託付于林少洲,除了看上他的情懷,還有他的操盤能力。


在林少洲加盟陽光100前,陽光100在重慶有一個“問題盤”,叫喜馬拉雅。這個樓盤坐擁重慶兩江風景,先於市面同行引入智慧家居系統,聽起來本應是熱銷至極。然而,現實卻是,推出兩年裏只賣出四套,銷售陷入困境。林少洲上任以後,對這個盤的行銷思路進行了徹底改變——重新劃定客群、打造內容體系,將産品附加值傳達給容易認可的客戶。項目行銷團隊到千里之外的深圳找到了最重要的主力客戶,高出周邊樓盤四倍價格的房子終於找到了真正的知音。在林少洲的主導下,不到一年時間裏,原本滯銷的喜馬拉雅就扭轉了銷售局勢——一年時間銷售15億,除了少量千萬級別的豪宅,高端服務式公寓産品全部賣光了。


另一個案例,是宜興的鳳凰街。這是一個位於三線城市的商業街區,傳統觀念裏,它的運營一定很不容易,但現實卻是,它開街第一天,吸引了16萬人流,而整個宜興城區的人口,也不過30多萬。在運營這個項目上,陽光一百操盤團隊採用的是“根植于城市文化傳統,融入新場景、新業態”,引入陽光100旗下街區綜合體商業推廣活動品牌“鳳凰市集”,打造創意、文化、潮流的“鳳凰公社”。“商業街區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室外,需要不斷做活動,帶人氣,讓人有新鮮感,像是一個可以赴365天的廟會”,過去做情懷,現在研究商業模式的林少洲,顯然已經掌握了規律,“哪最嗨最爽,哪就有客流”。


林少洲的“救火”功力與運營能力,讓易小迪放心地把更多需要盤活的項目交任給他,例如“麗江雪山藝術小鎮”。這個曾經名噪一時其後卻陷入運營困境的特色小鎮,將是2018年林少洲的工作重頭戲。對此,林少洲也已經有了成型的盤活構想:“之前這個項目的定位是商業小鎮,現在要改為旅居小鎮,減少商業部分的面積,強化文化度假特色,引入市集、文化、度假的內容,打造藝術節,打造場景街區”。


求道情懷不悔繼續苦行


合作兩年,林少洲和易小迪,已基本形成了文化理念上的融合與運營上的互補,對於陽光100接下來的路,也有了統一的想法——以內容和特色統領項目,住宅快週轉、商業和公寓高溢價,在做好自身項目的同時向業界輸出管理品牌,拓展輕資産模式的服務式公寓和商業街區業務。


但在已有50家企業喊出“千億目標”的當下,企業的規模也是橫在他倆面前不可不思考的問題。對此,林少洲顯得很沒有“野心”:“我個人對做規模不是太有興趣,雖然房地産行業是生意導向,但放到歷史長河裏看,規模企業也不一定能代表什麼。相反,我更想做一些差異化的東西,而所謂的差異化,並不只在於房子本身,還在於內容和服務,做一些更得人心的産品,讓更多人認同你,記住你。這些對我來説,才是更能帶來強大成就感的東西”。


如果非要給陽光100未來3-5年定一個規模目標,林少洲希望在保持“情懷”的同時,將陽光100的規模推至300-500億,“不需要太大,有特色有意義最重要”。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時代人物訪談 | 林少洲:有執念的人才能被歷史記住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01-17 15:21:32
房地産企業要基因突變?一切的變化,根本在人。為此,中國網地産新欄目“時代人物訪談”率先鎖定曾為北京萬科少帥,現為陽光100CEO的林少洲。一個是大而美,一個是小而全,這其中的選擇,深諳他對這個行業變化的理解。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