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首次明確住房租賃標準

來源:南方網 2017-10-31 13:54:40

30日,廣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公安局、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聯合頒布《關於廣州市住房租賃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標準》),首次明確了我市住房租賃標準,為打造健康安全的居住環境,保障承租人健康安全居住提供了制度保障。

每人平均居住使用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

嚴禁群租房

《標準》明確了廣州住房租賃的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嚴禁群租房。《標準》結合廣州近幾年房屋租賃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首次明確了租賃住房的每人平均居住使用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考慮到現實生活中的特殊需要,承租人與同住人之間具有贍養、撫養、扶養義務關係及醫療護理等特殊情況的除外。該條款,主要是通過每人平均居住面積的設置解決“群租房”亂象,及其所引發的治安、消防、衛生等問題。

保證安全居住

需符合消防、燃氣、治安等標準要求

《標準》明確了住房租賃的安全居住標準。《標準》明確了租賃住房應當符合消防、燃氣、結構、治安、環保等方面的標準和要求,為承租人提供健康安全居住環境,提高居住舒適度,保障承租人的健康安全居住權益。

嚴禁“房中房”

單套住房改造不得加建廚房、衛生間

《標準》明確個人改造住房租賃的標準,嚴禁“房中房”。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39號)支援和規範個人出租住房及穗府辦〔2017〕29號文的相關規定,《標準》第三條明確了單套租賃住房的改造標準,其中單套住房改造不得加建廚房、衛生間的規定,以規範性文件的形式明確禁止“房中房”。

劃定企業租賃住房合法改造的界限

《標準》明確住房租賃企業改造住房租賃的標準。近年來國務院、建設部均明確要發展住房租賃企業,積極培育經營住房租賃的機構,鼓勵房地産開發企業開展住房租賃業務。目前,廣州市的住房租賃企業如雨後春筍,但因沒有可依據的執行標準,租賃機構在租賃住房的改造過程中無所適從,管理部門對其改造是合法還是違法也不知該如何判斷,限制了住房租賃企業的發展。《標準》的頒布將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對企業租賃住房的改造是否合法劃定了界限,將鼓勵、方便“有房”企業進入住房租賃市場。

“以屋管人”明確住房租賃企業管理標準

《標準》明確了住房租賃企業的服務及安全管理標準。住房租賃企業房源集中,聚集人數較多,治安、消防壓力較大,有必要設定安全管理標準,以維護社會治安的穩定,《標準》以制度的形貌把住房租賃企業的管理標準固化下來,為進一步摸清人、屋底數,有針對性開展服務管理工作夯實基礎。確保“以屋管人”已經成為社會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嚴禁“膠囊公寓”

明確宿舍型住房租賃每人平均使用面積

《標準》明確了宿舍型住房租賃的標準,嚴禁“膠囊公寓”。《標準》明確了單位宿舍、住房租賃企業經營的宿舍型公寓和集中式公寓的租賃住房的標準,每人平均使用面積不得小于宿舍建築設計規範的相關規定。合理引導、鼓勵宿舍型租賃住房的發展,禁止經營“膠囊公寓”。在規範房屋租賃行為的同時,將促進我市住房租賃市場繁榮向好發展。

當前,國家還未就住房租賃單獨制定標準,但一些城市的規章制度和政策文件中已有部分相關的表述。建設部《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八條“出租住房的,應當以原設計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每人平均租住建築面積不得低於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標準》按照該規定,參考其他城市的做法,結合廣州的管理情況,確定了廣州每人平均租住的最低標準。其他各項標準均採用現行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行業規範,《標準》的各項規定為了滿足承租人基本的房屋安全、生活、環境、健康等居住條件,確保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因各項標準均採用現行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行業規範,《標準》出臺後,違反規定的,將由相關技術標準或規範的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原則是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依照現行規定處理,避免重復規定,且與上位法不衝突。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廣州市首次明確住房租賃標準
來源:南方網2017-10-31 13:54:40
30日,廣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公安局、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聯合頒布《關於廣州市住房租賃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標準》),首次明確了我市住房租賃標準,為打造健康安全的居住環境,保障承租人健康安全居住提供了制度保障。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