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患關係

謠言為醫患關係雪上加霜

發佈時間: 2014-07-14 14:34:38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6月29日《中國青年報》報道,近日,一則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和微網志上被大量轉發,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婦産科醫師李芊,在火車上幫一位孕婦接生,卻因此惹上糾紛,被家屬告到了南京雨花臺區人民法院,並因非法行醫罪被判賠家屬近1.5萬元。正當法院判罰引發網友熱議之時,記者分別從南京中院和北醫三院求證:“李芊醫生”查無此人,“非法行醫”判決純屬謠言。對此,《湖南日報》評論稱,此則謠言不僅傷害了醫患關係,進一步講,也傷害了廣泛的社會誠信。

  謠言傳播路徑

  此則謠言包含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新聞要素,故事生動,直擊醫患關係要害,可在較短時間內匯集眾人視線,迅速成為輿論標靶。此則謠言將“李芊”醫師的身份描述十分具體,“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研究生,婦産科執業醫師,執業地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增強了人物身份的可信度。在具體情節上,將“李芊醫生”救助急産孕婦時的態度描述成“毫不猶豫”,胎兒被送到監護室後,被“診斷”為“羊水吸入性肺炎”,並住院治療40多天,這些細節描述,進一步增強了謠言的可信度,加重了公眾對此則有明顯情感傾向資訊的傳播力度。

  在傳播範圍上,此則不實資訊則同時通過微信朋友圈、微網志、貼吧等多種渠道傳播,在多層級傳播中最大程度地引發公眾的圍觀質疑,特別是資訊進入醫生群視線後,“以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感慨加重了醫生群體對執業風險的擔憂,為現有醫患矛盾雪上加霜,進一步瓦解醫患信任機制。

  輿情點評

  這起以醫患關係為本質、非法行醫為噱頭、辯護律師與法官對話為看點的謠言終為鬧劇,鬧劇帷幕落下,但對於當前醫患關係的反思,卻仍在網友腦海縈繞。近年來,醫患糾紛日益增多,各類真實醫患矛盾在各大醫院屢屢發生,對醫院、醫護人員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不良影響。針對當前我國醫患矛盾,不僅應當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阻止醫院暴力事件的發生,還要切斷線上“醫鬧”言語暴力的渠道,在深化醫療體制機制改革的前提下,雙管齊下,將各類問題的解決辦法落到實處。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近年來,各地不乏線上傷害醫患關係的謠言進入公眾視線,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這些謠言的傳播渠道也不斷擴充,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大。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試圖破壞醫患關係的謠言,不僅只由公眾為泄憤而發,還有一些謠言是因媒體報道不實或存有一定誤導性,使得公眾誤解,讓醫患關係三番兩次陷入輿論漩渦。

  回歸“李芊”這則謠言,南京市雨花臺區人民法院及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及時作出聲明,“從未受理過被告為李芊或任何醫生在列車上因救人而引發的訴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眾的輿論風向;另外,經媒體記者調查,北醫三院並沒有名為“李芊”的職業醫師,可有力回應業內外人士的質疑,權威辟謠資訊始終是吹散公眾心頭疑雲的和風。當前公眾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度很高,尤其會主動傳播涉及自身利益的資訊,然而在廣而告之的同時,仍需擦亮眼睛,存有懷疑態度,聽取一些專業人士的論證分析,媒體更應堅守職業倫理,呈現事實與真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