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漸涼,“候鳥”南遷。
在海南省澄邁縣老城鎮,每年約有十數萬“候鳥”老人,他們把這裡當成第二故鄉。如何讓“候鳥”老人安心過冬,在澄邁縣老城鎮政府的指導下,2017年澄邁縣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正式成立,由此凝聚起大量有愛心、肯奉獻的“候鳥”老人和年輕志願者。
因為熱心和愛心,他們聚在了一起:有的是兒童文學作家,有的是醫護人員,有的是退休公務員,有的是大學退休的教育精英……
老有所為,發光發熱。他們利用專業知識,創新管理服務模式,積極促進鄰里和諧關係、解決出行難題、提供突發病患的醫療幫扶、建設完整社區等,建立調解矛盾糾紛的議事堂,打造惠民的長者食堂,參與鄉村振興,護苗教育普及;以積極老齡觀共建美好家園,深受“候鳥”老人和當地百姓的信任和喜愛。
守護生命轉送急危重患者327人
“呂大哥,在家嗎?我們來看下你!”
“在的,沒想到你們會到府來。”
“好久沒見你去醫院,來給你做下檢查。”
9月7日下午3點,澄邁縣老城鎮藏龍福地小區,王新華院長、韓淑萍醫生和一名護士,帶著藥箱到府為71歲的呂天福老人監測血壓和用藥情況,老人在家看電視,見到醫護人員到來,熱情地將大家迎進門,像多日不見的老朋友一樣寒暄起來。
王新華院長(左一)和韓淑萍醫院(左二)到府為71歲老人測量血壓,了解用藥情況
呂天福的命是她們救的。老人至今記憶猶新。那是2019年3月19日夜裏十點半,家裏人在海南過年,開心之餘,老人吸了煙、喝了點酒,因此引起了不舒服。
因之前就醫留了電話,家人趕緊給王新華院長打電話求救。接到電話,王新華詢問老人的情況,建議先給老人吃急救藥,同時派出急救車趕往小區。當時老人出現昏迷,初步診斷為腦出血,緊急處理後,立即將老人送往海南省人民醫院搶救。
“急救車半個小時就到海口了,我記得師傅姓吳,很熱心。”呂天福説,因搶救及時,保住了生命。
經過住院和康復治療後,呂天福順利出院。“康復效果挺好,沒有留下啥後遺症。”呂天福回到河南老家,老戰友見了他,都説他名字好,享“天福”,患了重病也康復得好好的。他笑著回答:“這不是我名字好,我要感謝醫院送醫及時,搶救及時。”
病有所醫,急有所救。老城鎮,距離澄邁縣城和海口市城區都有一段距離,急救送醫成為當地百姓的剛性需求,卻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像呂天福這樣的突發急病的人,是王新華院長和她的醫療團隊救治的重點人群之一。“我們有個急救團隊,24小時開診服務,一直致力於做醫療臨床工作和醫療健康服務;在健康幫扶志願者們的支援配合下,建立起為眾多候鳥老人守護生命的防線。”海南康華婦兒醫院院長王新華説,急救團隊每天來往于老城鎮的各個小區,接老人就診,送老人就醫。
2015年,在廣東從事醫療工作的王新華來到海南澄邁創業,組建了海南康華婦兒醫院以及一家社區醫院和一家門診部。2017年,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成立時,王新華欣然帶領團隊成為醫務志願單位,提供老年病服務、急診救治等。同時,成立老城候鳥健康服務站,在80多個小區成立健康服務組,小區業主有就醫需求,醫務人員會及時解答、出診;此外,與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等醫院建立急救綠色通道,保障危重病人及時救治,守護生命健康。
據統計,自2017年4月至今,在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領導下,王新華帶領團隊轉送急危重患者327人,搶救生命169人次;平均每天接送各小區行動不便、老弱病殘老人就醫40人次,提供出診送醫送藥到府上萬人次,為困難患者減免醫療費用百萬餘元。
“當患者突發急危重病的時候,分分秒秒都是黃金時間,只要我們出診及時搶救到位,很多的病人都能轉危為安。”王新華説,對於一些困難患者,會減免相關醫療費用。
澄邁縣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會長、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秘書長趙長髮表示,王新華帶領的醫療團隊雖然是社會辦醫機構,但一直以來堅持醫療的公益性,為老城鎮百姓和“候鳥”老人的生命健康、應急幫扶轉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共建互助兒童文學作家團結“候鳥”發揮餘熱
“候鳥老人季節性的擇居老城,給社會發展帶來了活力,但也由此衍生出一些生活矛盾,如鄰里關係、出行不便、購物不便、公共資源分配等問題。”趙長髮説,當地政府了解到候鳥老人的民生需求,於是急候鳥老人之所急、所需,並於2017年11月,指導成立了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
作為一個社會組織,該中心如何定位?主要做哪些工作呢?在中心成立之初,老城鎮政府一位領導委託海洋童話作家趙長髮,擬定一個可行性方案,並經過老城鎮黨委和候鳥老人代表多次座談、商討後,制定出具有候鳥群體特色的社會管理服務方案: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共建互助、發揮餘熱;納入政府工作模組,由黨委統籌領導。
兒童文學作家趙長髮
此舉深得候鳥群體支援和信賴,紛紛踴躍報名加入團隊,爭先領取任務,主動積極地投入社會公益事業中來。同時,他們在心理上將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當成家看待,將志願者們視為親人。
“我們團結‘候鳥’老人發揮餘熱,共建互助,建設美好家園。”趙長髮經常參與出謀劃策,在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擔任總顧問,並組織開展相關活動,讓候鳥群體找到價值感和身心歸屬。
年少時的顛沛流離,讓安定下來的趙長髮一心想回報社會。2005年,28歲的趙長髮南下海南,從事建築工作。但是,身體的勞累並未限制他的人生追求,忙碌之餘從一本字典開始學習,並開啟了寫作之旅。從2012年開始,趙長髮專注于海洋兒童文學創作,出版了《守望春天》《回家吧,海鷗》《海龜妞妞》《漂流八千里》等童話故事。
冒死下海救人,讓趙長髮成為廣為人知的見義勇為英雄。2016年8月7日傍晚,趙長髮在澄邁盈濱半島海灘游泳,忽然聽到有人溺水呼救。聽到呼救聲後,他立即劃著皮艇入海,隻身救起了4人。當時,他做完意外傷手術還在康復期,醫生叮囑半年內不能幹重活。趙長髮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趙長髮先後被授予澄邁縣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海南省見義勇為英雄、中華見義勇為楷模等榮譽稱號。
英雄轉身,投入社會公益事業的懷抱。“以前我通過寫作,給孩子們提供一些有品質的精神食糧,如今參與了社會管理服務,能夠為更多的長輩們服務。”趙長髮説,這更能讓他實現人生價值。
6年來,趙長髮先後擔任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總顧問、秘書長,帶動了一批“候鳥”老人、候鳥人才和社會志願者加入候鳥管理服務中心,共同為社區發展貢獻力量。
2022年7月25日,在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團隊的基礎上,獲批准成立澄邁縣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趙長髮擔任協會會長,兼任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秘書長。
2022年7月25日,澄邁縣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獲批准成立
改善民生解決出行難購物難問題
年近八旬的候鳥老人田桂雲,多年來始終走在公益服務的第一線,全心全意地為街坊鄰居謀民生之福。
田桂雲是第一批加入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的志願者,擔任候鳥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她為了調解鄰里關係、解決出行難傾心盡力。目前田桂雲還在河南鄭州,預計將於10月中旬前來海南。
7年前,田桂雲剛來老城鎮時,她發現很多小區的醫療應急救援問題需進一步完善。作為曾經的醫護工作者,田桂雲積極參與到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的公益服務隊伍中,在老城鎮80多個小區成立健康服務小組,與王新華院長帶領的救治團隊、健康服務小組志願者一起為轄區老年人服務,守護生命健康。
除了急救問題,田桂雲還關注交通出行、購物便利等問題。田桂雲説,一些小區離老城鎮的市區較遠,交通出行不便,購物不便。為此,得知澄邁縣在推進菜籃子工程,她便第一時間與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繫,爭取到在老城開展便民平價蔬菜試點的授權,在老城落地建設了4個便民蔬菜點,深受候鳥老人的歡迎。
“現在的便民點,有早點、水果、蔬菜以及糧油等生活用品。”田桂雲説,周邊居民種植的瓜菜、養殖的雞等,也可以在現場售賣,增加居民收入。
為了解出行難的問題,田桂雲組織十多位志願者參與實地調研,冒著烈日騎自行車一個站臺接著一個站臺地走。田桂雲説:“一些公交站點沒有指示牌和線路圖,不知道公交車從哪來,到哪去。”經調研,發現老城鎮的港灣式站臺站點少、站牌站點設置,有的公交車站點沒有遮雨棚,候車時承受風吹日曬雨淋等。
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組織調處小區業主和物業的矛盾
對此,調研小組建議理順公交管理體制,提高行政效能與效率;靈活的投入機制,為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參與建設提供平臺,集社會、政府和企業三方面的力量推進公交站亭、站點等建設。“這次回海南,將繼續推進交通出行問題解決。”田桂雲説。
為了提高社區居民議事協商能力,解決社區公共利益的重大決策事項,化解矛盾糾紛,澄邁縣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和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聯合牽頭,居民群眾參加,組成老城鎮社區管理服務議事廳,各小區設立議事堂。
田桂雲説,老城鎮一個小區,業主發現滅火器不夠、消防管道不出水等消防安全問題,要求物業進行整改,但物業稱接手時就是這樣,滅火器的配備問題要找開發商。面對各方推諉,該小區“議事堂”發揮了作用。經小區“議事堂”協調各方參加調解,最終開發商同意更新消防設施,讓業主與物業的矛盾得以化解,打通社區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實現小區社會和諧穩定,居民安居樂業。
創新模式社會化合作開辦長者食堂
老年人飲食健康未被重視,尤其是單獨居住的老人。鄭靜發現,一些老年人嫌做飯麻煩,一次做幾頓吃的飯菜,後面就吃剩飯剩菜;有的則隨便吃點,營養搭配不合理。
鄭靜是北京人,退休前曾任北京一所大學食堂管理人員,是專業的食堂經營管理者。來到老城鎮生活後,他決定發揮專業特長,為身居異地的“候鳥”老人提供健康的飲食。
如何解決老人的用餐需求呢?這是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鄭靜根據多年的管理經驗,提出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第三方餐飲公司在小區開辦公益性食堂,為小區居民提供就餐優惠。其中,食堂的餐飲要少鹽、少油、少糖,菜品能切絲就不切塊,確保菜品穩定、葷素搭配得當,素菜多備一些。
位於景園·悅海灣小區的澄邁縣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長者食堂
這個建議得到大家的贊同。當時,鄭靜帶領志願者跑了全省很多地方,實地考察餐飲公司的能力,最終選定了一家。
“選定了餐飲公司,接下來就是場地的問題。”鄭靜説,經過與景園·悅海灣小區開發商與物業溝通,建設了長者食堂讓廣大業主滿意居住放心,提升了小區生活品質,賣房、租房都有價格。為此,小區開發商和物業積極參與民生建設,為長者食堂建設提供免費場地和辦公設施,引進第三方餐飲公司,老城鎮鎮政府協助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和運營方辦理相關運營手續。
2023年2月18日,位於澄邁縣老城鎮富音北路景園悅海灣小區的長者食堂正式投入使用,讓社區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飯”,樂享舌尖上的溫暖。對於一些生活不便的老人,可以由社區志願者送餐到府。
“長者食堂的創建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援,社會合作是關鍵。”趙長髮説,與其他長者食堂運營模式不同的是,澄邁第一家長者食堂採用社會化運營的方式,自負盈虧,還按照“1+1”的運營模式,在長者食堂旁設置了惠民優選供銷中心,方便居民買菜的同時,也可規範周邊流動菜攤有序經營。
趙長髮(左一)和鄭靜(右一)到長者食堂查看情況,要求及時修復翹起的地板磚
長者食堂運營後,鄭靜每週至少一次驅車10公里,從自己居住的小區到長者食堂義務巡查監督,保障食品安全。“9月底之前,大批就餐者回來後,廚房的案板、地面、冰箱都要有責任人,每次工作完後,把自己的責任區清理乾淨。”9月7日中午,鄭靜仔細查看長者食堂的廚房,翻看冰箱裏食物存放情況;要求食堂大廳保持乾淨衛生,及時修繕翹起來的瓷磚。
鄭靜是澄邁縣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會員、候鳥人才工作站副站長,他和愛人董雪琴都積極參與社區志願服務,是一對熱心公益的愛心伉儷,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繼續發揮餘熱,為老城鎮的社區發展貢獻力量。
“護苗”行動寫童話書編舞臺劇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今年2月,海南啟動為期三年的未成年人“護苗”專項行動,進一步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這是我們新的使命和責任,引導和呵護孩子健康成長。”趙長髮説,在“護苗”行動中,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號召候鳥人才和社會賢達,根據自身專業特長,主動聯合政法、公安、法庭和團委等部門,在老城轄區常態化開展“護苗”工作,為家庭育兒思想引導和校園教育輔助貢獻力量。
“空余時間我會寫一寫,寫引導孩子成長的題材,海洋題材會逐漸放慢。”趙長髮説,今後的創作題材會側重於海南鄉土特色,把海南幾千年留存下來的文化底蘊和民間故事挖掘出來,寫成故事讓更多的小讀者們知道海南不僅有景色的美,還有人文的美,讓他們來海南旅遊,來海南學習成長。
“‘護苗’行動中,家長起著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不能缺。”趙長髮説,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承擔常態化“護苗”的社會責任,未來將堅持每個月邀請專家入校開講座、辦活動、演舞臺劇,傳播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升孩子們自我成長、自我保護的意識。
今年5月,趙長髮在老城初級中學開展了一堂教育講座。他不知道的是,一個家庭的命運已悄然改變了。
家住澄邁縣老城鎮玉樓村的一位初一學生的父親,三班倒的工作讓他鮮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成長。聽完講座,他突然意識到,過去的自己,對孩子一言不合就開罵,這讓孩子與父母漸行漸遠。
受趙長髮的啟發,這位父親與妻子商量後,決定跟孩子為過去的言語傷害道歉,獲得了孩子的原諒。“家長做出了改變,自然會感動孩子,從而獲得孩子的信任,這樣一來,家長的教導,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趙長髮説,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部分。
第一次站上學校講臺分享,“‘護苗’行動主力軍”之一的王慧霞有點恍惚,仿佛是看到了多年前坐在講台下目光乾淨又迷茫的自己,如今角色互換,100多人的教室裏,王慧霞突然感受到了使命與意義。
那一堂是心理課,王慧霞向孩子們介紹音樂療法,但“年少不知愁”,大部分的孩子們嘻嘻哈哈,心理課在他們的認知裏只是一門在主課之外短暫休息的放鬆課,態度裏大多帶著不以為然。課程過半,王慧霞漸漸發現孩子們的眼神越來越專注。
“如何能擴大‘護苗’行動的影響力?經過團隊思考,決定創新方式演校園舞臺劇。”澄邁縣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會長助理王慧霞説,今年7月,協會在海南技師學院招募演員,開啟了反校園霸淩為主題的《花開向陽生》校園舞臺劇排演,15名參與的孩子都非常認真和投入,未來將走進更多校園。
融合發展凝聚“候鳥”人才共建美好家園
“這一套是梅、蘭、竹、菊,我用廢舊的紙板、小石子、麻繩等製作的,就是變廢為寶。”在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擺放著董雪琴手工製作的文創産品。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竟是用廢舊材料做的。
童雪琴用廢舊材料製作手工藝品
退休前,董雪琴是一名幼教老師,擅長做手工藝品,在家做了很多工藝品送給鄰居,鄰居們都十分喜歡,有的鄰居專門請她給做房屋設計,製作擺件等。為此,她想到帶領一些家庭主婦做一些手工藝品,未來可以為家庭創收。
在老城養老,董雪琴和愛人都成了社區志願者。疫情期間,董雪琴主動請纓成為疫情防控社區志願者,協助開展核酸檢測、引導群眾就醫等。如今,她積極投身社區發展,帶領志願者和居民利用廢舊的紙板、沙子、貝殼等材料,變廢為寶,手工製作伴手禮、文創藝品。
9月16日,澄邁縣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老城鎮候鳥人才工作站召開座談會,邀請候鳥人才專家,挖掘老城鎮的古村落、名勝古跡、名人典故,民間古法技藝等資源,帶動鄉村文旅産業振興,促進社區民生經濟發展。
在這之前,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已經進行了古村落文化、傳統手工技術等進行了挖掘。來自山西的年輕人吳將加入了協會,負責搭建平臺和技術開發、策劃項目,下一步將推出文旅文創産品。
童雪琴向記者介紹自己的製造的手工藝品
兩年前,在山西一所學校當體育與電腦老師的吳將帶家人到海南旅行,在澄邁暫住兩天,偶然認識了趙長髮,兩人就旅遊和文化品牌挖掘相談甚歡。今年3月,處理好山西的事務,吳將舉家遷移落戶澄邁縣老城鎮,成了“新海南人”。而吳將的妻子從事外貿行業,也加入公益的隊伍,將承擔起文創産品等外銷的重任。
澄邁縣老城鎮候鳥管理服務中心秘書長趙長髮(左三)和中心部分成員王新華(右三)、鄭靜(右二)、董雪琴(右一)、吳將(左二)、王慧霞(左一)
澄邁縣老城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任富傑表示,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為老城鎮基層治理和社區發展打造了一批亮點,設立了小區議事堂、長者食堂、候鳥人才工作站等,不斷凝聚候鳥人才,熱心參與公共事業,經常自掏腰包開展活動和調研,對社會基層治理起到很好的作用;老城鎮委、鎮政府對他們的付出和努力十分認可和肯定,一些好的做法如議事堂、長者食堂等將在全鎮推廣。
任富傑表示,老城鎮黨委廣泛吸引、動員各界候鳥人才、社會精英人士和本土鄉賢,參加到社區民生建設,以及鄉村振興賦能工作中來;支援澄邁縣老城鎮社區發展協會以人才引領為先,以人民利益為本,深耕轄區內的發展資源,共建老城美麗新家園。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