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增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2023-08-14

作者:

編輯:敬博童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7月金融統計數據。數據顯示,前7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08萬億元,同比多增1.67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2.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069億元,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正進一步增強。

信貸資源更多流入實體經濟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數據,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459億元,同比少增3498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減少2007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37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378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712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59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170億元。

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282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64億元,同比少增3892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39億元,同比少減798億元。

“雖然各月間數據的波動性仍大,但今年以來整體信用擴張力度較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增強。”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説。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持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6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95%,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繼續處於歷史低位;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1%,同比下降0.51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今年前7個月新增貸款同比多增1.67萬億元,説明前7個月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較去年同期均多增,這意味著政策力度不減。社會融資數據也反映出金融信貸資源更多流入了實體經濟。

季節性因素影響明顯

從7月當月表現來看,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同比、環比均明顯回落。數據波動怎麼看?

一方面,季節性因素影響明顯。多家市場機構分析指出,7月通常是信貸投放的“小月”,數據環比下降有正常季節性波動的因素。另一方面,上半年人民幣貸款新增15.73萬億元,同比大幅多增2.02萬億元,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達3.05萬億元,6月信貸規模衝量高增長,會顯著加大月度之間的新增貸款規模波動。

需求不足也是7月信貸回落的重要原因。“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季節性效應、前期信貸投放節奏較快、有效信貸需求仍不強以及銀行降價促投放空間不足等影響下,7月新增信貸重回低位,信用擴張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亟需加強。”溫彬認為。

多位分析師還提到,政策傳導仍需時間顯效。7月底以來多項穩增長政策出臺,但傳導到信貸需求還需要一定時間。當前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正在加大,三季度信貸整體上有望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多增。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逆週期調節和政策儲備”,給市場注入信心。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會議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等,有望對下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形成貢獻。

精準有力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7月金融數據也不乏亮點。7月末,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廣義貨幣(M2)餘額、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分別為10.7%、11.1%,保持在高位。後續中國人民銀行如何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增強新增長動能,成為各方關注重點。

“下階段,人民銀行將加強逆週期調節和政策儲備,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近日表示。

針對市場關注的降準、降息問題,鄒瀾説,降準、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都具有投放流動性的總量效應,需要統籌搭配、靈活運用,共同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鄒瀾還表示,近年來企業貸款利率下降成效明顯,未來還將繼續發揮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指導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同時,要持續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支援銀行合理管控負債成本,增強金融持續支援實體經濟的能力。

“伴隨政策築底和經濟蓄力,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望逐步得到改善,驅動後續信用穩定擴張和信貸結構繼續優化,並進一步增強經濟穩步回升的動能。”溫彬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