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專家赴儋州考察東坡居儋歷史文化資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0-30

作者:許媛媛 謝倣賢

編輯:藍敏濤

中國網訊 10月27日,在海南出席第二屆蘇學研究高端論壇暨昌化江東坡峻靈王文化論壇的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專家,在海南省蘇學研究會、儋州市東坡文化研究會等本地學者陪同下,專程赴儋州市考察、細化蘇東坡居儋行蹤。

在東坡居住兩年多的桄榔庵遺址留影。黃雋 攝

東坡居儋三年,主要行跡集中在昌化軍治(今儋州市中和鎮),除東坡書院之外,還有許多東坡自己記載的行跡,雖然經過歷代官修史志記錄或民間傳説、承繼,具有基本事實依據,但因缺少準確記載,其真實細節,具體位置,至今撲朔迷離,眾説紛紜。僅在州城北門一帶,東坡自己記載經常行走、停留的地點,就有不少未能準確定位。東坡變賣不少酒器,買地築室,建成桄榔庵,居住兩年多。他時常于明月之夜,自桄榔庵出昌化軍城北門至宜倫江,即北門江,“汲江煎茶”,所行路徑如何?當年“汲江”以取“活水”的具體位置今在何處?元符二年(1099)二月二十四,東坡曾作《書城北放魚》,“得鯽二十一尾”,“至城北倫江之陰”,“浣沙石之下”而放生,看到魚隨波而去,作禮而回,是否與“汲江”處在城北江邊同一位置?東坡離儋50年後,南宋名臣李光貶謫儋州,居住5年。東坡當年好友許玨之子許康民建“問漢亭”于“大江橋北”,社會名流以為鄉約,五日一集,論文作詩,多懷東坡,唱和相贈。李光曾作詩《問漢亭贈許康民》,此亭應在何地?蘇學研究專家近年來提出類似問題,有一定史料文獻依據可以解疑,但缺少實地考論,沒有具體研判,不能妄出結論。

據了解,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與海南省蘇學研究會聯合承辦“第二屆蘇學研究高端論壇暨昌化江東坡峻靈王文化論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書局、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四川辭書出版社等研究出版機構和全國20多所高校的蘇學研究專家,于10月24日起匯聚海南,論壇結束後,部分專家學者專程赴儋州,就東坡先生儋州舊城北門遺蹤作專題考察。

專家們逐字考證清康熙四十五年《重修桄榔庵記》原文。蹲者,遠為陳才智,中為張國文,近為郭益華。站立者,右二為李公羽,右三為藍明。何以端 攝

在東坡舊居遺址地桄榔庵,專家們踏過殘垣廢物,撥開叢生雜草,辨讀核校清康熙四十五年儋州知州韓祜重修桄榔庵時請時任瓊州府知府的賈棠所題寫的《重修桄榔庵記》原文,步尋東坡井,隨即由桄榔庵出發,全程步行,沿東坡汲江水必經路徑的方向,進州城,入南門,出北門,在北門外宜倫江畔,沿途尋訪、察看。陳才智、方永江、阮忠、李公羽等專家,依史志文獻記載和東坡詩文線索為據,提供研判、查考的方向。歷史地理研究者何以端,從古代地理地質與史料輿圖等方面論證,並結合當代航拍圖、衛星圖、實景圖和等高線等綜合定位研判。王聖陽、謝倣賢等本地研究者結合儋州史志、民間流傳和親身經歷等,介紹北門江水域、水質、水系等變化情況。張國文等專家並直抵江邊,親口嘗試江流水質。

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陳才智先生(中)與專家們沿江岸徒步考察。黃雋 攝

蘇學專家用腳踏實地的探尋與考證,共同為920多年前東坡先生汲江煎茶、北門放魚等行徑與地點探尋最接近的答案,為問漢亭舊址查考提供基本方位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