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峻靈王文化講座再進海南大學 陳才智教授主講《蘇海拾貝》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0-30

作者:許媛媛

編輯:藍敏濤

中國網訊 10月27日晚,海南大學社科樓二樓報告廳掌聲不斷。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教授陳才智以《蘇海拾貝——關於蘇海、蘇學與蘇東坡<峻靈王廟碑>》為題進行演講,來自海南大學多個院係的研究生近200人聽取講演。

圖為講座現場。黃雋 攝

920年前,宋元符三年(1100)農曆五月,蘇東坡在儋州撰寫《峻靈王廟碑》,感謝昌化江畔峻靈王護國安民,保祐一方。“峻靈王”是廣泛流行于海南昌化江畔的獨特歷史文化現象。今昌江黎族自治縣昌化鎮東北處有昌化大嶺,延袤十里九峰,氣勢恢宏。嶺上面向南海,俯瞰昌化江入海口的一尊巨石,歷史上始終被漁民認定為出海漁船回港靠岸時的方位坐標,並形成十分豐富生動的“神山”傳説是,作為護佑南海的鎮海之神,盛名遠播。7月18日,中央駐瓊新聞單位與海南省多家媒體負責人、記者,同蘇學研究專家、學者匯聚海南大學思源學堂,共同研討920年前蘇東坡在海南撰寫的《峻靈王廟碑》。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公羽所著《峻靈獨立秀且雄——蘇東坡昌化江遺蹤考論》一書,同日首發。

蘇東坡在《峻靈王廟碑》中,詳細記載了他“自徐聞渡海,歷瓊至儋,又西至昌化縣,西北有山,秀峙海上,石峰巉然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俚人謂之山胳膊”的行程和感悟,並具體記錄了峻靈山上奇特的生態物種、自然現象等細節,歌頌峻靈王為國護寶,為民保安。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朝廷,封山神為“鎮海廣德王”;宋元豐五年(1082)七月,宋神宗封之為“峻靈王”;清代道教文化在海南得以發展普及,各路道家紛紛來朝,光緒十二年(1886)八月十八日又加封為“昭德王”。一塊山石,被三個王朝敕封為王,史無先例。

10月26日,來自各地的蘇學研究專家,親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昌化鎮昌城村,實地考察了峻靈山和峻靈王廟,現場研判蘇東坡所撰文的峻靈王廟碑,進一步認真研討和感悟以護國安民為主旨的峻靈王民俗文化。作為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才智先生在重大史料研究過程中,精細嚴謹,一絲不茍。下午剛剛回到海口,即應邀趕赴海南大學,作專題演講。他從近千年前的蘇東坡《峻靈王廟碑》講起,以兩個小時時間,暢談蘇東坡文化的歷史作用與現實意義。 

陳才智教授講演現場。黃雋 攝

陳才智教授以自身25年的“蘇海”暢遊經歷,從“日常與風流、絢麗與平淡、苦難與超越”三個維度,講解東坡文化之所以被譽為“蘇海”的緣起;從東坡“醉飽高眠真事業,此生有味在三余”的感悟,引導當代青少年學習農耕時代人們充分利用“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的作法,有效利用時間,珍惜生命;從蘇東坡晚年艱苦的生活環境與豐富的歷史功業,暢談堅守人生意志與情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今年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性的“東坡年”“蘇學熱”。故宮博物院以“千古風流人物”為主題的東坡書法作品展覽,在全世界颳起東坡熱風,各地相繼舉辦的蘇學論壇、東坡文化研討會等,成果豐碩。海南蘇學研究,在全國“蘇學熱”中又有領先和領跑的作用和影響。不僅在一般意義的蘇學研究領域成果纍纍,而且在地域研究領域,由本地專家學者悉心完成歷史地理角度的蘇學專項課題,堅持歷史問題導向,考論東坡遺蹤,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這是難能可貴的。

研究生代表向李公羽(左二)、陳才智(右二)老師贈送鮮花。黃雋 攝

陳才智指出,“蘇海”這個概念除了喻指蘇軾其人其作那種海涵地負的浩瀚氣象,還可以用來借指已如汪洋大海般的蘇學研究。巍巍蘇學,浩浩蘇海。北宋以蠻荒著稱的海南島,在孕就其特産沉香的同時,也成就了具有沉香性格——皮朽而心香、歷難而不屈的一代坡仙。逆境在此時成為蘇軾的意外財富,貶謫生涯使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作更深刻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波瀾。在蘇軾之前,北宋文化絢麗多彩的清明上河圖裏,還沒有海南這一筆;但在蘇軾之後,中國文化版圖中,海南已經成為重要而不可忽略的組成,這是唯一既受大陸文化影響,同時又不斷反哺大陸文化的一個獨特區域。

學生們現場向講課老師提出問題。黃雋 攝

李公羽回答研究生們提出的問題。黃雋 攝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海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碩士研究生導師李公羽,在講壇現場,與陳才智先生互動,回答學生提問。對順利回答有關蘇學研究問題的學生,當場贈送李公羽撰寫、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蘇學研究專著《峻靈獨立秀且雄——蘇東坡昌化江遺蹤考論》。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蘇學研究專著《峻靈獨立秀且雄——蘇東坡昌化江遺蹤考論》作者李公羽(左一),與序言作者陳才智(右一)一起,向正確回答蘇學問題的學生當場贈送這一專著。黃雋 攝

本次講座由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海南省蘇學研究會主辦,海南大學蘇學研究會、海南蘇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