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軍普村成立村集體公司發展火龍果産業。圖為軍普村火龍果種植基地。武昊 攝
編者按
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以下簡稱《十八條措施》),推出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盤活農村資源要素、創新財稅金融政策、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四大方面十八條措施,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本報特結合《十八條措施》相關細則,宣傳推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先進典型、成功經驗和創新做法,助力我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軍普村成立村集體公司發展火龍果産業。圖為軍普村火龍果種植基地。武昊 攝
“一天在家門口上班8小時,不僅一個月能拿到4000元工資,還方便照顧家庭。村裏要是多幾家這樣的公司就好了。”10月22日,在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鎮新民村的扶貧車間裏,脫貧戶潘竹柳和她的工友們正在忙著裁剪衣服。縫紉機一旁的燈光,照射在她們的笑臉上。
這個500多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將新民村村集體閒置7年的校舍盤活“變廢為寶”,由海南爵品世家布藝有限公司運營,村集體入股,既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也讓村集體經濟“壯起來”。
近年來,我省在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各市縣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過盤活閒置土地資源、強村帶弱村、建立“村集體+企業”發展模式讓村民變股民、銷售社會化服務等方式,培育新型農村市場主體,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步伐,促進産業提檔升級,打造特色農業品牌,促進農民增收,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遊客在三亞市吉陽區大茅村遊玩。近年來,大茅村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共用農莊,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受訪者供圖
點土成金 閒置校舍變廠房 沉睡資産成為增收法寶
據省農業農村廳不完全統計,經清産核資全省農村集體資産總額為255億元,但有相當一部分為“沉睡的資産”。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趙咏望指出,農村集體經濟能否發展壯大取決於有無可經營性資源資産和如何盤活農村資源資産。
在新民村,原本閒置的校舍裏建起了打板、燙臺、設計等工作室,扶貧車間生産的制服銷往海南三亞、廣東等地的酒店。
“一方面,我們企業零租金使用閒置校舍場地,節約了投資成本,另一方面,黃流鎮素來手工商業經濟發達,手藝人多,我們村的村民學手藝活上手也快,因此我決定回家鄉辦廠。”海南爵品世家布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容忠表示,新民村村集體投入50萬元資金到企業,該公司以每年分紅10%的比例返還村集體,隨著營業收入的遞增,分紅比例將逐步提高。扶貧車間開業一年來,已經分紅5萬元。
新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容合富介紹,新民村全村共369戶1821人,村集體盤活土地資源,除了開設扶貧車間,還給另一家企業發包80畝土地用於發展芒果和龍眼産業,村集體年收入達12萬元。“接下來,我們還計劃引進企業發展手機電子産品加工業務,帶動更多村民就業,進一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通過盤活閒置校舍,引進外來企業,“沉睡的資産”變成增收法寶。
在樂東縣利國鎮望樓港社區的魚幹分揀車間,有著“望海港海産”標識的魚幹産品包裝精美,工人正在打包將它們發往北、上、廣等城市。
“這些都是我們附近漁民捕撈的小魚,有小銀魚、紅魚、蝦米等,經過就地加工進行線上線下銷售,今年以來營收達13萬元。”望樓港社區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吳碧振介紹,望樓港靠近海,共3800人,無農業用地,村民多靠捕魚為生。2014年望樓港從村改為社區後,漁民們也洗腳上岸轉産轉業。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社區結合自身實際盤活校舍資源、社區閒置土地資源,“多條腿走路”發展産業。
目前,該社區已成立望樓港海産品實業有限公司,與海南宏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通産品銷路,同時,成立望樓港漁村實業有限公司養殖石斑魚,今年以來實現營收22萬元。“此外,我們還將村裏3棟閒置校舍改造成水産養殖和漁業旅遊培訓基地,目前有21間客房,今年以來入住人數約400人,收入可觀。”
“近年來樂東因村施策,多措並舉,盤活閒置資源,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樂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韋慶容表示,2019年該縣排查土地“三過”問題644宗,已清理265宗,完成清理率約41%,累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969.4萬元。今年,樂東繼續投入1600萬元扶持32個村集體經濟項目發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據統計,2017年至2019年,該縣共有188個村(社區)實現集體經濟增長,總體呈現較好的發展勢頭。
東方市板橋鎮新園村發展蘭花種植産業,村集體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袁才 攝
以強帶弱 空心村變實業村 特色産業“加出”新天地
我省把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推進農旅産業發展結合起來,以強村帶弱村,在推動産業升級的同時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空心村變實業村。誰都沒想到,原本村裏安裝一盞路燈都沒錢的定安縣富文鎮南埠村,如今由“空”變“實”,引發這一變化的,是一個粽子。
定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裕鋒介紹,南埠粽子廠屬於村集體經濟企業,南埠村成立定安縣洪昇實業有限公司,和海南定安富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簽訂合同,約定土地租期為10年,每年租金5萬元。南埠粽子廠每年純利潤的15%歸村裏。如果年産量達不到30萬個,也要按30萬個的利潤保底提成給村集體。依託“村委會+公司+村民”的發展模式,該村村集體經濟實現快速發展。
如今,南埠粽子廠是定安最大的粽子加工企業,今年端午節期間粽子日産量達1.5萬個,每天産值近30萬元。投産第一年總産量達100萬個。
以強村帶弱村,一個産業輻射多個村莊。近日,筆者在夜間走訪三亞、樂東、陵水等市縣的火龍果基地,成片金黃的燈光好似“地上的星星”,它們正在給火龍果補光照。
“目前很多村發展經濟主要靠出租土地,要壯大村集體經濟,還得做強産業!而且,要以強村帶動弱村,形成産業聯盟。”三亞市天涯區梅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董永勤説,梅村毗鄰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區位優勢明顯,除了租地,該村主要靠發展芒果、哈密瓜、火龍果等産業增加收入。
“我們想在本村流轉20畝土地打造哈密瓜種植示範基地,建設冷鏈、分揀中心,發展村集體經濟,輻射帶動三亞、樂東、陵水一些村集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村莊。還計劃依託本村的火龍果産業,整合農村土地資源建設60間民宿,打造農旅融合項目,讓遊客在村裏住下來,體驗水果採摘。”董永勤説。
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政府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委託海南正和職業學校校長姚佩君開展村集體創業培訓,2個月時間,完成22個行政村村集體公司的創建工作,讓村集體公司成為接受政府扶貧物資、開展産業扶貧的主體,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經過兩年多的培育,本號鎮村集體經濟發展“多點開花”。軍普村、大坡村、田心村等村莊的22家村集體企業通過發展椰香牛、益智茶、田心雞等10余個扶貧産業創收,連片種植産業園從0發展至2000多畝,將該鎮1140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1351名低保、特困人員納入産業幫扶體系,目前已發放産業項目分紅300多萬元,提供1800多個季節性勞務用工崗位。
遊客在文昌市潭牛鎮大廟村“吾鄉·鄉隱”民宿門口拍照。李鵬 攝
資本下鄉 村民變股民 銷售生産社會化服務
村集體經濟組織以資源資産作價入股,村民變成股東,一塊稻田能賺到4份收入;創辦村級公司,為下鄉創業的企業、農戶提供生産資料、農業機械等服務,增加村集體收入……我省多個市縣完善政策配套,推動資本下鄉,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在儋州市那大鎮石屋村富豪村民小組,海南稻蝦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先租後股”的方式整合村民土地,打造小龍蝦共用農莊和稻蝦共育示範基地。
“快來試試我們的‘夜宵明星’小龍蝦,味道可好了!”10月21日,海南稻蝦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陳斌拿著一摞“土地入股倡議書”在150畝稻田邊上招呼過往的村民,“就這一塊地,村民能賺到4份收入:種植水稻、養殖小龍蝦、泰國金椰的收入,還有租金分紅。目前,我們正在發動5個村委會以土地入股,村民變股民後,除了可以領保底租金,還可以拿到合作社的分紅。”
陳斌説,海南稻蝦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海南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未來將借助“資本+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帶動村民發展致富。目前,金融機構在惠農貸款方面有政策傾斜,企業通過和農民合作,還可以更低的利息融資發展産業,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裏如果想自己發展産業,完全可以依託我們的種植養殖技術自己幹!”
銷售生産社會化服務,壯大村集體經濟。“突突突……”10月22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榮邦鄉嶺尾村,村民吳于正在百香果園裏熟練地操作除草機除草。“就在家門口乾活,一天領180元工資,工作很開心!”
榮邦鄉黨委書記李照明介紹,嶺尾村百香果園面積428畝,由村集體投入50萬元,和企業合作經營,每年按照10%-15%的利潤進行分紅,讓村民看得見收益。同時,附近村莊俄朗村成立農機合作社,村集體購買6台拖拉機和1台挖掘機,投資50.6萬元,通過銷售社會化服務給企業或其他村莊的農戶,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趙咏望表示,在海南建設自貿港的背景下,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著特殊意義:一是有利於各類資源要素下鄉,釋放“三農”內需潛力,促進經濟內迴圈;二是有利於“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激發市場活力;三是有利於增強基層黨組織發展服務功能,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四是有利於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的出臺,將有力推動我省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安鎮西黎村發展光伏發電等特色産業,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武昊 攝
引才留才
《十八條措施》將農村緊缺型人才列入自貿港人才清單管理
激勵更多人才到農村創業
“在農村創業這一年,我們十分渴望引進人才、留下人才!”10月22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榮邦鄉嶺尾村,百香果園裏綠意正濃,有的枝條上已經結出了金黃的小果子,海南綠野鮮送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符君偉一邊忙著指揮農戶清除雜草一邊説道。
符君偉是返鄉創業青年,在榮邦鄉共租賃428畝村集體土地,發展百香果産業。依託白沙資源稟賦,加上公司進行水肥一體化等精細化管理,百香果實行分級銷售,A類果最高賣到60元/斤,市場供不應求。
但是,隨著産業規模的擴大,符君偉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
“月工資3750元,一年收入四五萬元,在農村這樣的薪酬水準其實不算低。但是公司招聘文員和財務就是招不到人。”符君偉説,前段時間,公司打算招聘一位財務人員,薪資都談好了,但是應聘者來村裏看到住的是活動板房,就婉拒了。
和符君偉一樣,受訪的多位農村創業者均表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抓手,但農村人才緊缺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以下簡稱《十八條措施》),推出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盤活農村資源要素等四方面十八條措施。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趙咏望説,在建設海南自貿港的背景下,《十八條措施》將技術型、管理型等農村緊缺型人才列入自貿港人才清單管理,相關人員按規定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有助於推動各類人才紮根基層、幹出成績。
《十八條措施》提出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鼓勵在職一線工作人員(駐村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退休人員、大學生、能人(下鄉企業家、優秀農民工、退伍軍人等)到農村幹事創業,從提高政治待遇、完善社會福利保障、實行物質獎勵等方面進行激勵。
《十八條措施》明確了“三個允許”:允許下鄉能人以自有資金入股或參股,擔任集體經濟組織的董事長、理事長或職業經理人;允許從當年村集體收入增量中,安排10%的收益獎勵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允許通過法定程式把下鄉能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把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學生選入鄉鎮領導班子。
“《十八條措施》提到,將到農村參與集體經濟發展的技能和管理人才列入緊缺型人才範圍,按規定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同時,我還留意到,政策將在人才公寓、貸款授信等方面有所傾斜,這真是一場‘及時雨’。”符君偉説。
澄邁遠豐實業有限公司、才存共用農莊目前共吸引了15名返鄉大學生,公司負責人徐取俊目前是村黨支部委員。該公司辦公室主任徐取凡説:“《十八條措施》提出允許通過法定程式把下鄉能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把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學生選入鄉鎮領導班子,體現了對農村人才的重視。”
10月22日,在三亞市大茅村生態園區,一群小學生正在鳥語花香的大草坪上參加拓展訓練。遠洋集團海南分公司通過流轉大茅村村集體土地進行景區運營,不僅促進了當地村民增收,還吸引了一批科研人員在此開展科研攻關。
該公司品牌總監梅秀玲表示,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專家在大茅村成立工作室,專家團隊多次向我們表示只需要一個合適的住所。“如果能推動《十八條措施》關於農村人才公寓方面的政策落地,將吸引更多國內外科研人員在海南農村開展科研工作。”
海南熱帶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院院長柯佑鵬認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鄉村振興涵蓋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要振興鄉村,把人才引進來,産業才能活起來,村集體經濟才能“壯起來”。我省現代農業發展亟需一批科研人才紮根農村、服務“三農”。
他説:“《十八條措施》提到‘允許主要從事科技創新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工作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下鄉領辦、創辦、興辦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可以智慧財産權、資金等要素入股參股,獲取股份收益。’同時鼓勵他們離崗創辦企業,這將為科研人員返鄉創業解決後顧之憂。”
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鎮新民村的扶貧車間裏,一名工人在裁剪製作衣物。 傅一藝 攝
金融財稅
《十八條措施》為農村注入金融活水
創新財稅金融政策培育農村市場主體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在創新財稅金融政策方面出臺新舉措,希望通過“放水養魚”培育農村市場主體,進一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三亞市天涯區梅村返鄉創業大學生、海南藍鮮生果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藍神表示,返鄉創業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是融資。回想起創業初期,他和夥伴籌集到25萬元準備種植哈密瓜,但是資金缺口還是很大,後來請村裏的致富帶頭人作擔保,才順利從銀行貸到款開啟了創業夢。去年,他又開始種火龍果,目前已種植100畝,預計年底可以採摘。
《十八條措施》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無抵押貸款業務,在有條件的行政村創建“授信村”試點,合理確定授信額度,並給予適當的利率優惠。“這樣大大解決了我們無抵押物貸不到款的難題,希望金融機構能大膽創新,推動政策落地,有了資金,我們就可以擴大火龍果種植規模!”藍神説。
三亞市海棠區灣坡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盧傑認為,三亞作為旅遊城市,整體上村莊發展缺乏科學規劃,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可以助推村莊加快發展。灣坡村正在建設美麗鄉村,依靠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發展灣坡鴨産業,今年前三季度灣坡鴨銷售額達70萬元。“我們想依託海棠灣附近的酒店和旅遊資源,打造特色民宿,讓客人留下來過夜,這樣才能有新的經濟增長點,但目前村莊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是缺乏建設用地。”
《十八條措施》提出,村莊規劃可預留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重點用於農村村民住宅、鄉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及鄉村旅遊、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等發展。集體經濟項目年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由市縣統籌安排給予一定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用於集體經濟發展,禁止用於房地産開發。
“希望相關部門能儘快出臺細則,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一次閒置校舍、閒置土地的摸底排查,並將這些資源盤活,用好用足。”盧傑説。
《十八條措施》還提出,從2020年到2022年,省財政統籌安排補助資金,按照每個行政村不低於50萬元的標準,每年扶持500個行政村,補助資金不得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用於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可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與企業合作發展的股本金。
十八條措施
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
1、鼓勵駐村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自願長期紮根基層。
2、允許主要從事科技創新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工作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下鄉領辦、創辦、興辦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可以智慧財産權、資金等要素入股、參股,獲取股份收益。
3、支援符合條件的退休人員參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4、支援大學生下鄉創新創業。
5、支援能人下鄉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盤活農村資源要素
6、支援社會資本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深度合作。
7、創新做好村莊規劃編制。
8、用活用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政策。
9、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
10、盤活鄉村閒置公益設施。
11、建立城鄉統一的農村産權交易平臺。
創新財稅金融政策
12、加大財政資金支援力度。
13、允許村集體承建農村中小型項目。
14、鼓勵行政村將財政補助資金轉化為村級集體股份。
15、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完善各銀行業機構金融服務監測、考核和評價指標體系,單列涉農和普惠型涉農信貸計劃。
16、實施優惠的稅收政策。
全面加強組織領導
17、建立領導工作機制。
18、切實做好宣傳引導。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