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起步之年要打好“兩張牌”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0-06-10

作者:梁振君

編輯:符鈺超

原標題: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談海南自貿港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海南自貿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為海南自貿港建設進一步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標誌這一重大戰略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海南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風和回頭浪、全球經濟低迷、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特殊背景下,《總體方案》的印發,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如何抓住機遇,重點在哪些領域培育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如何讓自貿港建設成果更好地普惠海南人民?就上述話題,長期關注海南乃至中國改革進程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6月9日接受了記者專訪。

以大開放促進大改革大發展

《總體方案》提出,將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遲福林認為,當前,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嚴峻複雜、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的特定背景下,要發揮海南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試驗最高水準開放政策的獨特優勢,將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前沿地帶,打造成為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打造成為我國制度型開放的新高地,這不僅是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根本要求,是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迫切需要,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選擇,也是支援經濟全球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

在遲福林看來,建設自由貿易港,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多年來的夢想與追求,也是各方對海南的關注與期待。“海南經濟特區30多年的發展歷程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縮影。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如何以更大的開放辦好最大的經濟特區,始終是海南的不懈追求與探索。作為島嶼經濟體,要實現將海南好好發展起來的目標,根本出路在於大開放。以大開放促進大改革、大發展,這符合海南作為島嶼經濟體的實際。”遲福林表示。

遲福林説,落實中央關於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發展目標,把握《總體方案》的五項重要原則,要充分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等開放平臺作用,大膽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經驗;要加強重大風險識別和系統性風險防範,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配套措施;要緊緊抓住頭一兩年的開篇佈局,從實際出發,抓住一些政策的落地,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有好的開局起步。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認識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凝聚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共識和合力,抓住機遇、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

起步之年要打好“兩張牌”

建設自貿港,海南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海南應當如何抓住機遇,重點在哪些領域培育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

遲福林認為,建設海南自貿港是重大國家戰略,可以用“三個打造”來概括:打造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前沿地帶、打造我國的重要開放門戶、打造我國制度型開放的新高地。這既是重大歷史性挑戰,也是重大歷史性機遇。實現中央關於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發展目標,關鍵取決於頭5年;頭5年能不能幹得好,頭一兩年的開篇佈局至關重要。

第一,要從實際出發,抓好政策落地。比如説,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起步之年應當打好“醫療健康”和“免稅購物”兩張牌。海南島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又有發展醫療健康旅遊的獨特優勢。一是打好“健康牌”,這需要在開放政策中做出一系列安排。二是打好“免稅牌”,例如實現免稅購物全面開放,這既是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重要舉措,也是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的現實需要。

第二,聚焦主導産業。加快建立以旅遊業、現代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的自貿港産業體系,重在加快推進服務業項下的自由貿易進程。此外,盡可能將開放政策與“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等特殊政策的“早期安排”向全省重點産業傾斜。第三,以“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穫”。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當務之急是以服務業項下自由貿易的“早期安排”,實現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新突破。例如,以服務業市場開放、文化産業市場開放、醫療健康市場開放、高新技術産業開放等重要舉措,實行“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穫”。

建設自貿港,海南應當從自身既往發展歷程中汲取哪些教訓,避免走彎路?對此,遲福林認為,從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多年的經驗看,什麼時候“把門打開”這件事情做得好,什麼時候發展就快。在擴大開放上先走一步,始終是海南改革發展的主線。在這個前提下,一方面,需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這極其重要。如果我們的思想還是按照一般要求,可能難以實現建設高水準自由貿易港的需求。另一方面,一定要形成吸引和激勵各方參與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制度安排,包括各類企業、人才,還包括政府工作人員、老百姓等,使得能幹事、想幹事、做成事的各類人才投身到自由貿易港建設大潮中,由此形成自由貿易港建設的良好氛圍和強大合力。

讓自貿港建設成果更好普惠人民

遲福林説,讓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是建設海南自貿港的應有之義和最大目標。《總體方案》在吸引國內外各類企業、各類人才參與建設和發展海南,在增強本島居民幸福感、獲得感方面,賦予了實實在在的“開放紅利”和“改革紅利”。比如説,在特殊稅收制度方面,分步驟實施全島範圍的零關稅、簡稅制、低稅率的安排。《總體方案》提出,從方案發佈之日起,對註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並實質性運營的鼓勵類産業企業,減按15%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再比如説,對島內居民消費的進境商品,實行正面清單管理,允許島內免稅購買。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擴大免稅商品種類。這對於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將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遲福林建議,要儘快推出一系列“早期安排”以取得“早期收穫”,提升本島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例如,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適應消費結構升級、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大趨勢,以高水準開放大力引進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教育資源。若經過5年至10年的努力,使海南的教育、醫療與公共衛生發展水準接近或達到國內發達地區的水準,海南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就有了重要基礎和條件,海南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就會明顯增強。此外,本島居民也應當立足當前,著眼中長期,適應自貿港發展的需要,提高專業知識和本領,找準發展定位,適應自由貿易港産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30多年前,中央關於創辦海南經濟特區的戰略構想激勵我投身到海南的改革開放事業中來。我堅信,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久久為功,海南一定會建設成為全球高水準的自由貿易港,建設成為國際化、現代化的美麗寶島。”對於海南自貿港建設前景,遲福林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