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首頁> 中國國情> 哲學
先秦哲學始於夏代止于秦代以前的中國哲學。商鞅認為歷史可分為上中下三世,韓非進而主張“世異而事異”,“事異則備變”,提出了一種進化的歷史觀。先秦哲學中提出了天人、氣、太極、陰陽、道器、動靜、有無、常變、心物、名實等重要哲學範疇,成為秦漢以後中國哲學發展的基礎。
先秦哲學是中國哲學的源頭,歷來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視。30年來,先秦哲學研究的另一個主要線索,就是以出土簡帛為中心,不斷引發新的熱點與爭論,把整個先秦哲學的研究推向深入。
經過隋唐五代的醞釀、積聚,北宋時期內丹學術廣泛傳播開來。宋初的陳摶和神宗時的張伯端等著名的道士,對道教內丹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經過五代十國短暫的動亂和分裂,北宋王朝建立後,國家又重新歸於統一。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
儒學文化産生於中國,是中國古代文明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源泉。它很早就傳播到東亞和亞洲其他地區,後來又傳播到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成為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源流。
梁啟超在1902年所作《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説:“孔北老南,對壘互峙;九流十家,繼軌並作。”
中國哲學的特點乃是那些反映不同的階級利益的不同學派的思想所共同表現的特點,而且是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