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明朝詩人孔鏞的《象鼻山》,對象鼻山作了生動的描繪。廣西桂林市象山區正是因山得名。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象山公園考察時指出,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遊名城。這是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一定要呵護好。
地處漓江黃金岸線上、握著“桂林城徽”象鼻山這張王牌,象山區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為保護好令全世界心馳神往的桂林山水,象山區委、區政府將文化旅遊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
同時,象山區設計旅遊發展藍圖,深度挖掘象山歷史文化、山水旅遊、人文環境和區位交通等方面的優勢,編制《象山區文化和旅遊資源保護專項實施規劃》《象山區文化和旅遊産品開發專項實施規劃》等相關規劃,明確産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思路,堅持“城區、景區、園區”一體建設,構建發展大格局。
“象山不斷探索山水生態保護和文旅有機融合發展新路徑,打造了‘夢幻漓江水月象山’金字招牌,推動文旅復蘇和經濟社會發展。”桂林市象山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貢樂倫表示,2022年象山區年接待遊客8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消費近100億元。
今年春節,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會聚到桂林,他們或漫步漓江邊欣賞象鼻山風光,或坐著竹筏在濛濛細雨中近距離感受桂林山水。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遊的標誌山。據了解,從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一,桂林市象山景區遊客接待量較去年同期增幅達300%。
象鼻山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與桃花江匯流處,形似一頭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間是面積約150平方米的圓洞,江水穿洞而過,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與漓江東岸的穿月岩相對,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2017年,象山景區與“兩江四湖”其他景區一起,共同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22年1月,象山景區正式免費開放,吸引了更多人流,對景區周邊的餐飲住宿等産業起到了明顯帶動作用。以此為契機,象山區加快推動景區免費開放工作,目前,象山區內85%以上的景點免門票進入。“景區免費開放,能有效促使各景點加快核心競爭力培育,重塑旅遊市場格局。”貢樂倫表示,從全市的佈局而言,下一步將發展大公園、大景區,優化城旅一體的景觀體系。
與此同時,象山區暢通文化消費供給的途徑和渠道,廣泛開展旅遊文化活動。“喜迎新春,文化走親”、“我們的中國夢”春節文藝匯演、“象山風情三月三”民族體育及文藝演出等文旅活動的舉辦,便利的平臺、創新的模式、暢通的網路,為市民感知藝術、享受文化、體驗消費提供了快速有效的供給渠道。
“白天的‘兩江四湖’有種小家碧玉的嫵媚,而夜幕中的‘兩江四湖’,霓虹閃爍,火樹銀花,更顯妖嬈之態。”來自湖北武漢的遊客黃丹丹説,很多城市都有湖,“兩江四湖”就是不一樣。
近年來,象山區深入挖掘夜間旅遊消費潛力,加快升級多點、多面、多元“夜”態和夜遊亮化工程,通過完善以“兩江四湖·象山景區”夜遊、“象山水月”群文表演、全景桂林風情歌舞秀《山水間》、侗情水莊長桌宴、萬福廣場“W音樂節”等獨具特色的夜間經濟文化品牌,將山水、民俗文化通過夜遊、夜宴、夜閒、夜演、夜宿等形式傳承發展,構建象山夜間文旅IP,有效推動象山區夜間經濟高品質發展。
同時,象山區積極融入桂林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大局,按照“文旅+”模式,加快文化旅遊與生態農業、體育康養、新型工業等融合發展步伐,推動旅遊發展向“文旅+”轉型。
在“旅遊+文化”方面,象山區打造了歷經34年不衰的“象山水月”群眾文化精品活動;提檔升級了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百年老字號廣西非遺黃昌典毛筆、觀志窯倣燒宋代陶瓷等一批非遺、文創精品亮相。在“旅遊+工業”方面,建成了以服裝設計、紡織工藝展示為特色的溢達(十如)工旅時尚園;以啤酒歷史文化、生産工藝展示為特色的旅遊工業觀光園——“漓泉”啤酒産業園。在“旅遊+農業”方面,象山區結合鄉村生態旅遊資源,將戶外運動與觀光旅遊結合,創造“人在畫中游,策馬漓江山水間”的高端定制體驗旅遊新模式。在“旅遊+地學”方面,將地學知識與研學實踐有機結合的天目地學博物空間,通過開展地學旅遊主題活動,實現“學”“玩”“研”“遊”有效結合。在“旅遊+康養”方面,夕陽紅養老服務中心、桂林康養中心等一批集養生養老、醫療護理、健康旅遊于一體的現代化“醫養遊結合”大型康養機構,助力象山成為康養旅遊首選地。
2022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公佈授予桂林市象山區“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稱號。“象山區將堅持‘景城一體化、全域共建共用’理念,打造精品,推動旅遊與商貿、文化、工業、農業、地學等深度融合發展。”貢樂倫説。(記者 賓陽 通訊員 莫曲)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