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區:推進“文旅+” 打造“詩和遠方”

時間:2023-01-13來源 : 中新網廣西作者 : 陸宏夏 蒙釗鈞

草坪、星空、美食,一頂頂帳篷演繹著最潮流的度假方式;漫步灘塗,欣賞田園風光,體驗一把家門口“微度假”;觸摸歷史,感受自然,城區公園成休閒遛娃打卡地……

度假不一定非要去遠方,在港北區也能邂逅“詩和遠方”。港北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聚焦貴港“運動之城、休閒之都、秦漢古郡、千年荷城”的發展定位,認真落實“十個一”工作任務,推進文旅多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文旅振興取得積極成效。港北現有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8個,在這也能與四季美景相擁。先後榮獲“中國最具魅力荷文化旅遊勝地”“中國最美文化旅遊區”“2022品牌影響力最佳休閒旅遊名區”“自治區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等稱號,繪就了家門口美麗的“詩和遠方”。2023年元旦期間,港北區共接待遊客28.6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1.2億元。

港北區始終堅持大旅遊、大文化、大融合思路,將文旅振興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來謀劃,組建工作專班,成立文旅融合發展中心,大力推進文旅振興。編制《貴港市港北區文化體育和旅遊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出臺《港北區推進文旅振興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構建了“一心一廊四區”文旅發展格局。同時強化保障,近3年年累計投入旅遊專項資金1.5億元,完善文旅基礎配套設施、助力文旅企業紓困、推動旅遊業復蘇,著力補齊全域旅遊的短板弱項。

港北區聚焦項目帶動,深化“旅遊+”“+旅遊”産業融合發展,通過整合資源、部門聯動,文旅兼融,實現農業農村、交通、教育、體育等領域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放大“文旅+”效應,培育了文旅與大健康、農業、工業、林業、商業、體育等領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近年來,港北區統籌推進天上草原、趣山野藝術營地、文創園、馬來河自然沙洲風景區、城市森林熒光市集、百花山休閒谷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打造了運動休閒旅遊、歷史文化旅遊等兩條具有港北特色的精品文旅路線。

港北區還聚焦模式創新,強化資源整合,推動生態旅遊牽手、文化旅遊融合,打造了文旅融合新平臺,開闢文旅發展新路徑。。探索“社會資本+村集體+村民”的模式,打造了根竹文旅振興示範帶項目,建成了文創園、趣山野藝術營地等一批研學基地。文創園作為示範帶重要節點,有螢火圖書館、民俗博物館、陶藝館等,現已成為城郊網紅打卡地。趣山野藝術營地項目總投資1億元,面積約300畝,目前完成火龍果基地、牧場營地等建設,元旦已正式營業。探索“政府平臺公司管理+村企共營”的模式,打造了以旅遊業、現代農業為主的富嶺村清泉嶺底農文旅示範項目,該項目加快推薦遊客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荷塘風情街等項目建設。探索“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運營公司+景區公司”的模式,打造了馬來河自然沙洲風景區,風景區已完成了服務中心、觀光小火車、軍事拓展區等建設。2022年十一國慶節開始項目試運營,提供勞動崗位100多個,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50多萬元。今年元旦,馬來河自然沙洲風景區順利開園。(完)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