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裏,麥浪聲中,碩果豐收始於辛勤耕耘。筆墨凝智,書頁聚識,“三農”出版助力鄉村振興。“三農”出版以服務“三農”為主,以科技知識為底,成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一支力量。近年來,我區出版等單位做好“三農”科技出版、發展“三農”圖書系列,取得豐碩成果。踏上新時代的新征程,各出版單位擔當好“三農”出版的新使命,蓄力為鄉村充實文化糧倉,為村民增添精神食糧。
《廣西植物志》(第四卷)。
稻韻果香翩然紙上
據不完全統計,我區出版單位年均推出涉及“三農”出版物數十種。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旗下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長期關注“三農”題材,深耕“三農”出版,推出了一批批特色鮮明、品種齊全的“三農”圖書,成為“三農”出版專業領域的“佼佼者”之一。各出版單位涉及“三農”出版領域多個方面、多類品種,不斷給鄉村帶來豐厚的文化食糧。
春蠶收絲,秋瓜蓄甜,池魚肥美,山禽健碩。我區針對農村農家種植、養殖産品的系列圖書出版數量頗豐,覆蓋廣泛領域。諸如《甘蔗病蟲防治圖志》詳解了病蟲害的形態特徵、病原、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等,可讓受眾通過圖片辨認病蟲害種類,從中找到相應的防治方法;《淡水名特優魚類養殖技術》選擇近年來深受養殖者和消費者喜愛、投資回報率較高的淡水名特優魚類,滿足新型職業農民的養殖技術需求,入選“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
科研成果推廣田間地頭,成功經驗傳遍廣袤鄉村。數部具有針對性、系統性與示範性的專著在專家、學者的合作下成書面世,多方面、多角度地闡釋科學理論與實踐指導。如《廣西植物志》共收錄廣西植物近萬種,有力填補了廣西植物分類學的空白,因內容詳盡被譽為“廣西植物的戶口簿”;《中國野生稻》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我國野生稻種質資源研究的主要成就和最新進展,系統展示了我國野生稻的形態、分類和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成果。
多樣圖書造福農民生活,精品期刊增輝廣西農業。在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中,由廣西科技廳主管、廣西科技情報研究所主辦的《農村新技術》雜誌斬獲期刊獎,成為全國唯一獲獎的農業期刊,也是廣西期刊首次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農村新技術》堅持以服務農民讀者為己任,以幫助農民科技致富為目標,傳播先進生産技術和産業經營理念,引導廣大讀者建立科學的生産、生活方式。刊物及時解讀國家“三農”政策、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報道經濟社會發展和國計民生等密切相關的熱點話題,通過傳播國內外最新的農業科研動態和創新成果,啟迪農業從業者的創新思維,為讀者提供了豐富、實用、可讀的科技知識和文化産品。
《淡水名特優魚類養殖技術》。
惠及於民仍需創新
“三農”出版惠及於民,受到讀者歡迎。據不完全統計,一些系列圖書重印率保持在50%以上,單本發行量也取得較大突破。如《龍眼高産栽培技術》重印18次,印數已超27萬冊;《瓜類蔬菜病蟲害防治圖譜》重印10次,印數超過9萬冊;涵蓋烹飪技藝、美容美發、餐旅服務的《就業綜合技術讀本》累計印數為26萬冊等。出版與實踐“雙向奔赴”,實現了圖書與“三農”有機結合,有助於發展鄉村産業、助力鄉村振興,再次印證了文化智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廣西共有61種出版物入選全國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較去年增加8種,創歷史新高。“鄉村振興——民間工藝實用技術叢書”等一些特色圖書通過農家書屋走進廣闊鄉村,有助於“三農”圖書的推廣,更使鄉村群眾獲得豐富的技術知識滋養,有利於推動新時代農業農村産業創新。
“‘三農’圖書的推廣,實際上就是科普‘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廣西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于永浩認為,每家單位都擁有豐富的素材,但要怎麼利用好那些資料,與時俱進,可以考慮換個方向。比如以前很多資料都是紙質的,現在可否適應新時代的閱讀習慣,製作成數字化圖書?使得讀者獲取資訊的渠道更便捷。或者把過去的一些資料製作成動畫或短片,進行科普宣傳,讓它既有科學性又有趣味性,更為直觀和易於傳播。
隨著農村生活水準的提高,農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發生變化,從需求單一的種養技術圖書向全面的文化需求發展。加之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平臺快速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也對“三農”出版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二級調研員霍擁軍看來,現階段的“三農”圖書,受網路影響較大,大眾常看抖音之類的短視頻平臺,較少接觸紙質印刷品。其次,諸如農機科技成果具有較強的地域性,並非每本書介紹的農業技術都適用於全國,這也造成了“三農”出版的局限。“三農”圖書需適應新形勢,轉變新思路,拓寬出版渠道,緊跟時事熱點。出版單位需擴大覆蓋面,不僅出版科技類圖書,還有科普類等圖書,及時跟進“三農”領域的行業動態、新的産業發展來策劃選題。
《農村新技術》樣刊。
與時俱進助力鄉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在助力鄉村振興中,“三農”出版如何精準發揮服務農民、發展農村、促進高品質高效能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在鄉村文化積累、文化建設與文化傳播的事業中貢獻出版人的思想智慧,成了擺在“三農”出版面前的一個課題。
選題策劃是內容的核心。各出版社積極與專家、單位合作,共同策劃助力鄉村振興的選題。廣西人民出版社大雅品牌重點打造“中國鄉存叢書”,以知名鄉土文學作家黃孝紀之筆,著眼鄉村舊器物、飲食、農事、節慶等,旨在為一個時代保留一份鄉土記憶。叢書已推出《瓦檐下的舊器物》《一個村莊的食單》《故園農事》《節慶裏的故鄉》等多部著作,屢次獲獎和登陸好書榜。
結合産業振興、轉型創新等精準策劃、推廣。一些出版單位增進與各相關行業合作,加強相關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合作規劃,以及結合農業農村工作的轉型創新,計劃通過合作培訓等多渠道領域進行知識推廣。
雲上可享千萬書,數字平臺搭“鵲橋”。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在組織建設“鄉村振興全媒體出版項目”,建設包括新時代“三農”書係、農業現代化實用技術資源庫、農業資訊、農業技術與培訓App應用等在內的全媒體平臺,涵蓋圖書、網站等多種媒體渠道,力爭為廣大農民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
與時代同頻,想讀者所想。《農村新技術》雜誌將科普直播開到田間地頭,實現農業科普知識“一站式”傳播。團隊前往八桂特産之地探索當地特色農副産品,為廣大群眾直觀呈現農業産業圖景,增加優質農産品曝光率,科技賦能新時代鄉村。如今,其“鄉村振興媒體融合實訓基地”正式掛牌,通過“期刊+短視頻+直播”的模式立體化農業科普傳播,與地方共同開展科技服務與傳播、民族産業宣傳、技術推廣等活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三農”出版離不開各相關行業與社會力量的支援。我區出版單位正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緊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步伐,深化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的融合,以出版力量助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力爭在服務“三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記者 林雪娜 實習生 陸玨尹 本文圖片由出版方、雜誌社提供)
(責任編輯:曹洋)